俾 斯 麥 群 島 戰 役   日軍攻占俾斯麥群島的戰役。俾斯麥群島 (bismarckarchipgo)位於南太平洋紐幾內亞東北,屬澳大利亞管轄,為 戰略要地。1942 年 1 月 4 日,日本大本營向南海支隊下達盡速攻占俾斯麥群 島的命令。1 月 8 日,日第四艦隊和襲擊珍珠港後返航的第一航空艦隊(赤 城號和加賀號航空母艦),開始向該群島最大的新不列顛島首府拉包爾等地 進行大規模轟炸。1 月 19 日,南海支隊自關島出發。23 日零時開始分 6 路登 陸,當日攻入拉包爾市內,澳總督率守軍 1000 餘人退入森林。2 月 6 日整個 新不列顛島被日軍占領。新愛爾蘭島等其他島嶼亦相繼陷落。此後拉包爾遂 成為日軍在南太平洋的主要海空軍基地。


    倍爾(domintquegeorgespire,1910—1969)比利時神父。1928 年起成 為多明我會修士。1937—1947 年在比利時拉薩爾多明我隱修院教授倫理哲 學。大戰期間,積極參加抵抗運動,曾救助大批歐洲難民和被迫害者。戰後 因此於 1958 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健康勤務兵(sanit tsdienstgefreiter,縮寫 sdg)納粹德國*滅絕營 中負責用毒氣處決囚犯的士兵。在執行屠殺前乘坐飾有國際紅十字會標誌的 汽車進入營區,隨後在黨衛隊官員陪伴下每人攜帶裝有毒藥的鐵皮罐,分 2 人一組向毒氣室高出地麵的水泥通氣孔裏傾倒,待其產生氣體毒殺囚禁者, 10 分鍾後再負責用抽氣機抽出毒氣。


    隼式戰鬥機(hawk)又譯“霍克式戰鬥機”。即“p-36 型殲擊機”。


    隼鷹號航空母艦  日本航空母艦。為*飛鷹號航空母艦的姊妹艦。由客 輪改裝。三菱長崎造船所製造。1942 年 5 月竣工。標準排水量 2.4 萬噸,最 高航速 25.5 節,可載飛機 53 架。同年 6 月參加阿留申群島作戰。後調往西 南太平洋。同年 10 月,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海戰。以後返回本土。1943 年春 曾調其艦載飛機到索羅門群島基地,參加島嶼爭奪戰。1944 年 6 月參加菲律 賓海海戰,受重傷。同年 12 月在九州海域遭到美國潛挺攻擊,未被擊沉。1946 年拆除。


    徐謨(1893—1956)中國外交官。字叔謨。早年留學美國。曾任國民政 府外交部參事、歐美司司長。九·一八事變後任外交部常務次長,不久調任 政務次長,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抗日戰爭爆發後,主張與日本進 行“和談”。1937 年底參與”陶德曼調停。1941 年 7 月任駐澳大利亞公使, 開展抗日宣傳活動,以爭取外援。1945 年 1 月調任駐土耳其大使。同年 4 月 赴華盛頓出席聯合國法律專家會議,為新國際法庭章程起草人之一。抗戰勝 利後曾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後在海牙病故。


    徐永昌(1889—1959)中國將領。字次辰。北京陸軍大學畢業。曾任馮 玉祥國民軍第三軍軍長、晉軍第二十路軍總指揮。九·一八事變時任山西省 政府主席,長期斡旋於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之間。1935 年 授二級上將銜。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政府軍委會軍令部部長,主持搜集 並分析日軍情報,參與製訂對日作戰指導方針。抗戰勝利後,任國民政府代 表團團長,參加同盟國在東京灣美艦密蘇裏號上舉行的對日受降儀式,與蘇、 美、英等國代表共同簽署受降書。1946 年後,任陸軍大學校長、國防部長。 1949 年去台灣,曾任台灣當局“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徐向前(1901—1990)中國將領。原名象謙,字子敬。黃埔軍校畢業。 192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曾任鄂豫邊革命軍事委員會主 席、紅四方麵軍總指揮兼紅四軍軍長,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1935 年春參 加長征,北上抗日,任紅軍右路軍總指揮、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抗日 戰爭爆發後,同周恩來赴太原與閻錫山談判,開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 作。8 月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副師長。與劉伯承指揮部隊東渡黃河,挺進太 行山區,開闢抗日根據徐向前地。參與指揮廣陽、神頭嶺、晌堂鋪戰鬥和晉 東南反“九路圍攻”。1933 年 4 月為配合徐州會戰,率部挺進冀南,開展平 原遊擊戰爭,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1939 年 1 月參與組織和指揮冀南區春季 反“掃蕩”等戰鬥。同年 6 月到山東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統一指揮山 東和蘇北、皖北八路軍各部隊,堅持抗日遊擊戰爭,並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 共磨擦進行堅決鬥爭。1940 年回延安。1942 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 兼參謀長。次年任抗日軍政大學代理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中 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55 年 9 月被投予中華人 民共和國元帥軍銜。著有《歷史的回顧》。


    徐庭瑤(1892—1975)中國將領。字月祥。保定軍校畢業。曾任國民政 府軍師長。1931 年曾參加“圍剿”鄂豫皖蘇區。1932 年冬任第十七軍軍長兼 蚌埠警備司令。次年率部參加古北口*長城抗戰,旋升任第八軍團總指揮。1934 年赴歐美考察軍事及機械化裝備。翌年回國後授中將銜,任訓練總監部交通 總監,兼任交通兵、輜重兵、通信兵三校教育長,負責建立陸軍機械化部隊。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機械化學校教育長兼軍訓部機械化兵監。1938 年 11 月 兼任新編第十一軍軍長。1939 年 12 月任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率部至桂 南,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日軍板垣第五師團。抗戰勝利後,任裝甲兵總司令。 1949 年去台灣。著有《機械化軍備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