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費久寧斯基(nвahnвaвnчФeдюhnhcknn,1900 —1977)蘇聯將領。1919 年參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30 年加入聯共(布) 黨。1931 年畢業於高級步兵學校。1939 年任團長,參加諾門坎地區的戰鬥。 1940 年 11 月任步兵軍長(上校銜)。蘇德戰爭期間先後任第三十二、第五 十四、第五、第十一和第二等集團軍司令,列寧格勒方麵軍司令和沃爾霍夫、 布良斯克方麵軍副司令。初期在西方方向作戰。1941 年 9 月—1943 年 5 月在 西北方向作戰,曾參加列寧格勒保衛戰。1942 年晉升中將。1943 年 5—12 月參加庫爾斯克會戰和布良斯克戰役。同年 12 月至戰爭結束,指揮突擊第二 集團軍。1944 年參加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作戰,晉升上將。翌年參加東 普魯士、東波美拉尼亞和柏林等戰役。戰後歷任軍區司令和駐德蘇軍副總司 令等職。1955 年獲大將銜。著有《聞警出動》等。
姚喆(1906—1979)中國將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三軍團 司令部作戰科長。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 第一二○師第三五八旅參謀長。1939 年任大青山支隊參謀長,率部進軍綏 遠,開闢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後歷任大青山騎兵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緩 察行政公署主任,塞北軍分區司令員,綏蒙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曾 任第一野戰軍第八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總高級步兵學校校 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55 年彼授予中將軍銜。
賀龍(1896—1969)中國將領。原名文常,字雲卿。1927 年參加領導南 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 第六軍團總指揮,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 年 11 月率部長征,北上 抗日,任紅二方麵軍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師師長, 率部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在雁門關、忻口地區主動出擊,切斷日軍的交通線。 1938 年 3 月,擊退日偽軍萬餘人向晉西北的進犯,連續收復寧武、神池等七 縣城,擴大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同年 12 月,率第一二○師主力東進冀中, 兼任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齊會、陳莊戰鬥和淶源大戰,殲敵王牌軍吉 田大隊及第八、第二混成旅團,鞏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1940 年 11 月,任 晉西北軍區(後改為晉綏賀龍軍區)司令員,領導根據地軍民粉碎了日偽軍 的多次“掃蕩”。1942 年回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參加指揮甄 家莊殲滅戰,並積極領導邊區大生產運動。1945 年 8 月,指揮所部參加對日 大反攻,收復晉中、晉北和綏南大片地區。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軍區司令 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 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1955 年被投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軍銜。
賀炳炎(1913—1960)中國將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二軍 團新編第五帥師長。1935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 軍第一二○師第七一六團團長,曾指揮雁門關伏擊戰。後任獨立第三支隊司 令員,第三八五旅副旅長,率部在冀中等地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1941 年 回延安,先後在軍事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 年 11 月到洪湖地區開 辟抗日根據地,組建江漢軍區,任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 一縱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青海、四川、成都軍區司令員。 1905 年被授予上將軍街。
賀屋興宣(1889—1977)日本大藏大臣(1937—1938,1941—1944)。 1917 年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入外務省。歷任大藏省主計局局長、事務次官。 1937 年 6 月任第一屆近衛內閣大藏大臣,提出擴充生產力、保持國際收支平 衡和調整物資供求的財政經濟三原則,並據此製定*《日本臨時資金調整法》 和*《日本進出口臨時措施法》,將日本經濟引上戰爭軌道。1939 年任華北 開發株式會社總裁,參與掠奪中國資源。1941 年又出任東條內閣大藏大臣, 任內極力推行戰時經濟,支持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戰後,於 1948 年作為甲級 戰犯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5 年被假釋,1958 年披赦免。後 多次當選為眾議員。
勇士式戰鬥機(beaufighter)英國夜間戰鬥機。為“博福特式魚雷機 的改進型。1939 年 7 月試飛。雙引擎、雙座、下單翼,自重達 8 噸,但其速 度仍可與*旋風式殲擊機相匹。翼展 57 英尺 10 英寸,機身長 41 英尺 6 英寸。 最大時速 333 英裏,升限 2.8 萬英尺,航程 880 英裏。裝有 4 挺 0.5 英寸和 6 挺 0.303 英寸機槍。從 1940 年 7 月投入現役的“勇士 if”型開始,裝有夜 間作戰的雷達。大戰期間為*英國空軍海防總隊的主要機種之一。1942 年以 後,還載有魚雷和火箭。戰時共生產 5928 架,其中 364 架在澳大利亞生產。 戰後服役至 1959 年。
勇猛號航空母艦(intrepi)美國航空母艦。1943 年建成並服役,屬“埃 塞克斯”級。排水量 2.71 萬噸,航速 33 節。載機 80 餘架。先後編入美國第 五艦隊第五十八特遣艦隊和第三艦隊第三十八特遣艦隊。1944 年 1 月參加馬 紹爾群島戰役,2 月攻擊特魯克島日本海空軍基地時被日機擊傷。同年 10 月 參加雷伊泰灣海戰,11 月在支援美軍登陸萊特島時被日軍*神風特攻隊擊傷。 1945 年 3 月參加襲擊日本本土,再遭神風特攻隊擊傷。
姚喆(1906—1979)中國將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三軍團 司令部作戰科長。1934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 第一二○師第三五八旅參謀長。1939 年任大青山支隊參謀長,率部進軍綏 遠,開闢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後歷任大青山騎兵支隊副司令員、司令員,緩 察行政公署主任,塞北軍分區司令員,綏蒙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曾 任第一野戰軍第八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總高級步兵學校校 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1955 年彼授予中將軍銜。
賀龍(1896—1969)中國將領。原名文常,字雲卿。1927 年參加領導南 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 第六軍團總指揮,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 年 11 月率部長征,北上 抗日,任紅二方麵軍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一二○師師長, 率部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在雁門關、忻口地區主動出擊,切斷日軍的交通線。 1938 年 3 月,擊退日偽軍萬餘人向晉西北的進犯,連續收復寧武、神池等七 縣城,擴大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同年 12 月,率第一二○師主力東進冀中, 兼任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齊會、陳莊戰鬥和淶源大戰,殲敵王牌軍吉 田大隊及第八、第二混成旅團,鞏固了冀中抗日根據地。1940 年 11 月,任 晉西北軍區(後改為晉綏賀龍軍區)司令員,領導根據地軍民粉碎了日偽軍 的多次“掃蕩”。1942 年回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參加指揮甄 家莊殲滅戰,並積極領導邊區大生產運動。1945 年 8 月,指揮所部參加對日 大反攻,收復晉中、晉北和綏南大片地區。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軍區司令 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 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委主任。1955 年被投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軍銜。
賀炳炎(1913—1960)中國將領。1929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二軍 團新編第五帥師長。1935 年參加長征,北上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 軍第一二○師第七一六團團長,曾指揮雁門關伏擊戰。後任獨立第三支隊司 令員,第三八五旅副旅長,率部在冀中等地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1941 年 回延安,先後在軍事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 年 11 月到洪湖地區開 辟抗日根據地,組建江漢軍區,任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野戰軍第 一縱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青海、四川、成都軍區司令員。 1905 年被授予上將軍街。
賀屋興宣(1889—1977)日本大藏大臣(1937—1938,1941—1944)。 1917 年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入外務省。歷任大藏省主計局局長、事務次官。 1937 年 6 月任第一屆近衛內閣大藏大臣,提出擴充生產力、保持國際收支平 衡和調整物資供求的財政經濟三原則,並據此製定*《日本臨時資金調整法》 和*《日本進出口臨時措施法》,將日本經濟引上戰爭軌道。1939 年任華北 開發株式會社總裁,參與掠奪中國資源。1941 年又出任東條內閣大藏大臣, 任內極力推行戰時經濟,支持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戰後,於 1948 年作為甲級 戰犯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5 年被假釋,1958 年披赦免。後 多次當選為眾議員。
勇士式戰鬥機(beaufighter)英國夜間戰鬥機。為“博福特式魚雷機 的改進型。1939 年 7 月試飛。雙引擎、雙座、下單翼,自重達 8 噸,但其速 度仍可與*旋風式殲擊機相匹。翼展 57 英尺 10 英寸,機身長 41 英尺 6 英寸。 最大時速 333 英裏,升限 2.8 萬英尺,航程 880 英裏。裝有 4 挺 0.5 英寸和 6 挺 0.303 英寸機槍。從 1940 年 7 月投入現役的“勇士 if”型開始,裝有夜 間作戰的雷達。大戰期間為*英國空軍海防總隊的主要機種之一。1942 年以 後,還載有魚雷和火箭。戰時共生產 5928 架,其中 364 架在澳大利亞生產。 戰後服役至 1959 年。
勇猛號航空母艦(intrepi)美國航空母艦。1943 年建成並服役,屬“埃 塞克斯”級。排水量 2.71 萬噸,航速 33 節。載機 80 餘架。先後編入美國第 五艦隊第五十八特遣艦隊和第三艦隊第三十八特遣艦隊。1944 年 1 月參加馬 紹爾群島戰役,2 月攻擊特魯克島日本海空軍基地時被日機擊傷。同年 10 月 參加雷伊泰灣海戰,11 月在支援美軍登陸萊特島時被日軍*神風特攻隊擊傷。 1945 年 3 月參加襲擊日本本土,再遭神風特攻隊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