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流亡政府  大戰期間希臘在國外建立的政府。1941 年 5 月希臘被 德、意軍全部侵占後,國王*喬治二世避難倫敦,得到英國承認,在開羅建立 流亡政府,代表希臘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2 年 1 月,喬治二世雖宣布 結束獨裁統治,但在國內僅獲*希臘民族民主軍的支持,基礎十分薄弱。1943 年在英國敦促下,同意聯合國內各派抵抗力量。1944 年 5 月*帕潘德裏歐出 任流亡政府首腦,同月各派抵抗力量簽署《黎巴嫩協定》,9 月成立*希臘民 族團結政府,取代流亡政府。


    希佩爾號巡洋艦(hipper)德國重巡洋艦。1935 年 1 月開始建造。1937 年下水。以前德國海軍上將希佩爾(franzvonhipper,1863—1932)之名命 名。艦長 655 英尺,最大寬度 70 英尺,排水量 1.4 萬噸,最高航速 32 節, 裝備 8 門 8 英寸火炮和 12 門 4.1 英寸火炮,另有 12 個魚雷發射管和 2(— 說 3)架水上飛機。1940 年 4—6 月,參加入侵挪威,海戰中被英國*螢火蟲 號驅逐艦撞傷。後多次駛入大西洋對盟國航運進行破襲戰。1942 年 2 月調往 挪威水域,多次截擊*盟國一蘇聯護航運輸隊。同年 12 月,在襲擊*jw-51b 護航運輸隊的海戰中負傷。1944 年夏調回本土,在波羅的海區以炮火支援沿 岸德軍抗擊蘇軍。1945 年 5 月 3 日,在基爾港被盟軍飛機炸沉。


    希 特 勒 政 治 遺 囑   希 特 勒 自 殺 前 口 授 , 其 私 人 女 秘 書 榮 格 (gertrudjunge,1920—)記錄,戈培爾、鮑曼、武裝部隊駐元首大本營副 官布格多夫(wilhelmburgdorf,1895—1945)和克萊布斯(hanskrebs,1898 —1945)為證人,1945 年 4 月 29 日晨 4 時正式簽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 部分力圖為其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開脫罪責,強調困守柏林的必要性,號召 德國人民繼續為法西斯主義賣命;第二部分規定將戈林和希姆萊開除出黨並 革除一切職務,任命*鄧尼茨為德國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戈培爾為政府 總理,鮑曼為黨務部長,賽斯—英誇特為外交部長,漢克為黨衛隊全國領袖 和德國警察總監,吉斯勒(paulgiesler)為內政部長,克羅西克連任財政部 長,企圖頑抗到底。


    希臘人民解放軍(ethnikoikosapelevtherotikosstratos)*希臘民 族解放陣線領導的武裝部隊。1942 年 2 月成立,同年 11 月配合英軍在北非 作戰,炸毀戈爾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橋。1943 年初建立西馬其頓解 放區,5 月建立司令部,由薩拉菲斯(saraphis)將軍任司令。同年夏解放 大片國土,並建立小型艦隊。支援盟軍*西西裏島登陸戰役,吸引德軍 4 個師 至希臘。主張團結禦敵,多次擊退*希臘民族民主軍的挑釁。1943 年 7 月與 英軍簽訂協議,開始接受盟軍的援助;9 月義大利投降後,繳獲意軍大部裝 備,隊伍進一步壯大。同年冬,在英軍停止供應的情況下,仍粉碎德軍的圍 剿,鞏固了解放區。1944 年秋德軍退卻對,發動全麵反攻,10 月 12 日解放 雅典,11 月 3 日解放全國。但英軍於 10 月 4 日派首批空降部隊進入希臘。 12 月初,拒絕英軍司令部要求解散的命令,在雅典街頭發動武裝反擊。經月 餘血戰,被迫撤出首都,並於 1945 年 1 月 9 日要求停戰,2 月 12 日又簽訂* 《瓦爾基紮協議》,自動解除武裝。


    希臘民族民主軍(ellinikósdhimokratikòsethnikós 大戰期間希臘的 保王反共武裝。1942 年 6 月由澤爾瓦斯(napoleonzervas)上校組建,主要 成員為原希臘政府軍官兵。支持君主製,效忠希臘流亡政府。得到英國的承 認和支持。同年 11 月曾參與炸毀戈爾戈波塔莫斯(gorgopotamos)橋的戰鬥, 主要活動於希臘西北部山區。1943 年起不斷向希臘人民解放軍發起攻擊,均 被粉碎。1944 年 2 月在英國調停下,簽署停火協議。希臘光復後編入政府軍。


    希特勒-卡洛伊會晤  1942年6月5日希特勒為鞏固軸心國集團邀匈牙 利總理卡洛伊(ká11aymiklós,1887—1967)到德軍最高統帥部舉行的會晤。 會晤時,卡洛伊向希特勒保證,匈牙利“將在東方的軍事行動中”完成自己 各方麵的義務。希特勒則要求匈牙利再向蘇德戰場增派 2 個師,並在匈牙利 國內為黨衛軍徵兵;同時允諾對在東線作戰表現優異的匈士兵:“獎給土地”, 並在戰後不再幹涉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的領土爭端。不久,匈牙利即向蘇德戰 場增派軍隊。


    希特勒的秘密之書  即“希特勒的第二本書”。


    希特勒的第二本書  書名。又名《希特勒的秘密之書》。1928 年由希 特勒口授,*埃耶出版社經理阿曼(maxamann,1891—1957)記錄整理,當時 擔心滯銷未出版。1961 年由斯圖加特德意誌出版社首次正式發行。被視為* 《我的奮鬥》續集,重點論述德國外交政策問題。鼓吹德國必須確定明確而 有遠見的外交政策,在歐洲奪取足夠的*生存空間,為此必須在國內高度集中 權力,重整陸上武裝力量,消除人民的精神衰退現象;認為法國永遠意在徹 底瓦解德國,德國同蘇聯保持友好關係弊多利少,必須堅持反法反蘇政策, 爭取同英國和義大利結盟。該書出版後成為研究納粹德國外交政策和第二次 世界大戰起源的重要資料。


    希特勒—霍爾蒂會談  大戰期間希特勒和匈牙利獨裁者*霍爾蒂曾舉 行過多次會談,其中重要的會談有:(1)1943 年 4 月 16 日德軍在史達林格 勒慘敗後,希特勒在薩爾茨堡召見霍爾蒂,申斥匈牙利作戰不力,並有背叛 企圖,要求匈牙利向蘇德戰場增派一個軍;霍爾蒂以匈牙利軍隊缺乏應有裝 備而婉拒,但仍表示與德國—起把戰爭進行到底。(2)1944 年 3 月 18 日霍 爾蒂又被希特勒召至薩爾茨堡,在經受希特勒的多次申斥相威脅後,於當晚 8 時表示同意德軍占領匈牙利全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