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夫頓集團(clivedenset)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綏靖主義分子的 政治集團。因以倫敦附近的克萊夫頓莊園為活動中心,故名。主要成員有: 該莊園主人、上院議員、皇家國際事務學會主席阿斯特勳爵(waldorfastor, 1879—1952),其妻、保守黨下院議員南希·阿斯特(naneyastor,1879— 1964),其弟、《泰晤上報》主要持有人約翰·阿斯特(jolinastor,1886- 1971),外交官洛西恩侯爵(pliliphenrykerr,lothian,1882—1940),《泰 晤上報》主編道森(geottreydawson,1874—1944)等,鮑爾溫、張伯倫、 哈裏法克斯、勞合僑治等政界要人亦常參加其活動。該集團利用和政府的關 係,開動掌握的輿論工具,鼓吹綏靖主義。其成員時常進行“私人外交”, 同希特勒和納粹官員會晤,從事對德妥協活動。該集團對三十年代英國的外 交政策產生過一定影響。


    克倫威爾型坦克(cromwell)英國中型坦克。1943 年投產和服役。重 30 噸,平均每平方厘米壓重 1 公斤,裝甲厚 46—76 毫米,最大時速 52—55 公裏,最大行程 160—264 公裏,乘員 5 人。起初裝備 1 門 75 毫米火炮、2 挺 7.92 毫米機槍和 1 挺 7.69 毫米高射機槍。1944 年為在諾曼第登陸戰役後 對付德國的*虎式坦克,將主炮改裝為 95 毫米火炮。


    克裏米亞方麵軍  蘇聯戰略戰役軍團。1942 年 1 月,為執行解放克裏 米亞半島的任務,由*高加索方麵軍劃分組建。轄 3 個集團軍、塞瓦斯托波爾 防禦地域、黑海艦隊、亞速海區艦隊和刻赤海軍基地。組建後於 2—4 月間三 次實施進攻均未奏效,被迫轉入防禦。同年 5 月初德軍在刻赤半島轉入進攻。 其防禦被突破,損失嚴重,被迫棄守。同月 19 日撤銷。司令為科茲洛夫(1896 —1967)。


    克裏斯蒂安十世(christianx,1870—1947)丹麥國王(1912—1947)。 1898 年任丹麥王家衛隊司令。1906 年立為玉儲。1912 年為國王。1939 年 5 月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次年 4 月德軍入侵丹麥後下令停止抵抗,並組成 親德政府。1942 年拒絕製定納粹德國提出的反猶立法;1943 年譴責丹麥抵抗 運動對軍需工廠和鐵路的破壞,但同年 8 月發表反對德國占領軍的講話,遭 監禁。5 年 5 月丹麥光復後獲釋,仍為丹麥國王。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德意在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建立的附庸國。1941 年 4 月德意軍侵占南斯拉夫後,實行分而治之,指使克羅埃西亞法西斯組織”烏斯 塔莎成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國王為義大利國王之侄斯波裏托(spolito) 公爵,“領袖”為烏斯塔莎頭目*巴維列奇。名義上屬義大利營轄,實權由德 國掌握。對內實行白色恐怖,殘酷鎮壓抵抗運動,瘋狂迫害猶太人、塞爾維 亞人。對外追隨德意,向盟國宣戰。1943 年 9 月義大利投降後,繼續投靠德 國。1944 年 11 月企圖與盟軍談判,未成。1945 年 5 月瓦解。


    克倫威爾密碼命令(cromwellcodeword)大戰初期英國關於敵人“入侵 迫在眼前”的報答密碼命令。1940 年法國敗降後,英國本上麵臨德軍入侵威 脅。由於菜軍在敦刻爾克撤退中遭受巨大損失,本上防禦力量薄弱,形勢危 急。9 月初,*英國參謀長委員會收到德軍集結船舶、飛機於法國北部海岸的 情報,並考慮到當月 8—10 日期間月光和潮汐有利於登陸,於是認為敵人入 侵可能已迫在眉睫,防衛部隊應馬上準備待命。*英國本土防衛部隊總司令部 即據此在 9 月 7 日下午 8 時,向東岸和南岸兩個營區發出此密碼命令,同時 抄送倫敦及其他管區,結果在一些地方引起驚慌和關於敵人傘兵已登陸的謠 言。


    克倫班哥拉島海戰  *中索羅門群島戰役中的一次海戰。194:3 年 7 月 12 日日軍井崎海軍少將率一支編隊(1 艘巡洋艦,9 艘驅逐艦,其中 4 艘載 有部隊)增援韋拉(vel)。日規航至克倫班哥拉(kolombangara)島附 近海域時,遭到盟軍一支特遣艦隊(3 艘巡洋艦和 10 艘驅逐艦)攔截,雙方 展開夜戰至 13 日淩晨。日巡洋艦中彈爆炸,美兩艘巡洋艦受傷、驅逐艦 1 艘沉沒,紐西蘭巡洋艦利安德號受重創。


    克拉斯諾達爾戰役  蘇德戰爭中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高加索會戰 的組成部分。1943 年 2 月 9 日至 3 月 16 日,由*北高加索方麵軍在黑海艦隊 配合下實施。目的是圍殲德軍克拉斯諾達爾集團(17 個師,約 50 萬人), 不讓其退往克裏米亞,2 月 12 日,蘇軍解放克拉斯諾達爾,德軍向塔曼半島 撤退,並以強大反突擊阻滯蘇軍追擊,3 月 16 日,蘇軍停止進攻。


    克浩奇科夫—季耶夫(1911—1941)蘇聯軍人。1939 年加入聯共(布) 黨。蘇德戰爭時任步兵第三一六師(“潘菲洛夫師”)連政治指導員(中尉 銜)。1941 年 11 月 16 日,在莫斯科防禦作戰中率領一個小組堅守杜博謝科 沃車站,擊毀敵坦克 18 輛,在激戰中高呼:“俄羅斯雖幅員遼闊,但已無處 可退:後邊就是莫斯科!”成為蘇聯首都保衛者的戰鬥口號。戰鬥中身負重 傷,帶著一捆手榴彈撲敵坦克下,壯烈犧牲。後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


    克拉古那瓦茨城大屠殺  1941 年德軍在南斯拉夫克拉古那瓦茨城的大 屠殺。1941 年 9 月德軍進攻南斯拉夫西塞爾維亞解放區,遭頑強抵抗,受重 創。德占領者實行殘酷報復,宣稱每死一個德國兵,將處決 i00 名南斯拉夫 人。10 月 20—21 日遊擊隊在克拉古耶瓦茨(kcparyel3au)城擊斃德軍 10 名,重傷多人。德國占領者遂將全城 16—60 歲男子驅入兵營,每 10 人為一 組執行槍決。共殺害 7000 餘人,其中包括數百名中小學生。這一暴行震動全 國,激起南斯拉夫人民更大的反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