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 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克裏米亞會議 即“雅爾達會議”。
克裏米亞戰役 1蘇德戰爭前期蘇軍進行的防禦戰役。1941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6 日,由獨立第五十一集團軍和濱海集團軍在黑海艦隊協同下實 施。10 月 18 日起,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第十一集團軍,經彼列科普地峽向 克裏米亞發起進攻,迅速突破蘇軍主要陣地,蘇軍濱海集團軍退向塞瓦斯托 波 爾 , 第 五 十 一 集 團 軍 則 由 刻 赤 方 向 撤 往 培 曼 半 島 (tamance11hlloayocrpos)。11 月 16 日,克裏米亞地區除塞瓦斯托彼爾要 塞外,均被德軍攻占(參見“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2蘇德戰爭後期蘇 軍發動的戰略性進攻戰役。1944 年 4 月 8 日至 5 月 12 日,由烏克蘭第四方 麵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在亞速海區艦隊配合下實施(共約 47 萬人,559 輛坦 克和自行火炮,1250 印架飛機)。*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進攻戰役後,困守 克裏米亞的德軍第十七集團軍(共 12 個師,其中 7 個羅馬尼亞師,約 20 萬 人,215 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48 架飛機)被完全孤立。蘇軍乘勝從彼列科普 地峽和刻赤半島分頭出擊,共同向辛菲羅波爾、塞瓦斯托波爾一線進攻,圍 殲敵軍。4 月 11 日,蘇軍攻下德軍主要防禦支撐點和鐵路樞紐占科伊,迫使 德軍退向塞瓦斯托波爾。4 月 15—16 日,蘇軍進抵塞瓦斯托波爾,5 月 5 日 開始攻城,經 5 天激戰,於 5 月 9 日解放該市。至 5 月 12 日,德軍大部被殲, 少數從海上撤走,蘇軍收復克裏米亞半島。經蘇軍總參謀部 1987 年審定,列 為蘇聯衛國戰爭中的 51 個戰略性戰役之一。
克裏特島戰役 德軍攻占克裏特島的空降戰役,代號*水星,為大戰中 唯一以空降兵為主實施的進攻戰役。克裏特島(kriti 或 crete)東西狹長如 臥蠶狀,橫置於愛琴海之南。1941 年 4 月*希臘戰役後,撤出希臘的部分英 軍與年前 10 月登島的部隊會合,試圖保持一個控製東地中海航路並緊逼德國 巴爾幹側翼的海、空據點。為消除這個隱患,並奪取該島作為人侵中東的前 進基地,希特勒採納德國空降兵司令*施圖登特的建議,以空降兵跨海奪島, 為此動用 1個傘兵師、上個滑翔團和 1個山地師共 2.2萬人,各種飛機約1200 架,守島的英、新、澳、希軍約 4.5 萬人,設防於北岸一線,主要準備對付 海上入侵。5 月 20 日晨,德國空降兵在航空火力準備後,開始在西部的馬利 邁(maleme)和加尼亞(canea)地區以及中部的雷西姆衣(retihymnou)和 伊臘克利翁(herlckleion)著陸。由於兵力分散,又遭守軍頑強抵抗,5000 德軍空降兵傷亡慘重。當日夜間德軍投入後備傘兵,奪占馬利邁機場:翌日, 強行機降山地步兵師,逐步將守軍逼進山間。22 日,德機已能自由起降,不 斷空運。23 日夜間,德軍派出海上船隊輸送補給,遭英艦阻擊,受創返回, 24 日,德空軍突襲英艦,迫使其西撤埃及。23 日夜守軍開始向南岸的斯法基 亞(sfa-kia)漁村撤退。從 28 日夜間開始至 31 日,守軍撤到埃及的隻有 1.65 萬餘人。6 月 2 日德軍占領全島。此役守軍雖有兵力和海軍優勢,但因 無空中掩護而受重創並被迫撤走。德軍由於掌握製空權,得以占領機場和驅 逐英艦,從海、空補充人員和物資,取得戰役勝利,但傷亡 6000 餘人(大部 為精銳的空降兵),以致希特勒禁止再進行大規模空降作戰。
克裏普斯使命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動員印度支持對日戰爭的一次 外交行動。1942 年 3 月,英國戰時內閣成員*克裏普斯爵士赴印,企圖說服 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領導人動員印度人民協助英國抵抗日木侵略。克 裏普斯提交了一份英國將在戰後給予印度自治領權的聲明草案,建議先由印 度領導人參加治理印度,然後再締結有關英國撤出印度的條約,但遭到拒絕, 朱取得任何結果。
克拉索夫斯基(ctenahatcirm0bntlkpacobclth,1897—1983)蘇聯空 軍將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沙俄空軍部隊。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 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36 年畢業於茹抖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歷任航 空兵旅長和軍長。參加過*蘇芬戰爭。蘇德戰爭初期為空軍少將,歷任第五十 六集團軍和布良斯克方麵軍空軍司令,在南方和西方方向作戰。1942 年起任 空軍第二和第十七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先後參加史達林格勒和庫爾 斯克會戰,強渡第聶伯河和解放基輔,以及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利沃夫 -桑多梅日、下西裏西亞、柏林和布拉格等戰役。1944 年晉升空軍上將。戰 後曾任加加林空軍學院院長等職。1959 年獲空軍元帥銜,著有《空軍生活》。
克虜伯康采恩(krupp-konzern)德國重工業壟斷組織。原為 1811 年 創辦的“克虜伯鑄鋼廠”,後發展至擁有軍火生產、採礦、鑄鋼、金屬加工、 機器製造、汽車製造、飛機製造、艦船製造和發電等企業的重工業壟斷集團。 總部設在埃森市。長期為德國的主要軍火生產基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秘密 設計新式槍炮和坦克炮塔。希特勒執政後成為法西斯德國擴軍備戰的重要支 往。1932—1933 年度接受國家軍事訂貨總值 930 萬馬克,1938—1939 年度增 至 1.45 億馬克,純利潤亦急劇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軍提供大量坦 克、火炮、炮彈和潛挺,強迫戰俘、集中營囚徒和外國工人從事奴隸勞動並 肆意殺害,吞併占領區內大型冶金工廠。1943 年總資產達 20 億馬克以上。 1945 年初擁有 110 個德國大型企業和 41 個外國大型企業。戰後在民主德國 的企業被永遠沒收,在聯邦德國的一度沒收後於 1953 年重新歸克虜伯家族所 有。1968 年從家族企業改為聯合公司。
克裏米亞戰役 1蘇德戰爭前期蘇軍進行的防禦戰役。1941 年 10 月 18 日至 11 月 16 日,由獨立第五十一集團軍和濱海集團軍在黑海艦隊協同下實 施。10 月 18 日起,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第十一集團軍,經彼列科普地峽向 克裏米亞發起進攻,迅速突破蘇軍主要陣地,蘇軍濱海集團軍退向塞瓦斯托 波 爾 , 第 五 十 一 集 團 軍 則 由 刻 赤 方 向 撤 往 培 曼 半 島 (tamance11hlloayocrpos)。11 月 16 日,克裏米亞地區除塞瓦斯托彼爾要 塞外,均被德軍攻占(參見“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2蘇德戰爭後期蘇 軍發動的戰略性進攻戰役。1944 年 4 月 8 日至 5 月 12 日,由烏克蘭第四方 麵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在亞速海區艦隊配合下實施(共約 47 萬人,559 輛坦 克和自行火炮,1250 印架飛機)。*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進攻戰役後,困守 克裏米亞的德軍第十七集團軍(共 12 個師,其中 7 個羅馬尼亞師,約 20 萬 人,215 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48 架飛機)被完全孤立。蘇軍乘勝從彼列科普 地峽和刻赤半島分頭出擊,共同向辛菲羅波爾、塞瓦斯托波爾一線進攻,圍 殲敵軍。4 月 11 日,蘇軍攻下德軍主要防禦支撐點和鐵路樞紐占科伊,迫使 德軍退向塞瓦斯托波爾。4 月 15—16 日,蘇軍進抵塞瓦斯托波爾,5 月 5 日 開始攻城,經 5 天激戰,於 5 月 9 日解放該市。至 5 月 12 日,德軍大部被殲, 少數從海上撤走,蘇軍收復克裏米亞半島。經蘇軍總參謀部 1987 年審定,列 為蘇聯衛國戰爭中的 51 個戰略性戰役之一。
克裏特島戰役 德軍攻占克裏特島的空降戰役,代號*水星,為大戰中 唯一以空降兵為主實施的進攻戰役。克裏特島(kriti 或 crete)東西狹長如 臥蠶狀,橫置於愛琴海之南。1941 年 4 月*希臘戰役後,撤出希臘的部分英 軍與年前 10 月登島的部隊會合,試圖保持一個控製東地中海航路並緊逼德國 巴爾幹側翼的海、空據點。為消除這個隱患,並奪取該島作為人侵中東的前 進基地,希特勒採納德國空降兵司令*施圖登特的建議,以空降兵跨海奪島, 為此動用 1個傘兵師、上個滑翔團和 1個山地師共 2.2萬人,各種飛機約1200 架,守島的英、新、澳、希軍約 4.5 萬人,設防於北岸一線,主要準備對付 海上入侵。5 月 20 日晨,德國空降兵在航空火力準備後,開始在西部的馬利 邁(maleme)和加尼亞(canea)地區以及中部的雷西姆衣(retihymnou)和 伊臘克利翁(herlckleion)著陸。由於兵力分散,又遭守軍頑強抵抗,5000 德軍空降兵傷亡慘重。當日夜間德軍投入後備傘兵,奪占馬利邁機場:翌日, 強行機降山地步兵師,逐步將守軍逼進山間。22 日,德機已能自由起降,不 斷空運。23 日夜間,德軍派出海上船隊輸送補給,遭英艦阻擊,受創返回, 24 日,德空軍突襲英艦,迫使其西撤埃及。23 日夜守軍開始向南岸的斯法基 亞(sfa-kia)漁村撤退。從 28 日夜間開始至 31 日,守軍撤到埃及的隻有 1.65 萬餘人。6 月 2 日德軍占領全島。此役守軍雖有兵力和海軍優勢,但因 無空中掩護而受重創並被迫撤走。德軍由於掌握製空權,得以占領機場和驅 逐英艦,從海、空補充人員和物資,取得戰役勝利,但傷亡 6000 餘人(大部 為精銳的空降兵),以致希特勒禁止再進行大規模空降作戰。
克裏普斯使命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國動員印度支持對日戰爭的一次 外交行動。1942 年 3 月,英國戰時內閣成員*克裏普斯爵士赴印,企圖說服 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的領導人動員印度人民協助英國抵抗日木侵略。克 裏普斯提交了一份英國將在戰後給予印度自治領權的聲明草案,建議先由印 度領導人參加治理印度,然後再締結有關英國撤出印度的條約,但遭到拒絕, 朱取得任何結果。
克拉索夫斯基(ctenahatcirm0bntlkpacobclth,1897—1983)蘇聯空 軍將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徵入沙俄空軍部隊。1918 年加入俄共(布)黨 和紅軍。參加過國內戰爭。1936 年畢業於茹抖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歷任航 空兵旅長和軍長。參加過*蘇芬戰爭。蘇德戰爭初期為空軍少將,歷任第五十 六集團軍和布良斯克方麵軍空軍司令,在南方和西方方向作戰。1942 年起任 空軍第二和第十七集團軍司令(至戰爭結束)。先後參加史達林格勒和庫爾 斯克會戰,強渡第聶伯河和解放基輔,以及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利沃夫 -桑多梅日、下西裏西亞、柏林和布拉格等戰役。1944 年晉升空軍上將。戰 後曾任加加林空軍學院院長等職。1959 年獲空軍元帥銜,著有《空軍生活》。
克虜伯康采恩(krupp-konzern)德國重工業壟斷組織。原為 1811 年 創辦的“克虜伯鑄鋼廠”,後發展至擁有軍火生產、採礦、鑄鋼、金屬加工、 機器製造、汽車製造、飛機製造、艦船製造和發電等企業的重工業壟斷集團。 總部設在埃森市。長期為德國的主要軍火生產基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秘密 設計新式槍炮和坦克炮塔。希特勒執政後成為法西斯德國擴軍備戰的重要支 往。1932—1933 年度接受國家軍事訂貨總值 930 萬馬克,1938—1939 年度增 至 1.45 億馬克,純利潤亦急劇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軍提供大量坦 克、火炮、炮彈和潛挺,強迫戰俘、集中營囚徒和外國工人從事奴隸勞動並 肆意殺害,吞併占領區內大型冶金工廠。1943 年總資產達 20 億馬克以上。 1945 年初擁有 110 個德國大型企業和 41 個外國大型企業。戰後在民主德國 的企業被永遠沒收,在聯邦德國的一度沒收後於 1953 年重新歸克虜伯家族所 有。1968 年從家族企業改為聯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