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契(fulvlosuvich,1887—?)義大利外交官。1926 年起歷任財政 副大臣、駐國聯代表。1932 年 7 月任外交副大臣,支持墨索裏尼的對外侵略 政策,主張向巴爾幹半島和多淄河地區擴張。1933 年 6 月,促成英、法、德、 意四國公約在羅馬草簽。1935 年 1 月參與法、意《羅馬協定》的簽訂,並為 侵略衣索比亞作外交準備。同年 4 月參與建立“斯特萊沙陣線”,試圖密 切與英、法的關係。因反對與德國結盟,1936 年 6 月調任駐美大使。1938 年退休。戰後曾受審,後宣告無罪釋放。


    蘇霍伊(Пabeлпobnчcyxon,1895—1975)蘇聯飛機設計師, 技術科學博士(194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應徵人沙俄軍隊。1925 年在 莫斯科高等技術學校畢業後,入中央流體動力研究所任工程師。在 *圖波列夫 領導下從事多種型號飛機的研製工作。1939 年起任實驗設計局主任設計師。 其所設計的 cy-2 多用途飛機和 cy-6 裝甲強擊機,曾成功地用於蘇德戰爭。 戰後任特別設計局總設計師。設計出多種型號“cy”(“蘇”)係列的噴氣 式飛機。


    蘇日協議  大戰爆發後,蘇聯和日本簽訂的協議。1939 年 8 月日軍在* 諾門坎事件中慘敗,同月 23 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日本北進發動侵 蘇戰爭暫無可能,遂於 1939 年 11 月開始蘇、日談判,12 月 31 日簽訂《蘇 日協議》。根據協議,日本保證立即向蘇聯付清中東鐵路最後一筆欠款,從 而為*《蘇日中立條約》的締結奠定了基礎。


    蘇日戰爭  大戰後期蘇聯對日本的軍事行動。根據 1945 年 2 月蘇、美、 英*《雅爾達協定》,蘇聯有條件地承諾,歐洲戰爭結束後 2—3 個月內對日 作戰。4 月 5 日,蘇聯宣布廢除*《蘇日中立條約》。8 月 8 日,蘇聯正式對 日宣戰。8 月 9 日至 9 月 2 日,蘇軍先後實施*遠東戰役、*南薩哈林島戰役 和*千島群島登陸戰役,迅速擊潰日本關東軍,加速了日本投降。


    蘇台德區(sudeten)捷克斯洛伐克西部的一地區名。與德國毗連,原 捷境內 320 萬德意誌人大都在此與捷居民友好地相居。1935 年以後,*漢萊 因的蘇台德德意誌黨逐漸抬頭,並在納粹德國支持下日益採取敵視捷克斯洛 伐克的政策。1938 年 4 月 24 日,在希特勒指使下蘇台德德意誌黨通過八盧 綱領,公開要求蘇台德區“自治”,導致爆發捷克斯洛伐克危機和加劇歐洲 局勢的緊張。同年 9 月,英、法、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強迫捷將蘇 台德區計 2.85 萬平方公裏土地割讓給德國。戰後,該地區重歸捷克斯洛伐 克。


    蘇芬和約  蘇芬戰爭結束後蘇聯和芬蘭簽訂的和約。1940 年 3 月 12 日 在莫斯科簽訂。主要內容為:“締約雙方保證彼此之間決不向對方發動任何 進攻,並決不訂立或參加反對締約國另一方之同盟或聯盟”;蘇聯取得卡累 利阿地峽及維堡等地,並以年租金 800 萬芬蘭馬克取得漢科半島及其鄰近島 嶼的 30 年租借權。蘇芬戰爭 1930—1940 年冬季蘇聯同芬蘭之間的戰爭。波 蘭敗亡後,蘇聯為了進一步改善波羅的海側翼和西北邊境的戰略態勢,保障 列寧格勒和摩爾曼斯克的安全,相繼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簽訂互 助條約,得以在三國的要地駐軍。1939 年 10 月 5 日,又邀芬蘭外長訪蘇, 在隨後的討論中向芬蘭提出締結互助條約、交換部分領土以及租借漢科港的 要求,遭芬蘭政府拒絕。蘇聯政府隨即於 11 月 28 日廢除 1932 年的《蘇芬互 不侵犯條約》。11 月 30 日,蘇、芬戰爭爆發。蘇軍以 45 個師的兵力發動全 線進攻,企圖一舉突破芬蘭防禦,逼其接受蘇方要求,迅速結束戰爭。芬軍 共 15 個師則傾全力抵抗,阻滯蘇軍攻勢,爭取時間,等待英、法援軍。開戰 初兩個月,芬軍依託*曼納林防線和森林湖泊交措的複雜地形,重創蘇軍。蘇 軍被迫增調兵力,重新部署,於 1940 年 2 月初以絕對優勢兵力再次猛攻。經 過近三周激戰,蘇軍突破曼納林防線西段,並從維堡背後展開大包抄。芬蘭 戰敗求和。1940 年 3 月 12 日在莫斯科簽訂《蘇芬和約》。依約,原屬芬蘭 的整個卡累利阿地峽(包括維堡)、芬蘭灣中的若幹島嶼以及北方的薩拉 (sa)、庫薩摩(kuusamo)和雷已契半島的一部分劃歸蘇聯,漢科港以 30 年為期租惜給蘇聯作為海軍基地。


    蘇阿爾多(countgia0omosuardo,1883—1947)義大利法西斯分子,伯 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加入國家法西斯黨,成為墨索裏尼的忠實信 徒。1924 年起任內務副大臣。1935 年積極參加侵略衣索比亞的戰爭。1939 年任參議院議長和法西斯大委員會委員。1943 年七月政變時,初支持*格蘭 迪動者,後動搖,未出席最終的投票。*薩羅共和國建立後,又追隨墨索裏尼, 並在維羅納審判時出庭作證。


    蘇茲貝格(cyrusleo8uizberger,1912—)美國報刊專欄作家。哈佛大 學畢業。1933 年進入新聞界,曾任《北美報業聯盟》撰稿人和《倫敦旗幟晚 報》記者。1938 年 10 月《慕尼黑協定》簽訂後,赴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 等地採訪。1939 年大戰爆發後任《紐約時報》巴爾幹辦事處負責人。以後在 蘇聯、中東和西歐進行戰地新聞報導,採訪過邱吉爾、狄托、莫洛托夫等。 1944 年任《紐約時報》國外通訊部主任。戰後為《紐約時報》外事專欄作家, 多次獲得普立茲獎。著有《七大洲風雲四十年》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