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1905—)中國將領。東北講武堂畢業。曾任東北軍第一一六師 第六四七團團長。九·一八事變後,所部在東北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3 年 率部參加熱河抗戰。1936 年建立“東北武裝同誌抗日救亡先鋒隊”,任總隊 長。同年參加西安事變。1997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曾將所 部改稱人民自衛軍,任司令員。轉戰晉察冀,發展抗日武裝,開展敵後遊擊 戰爭,創建冀中抗日根據地。1938 年後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軍區 司令員兼冀中行署主任,領導冀中軍民開展平原遊擊戰爭,取得反日偽軍“圍 攻”和“五一反掃蕩”的勝利。1943 年任晉綏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 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西滿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 總參謀部軍事交通部部長、鐵道兵政委。1955 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著有《論 平原遊擊戰爭》。


    呂宋島戰役  *菲律賓戰役中美軍實施的一次主要島嶼進攻戰役。1944 年 12 月下旬起,美空軍以萊特島和民都洛島為基地,對呂宋(luzon)島實 施空襲,並擺出在該島南部海岸登陸的架勢,以誘敵分重兵防守南部。駐守 菲律賓的日本第十四方麵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原轄 9 個師團、4 個旅團,總 兵力約 26(一說 18)萬人,飛機 200 餘架,經*萊特島登陸戰役已遭削弱。 1945 年 1 月 9 日克魯格率美國第六集團軍 4 個師,由美國第七艦隊約 600 艘 戰艦支援,在呂宋島北部的仁牙因灣登陸,美國第三艦隊及陸軍第五、第十 三航空隊提供空中支援。日軍以*神風特攻隊攻擊登陸編隊,擊沉美船艦多 艘。當晚,美軍上陸兵力達 6.8 萬人,並鞏固了灘頭陣地。隨後經一周交戰, 美軍突破日軍在阿格諾(agno)河的防線,向馬尼拉挺進,在克拉克(rk) 機場附近雙方進行了坦克戰。1 月 29 日麥克阿瑟遣第八集團軍的一個軍在呂 宋西岸蘇比克灣登陸,以協助克魯格部加速進展和防止日軍退守巴丹半島。 31 日美第十一空降師在馬尼拉之南的納蘇格布(nasugbu)登陸,形成對馬 尼拉的鉗形攻勢。2 萬多名日軍頑抗,展開激烈巷戰。2 月 16 日美空降部隊 在科雷吉多爾要塞降落,5000 多日軍退守隧道。2 月 23 日馬尼拉光復。26 日,科雷吉多爾被克。日軍餘部約 10 萬人退據呂宋北部山區,直到戰爭結束。 是役日軍被殲 10 餘萬人,美軍傷亡約 2.5 萬人。


    呂佐夫號戰列艦(lützow)德國*袖珍戰列艦之一。前稱德意誌號。1940 年重新以普魯士將軍呂佐夫(frei-berrvonlüitzow,1782—1834)之名命名。 同年 4 月參加入侵挪威的戰役,被擊傷。1941 年在挪威海域活動,6 月間被 英國航空母艦的魚雷機編隊擊傷。1942 年在巴倫支海對盟國航運進行破襲 戰。同年 12 月,襲擊*jw-51b 護航運輸隊。1944 年夏調回本國,在波羅的海 海區用炮火支援沿岸德軍抗擊蘇軍。1945 年 4 月 16 日,在斯維納明德 (swinemünde)港被英國空軍炸沉。


    同蒲鐵路破裘戰  1938 年八路軍破襲日軍交通線的一次作戰。為配合 友軍正麵戰場的作戰,八路軍第一二○師主力於是年 2 月 18 日開始,破襲同 蒲鐵路北段(陽曲至忻縣),並打擊為恢復交通線先後從忻縣、高村、陽曲 出動的日軍 2000 親人。至 27 日,殲日軍 500 餘人,攻占平社、田莊等車站 7 處,炸毀火車 3 列、橋樑 8 座、汽車 10 餘輛,拆毀鐵路 10 餘公裏,一度 切斷同蒲鐵路的交通。


    因斯特堡-哥尼斯堡戰役  蘇德戰爭後期蘇軍發動的進攻戰役,*東普 魯士戰役的組成部分。1945 年 1 月 13—27 日,由*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實施。 蘇軍在向哥尼斯堡(k nigsberg,1946 年改稱加裏寧格勒)突擊中於 1 月 22 日攻占重鎮因斯特堡(insterburg),1 月 26 日起開始突破哥尼斯堡外層 防禦圍廓。此戰役中德國第三坦克集團軍主力被殲,蘇軍推進 130 公裏,封 鎖了東普魯士首府哥尼斯堡。


    團琢磨(1858—1932)日本實業家。1878 年美國波士頓工科大學畢業後 回國。曾任大阪專門學校、東京帝國大學副教授。1884 年轉入工部省。1914 年就任三井合名會社理事長,成為三井財團的最高領導人。1925—1926 年率 實業團出訪歐美,鼓吹對外經濟侵略。1928 年受封男爵,次年帶領資本家諸 團體,反對《勞動組合法案》。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以其為首的三井財 閥趁政府即將禁止黃金出口而搶購美元,引起風潮,若槻內閣譴責搶購美元 為賣國投機,但同年 12 月為犬養毅內閣上台後再度禁止黃金出口,財團轉眼 獲得了巨額利潤。為此國民對財閥、政府的不信任感倍增,*血盟團則以其為 目標,於 1932 年 3 月在三井正樓門前被血盟團團員菱沼五郎刺殺。


    回天  日本海軍的人操魚雷。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海軍為挽回敗局, 實施特攻作戰。其中的方法之一是以原來的魚雷,安上潛望鏡和操縱裝置, 搭載於潛艇背上,當實施攻擊時由敢死隊員駕駛魚雷撞擊敵艦船。首批此種 魚雷排水量 8.3 噸,雷身長 14.75 米,裝炸藥 550 公斤,航速 30 節,最大航 程 40 海裏。1945 年春經改裝,裝炸藥增至 1550 公斤,航速提高至 40 節。 從 1944 年 11 月至 1945 年 8 月,共有 128 條運到攻擊地區,使用了其中的 39 條,擊沉美軍船隻 5 艘。


    回師通電  全稱“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1936 年 5 月 5 日,中共中 央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中國人民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通 電全國,斥責蔣介石、閻錫山阻攔紅軍東征抗日,聲明*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 鋒軍為避免大規模內戰及保存國防實力決定撤回黃河西岸;敦促國民政府停 止內戰,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體辦法;號召全國人民組織停止內戰促進 會,督促並監視全國團結抗戰局麵的完全實現。通電標誌黨的政策從“反蔣 抗日”開始到“逼蔣抗日”的轉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