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4 月,主持召開中共“七大”,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提 出“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 新民主主義中國”的奮鬥目標。會議通過的黨章,規定了以他為代表的毛澤 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在此前後,領導敵後軍民對日軍進 行局部反攻和戰略反攻,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以後,領導中國人民進 行解放戰爭,建立新中國,並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國防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著作編為《毛澤東選 集》等。


    毛瑟槍(mauser)德國兵器專家毛瑟(peterpauimauser,1838—1914) 研製成的步槍和手槍,後發展為包括步槍、馬槍、手槍和機槍多種型號的德 國製式步兵武器係列,並被各國仿造和改裝。其 1898 年定型的 gew-98 式步 槍,口徑 7.92 毫米,5 發匣式彈倉,子彈初速每秒 747 米,以及同年定型的 kar-98 式馬槍(7.92 毫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仍為德軍主要步兵武器。 其 1908 年定型的自動手槍,有口徑 7.63 毫米和 9 毫米兩種,彈倉裝彈 10— 20 發,套在木製槍套中佩帶,其木製槍套可作為槍托使用。其 1932 年改進 型自動手槍,改為彈匣供彈(10—20 發),增加快、慢機於槍身左側,有 7.63 毫米的長、短槍管和 9 毫米的長槍管 3 種。廣泛用於各國。在中國有“駁殼 槍”、“盒子炮”、“快慢機”、“二十響”等多種俗稱。


    毛特豪森集中營  納粹德國集中營之一。1938 年 7 月建於奧地利毛特 豪森(mauthausen)鎮附近。始為*達豪集中營的分營,1939 年 3 月改為獨 立集中營,主要關押重要政治犯和外籍猶太人。後轄有 50 個分營。先後關押 33.5 萬人,其中約有 12.2 萬人被殺害。為了擺脫納粹的迫害,被囚者曾不 斷反抗。1945 年 4 月 25 日倖存看被盟軍解救。戰後,12 個國家在原址建立 紀念陳列館和死難者紀念碑。


    長勇(1895—1945)日本將領。1928 年陸軍大學畢業,1929 年任步兵 第四十八聯隊中隊長,後人參謀本部中國課。*櫻會的核心人物之一,參加編 寫《國家改造案》。1931 年擅自從北平(今北京)返回參加策劃*十月事件。 1933 年任台灣步兵第一聯隊大隊長,第十六師團參謀。中日戰爭爆發後任上 海派遣軍參謀兼華中方麵軍參謀。1938 年任步兵第七十四聯隊長。後歷任第 二十六師團參謀長、印度支那派遣軍參謀長,第二十五軍副參謀長,步兵第 十聯隊長。1944 年任第三十二軍參謀長,主張沖繩作戰採取持久戰戰略。1945 年 3 月晉升中將。*沖繩島戰役失敗後於 6 月 23 日切腹自殺。


    長槍黨(fngaespa )又稱“密集隊”。西班牙法西斯政黨。德 裏維拉(joseantonioprimoderivera,1903—1936)於 1933 年 10 月 29 日創 立。宣稱最高政治目標是建立“新的國家”。次年 3 月,與另一個法西斯團 體“國家工團主義者進軍洪達”(juntasdeobensivanacionalsindicalista) 聯 合 , 名 為 “ 西 班 牙 長 槍 黨 與 國 家 工 團 主 義 者 進 軍 洪 達 ” (fngaespa de1asjuntasdeobensivanacionalsinaicalista)。1936 年 2 月人民陣線在議會選舉中獲勝後,加緊策劃推翻共和國的陰謀,同年 7 月參加佛朗哥發動的軍事叛亂,11 月德裏維拉被共和國處決。1937 年 4 月, 與保皇派等合併為“西班牙傳統派長槍黨與國家工團主義者進軍洪達” (fngaespa tradicionalistaydsjuntasobensiva),以佛朗哥為 領袖。1939 年 4 月西班牙共和國被顛覆後,成為唯一合法政黨。1977 年 4 月被正式取締。參則“進軍洪達”。


    長刀之夜(nachtdengenmesser)1即“羅姆事件”。2指 1932 年 7 月底德國國會選舉期間納粹分子對共產黨人的尋釁毆打,致使 99 人死亡, 1125 人受傷。


    長穀川清(1883—1970)日本海軍將領。畢業於海軍兵學校和海軍大學。 1923 年任駐美武官。後歷任橫須賀鎮守府參謀長、第二潛艇戰隊司令官、艦 政本部第五部部長等職。1932 年出席日內瓦裁軍會議,同年晉升海軍中將。 1934 年任海軍次官。1937 年侵華戰爭全麵爆發時,任第三艦隊司令官兼中國 方麵艦隊司令長官,率艦入侵中國領海和內河。1988 年復任橫須賀鎮守府司 令長官。1939 年晉升海軍大將。1940 年任軍事參議官。後又任台灣總督,積 極推行殖民政策。1944 年轉任軍事參議官。


    長沙會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 年 9—10 月):中國軍隊在湖南長沙 地區抗擊日軍的防禦戰役。亦稱“贛湘會戰”。1939 年 9 月,日軍為確保武 漢安全,打擊中國抗戰力量,促進汪偽中央政權出台,調集 4 個師團另兩個 師團的大部約 10 萬餘人,由第十一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以湘北方麵為 主,會同贛北、鄂南合擊長沙。中國*第九戰區以 17 個軍共 35 個師近 40 萬 人抗擊。9 月 14 日贛北日軍首先西進。18 日湘北日軍沿粵漢鐵路大舉南犯, 22 日鄂南日軍亦南下策應。中國守軍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消耗敵人。 日軍戰線過長,側翼暴露,被迫於 10 月 1 日開始撤退,至 7 日退回嶽陽、臨 城等原來陣地。此戰日軍傷亡 2 萬餘人,中國軍隊傷亡 3 萬餘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巨廉/金重遠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巨廉/金重遠等並收藏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詞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