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俄國,正在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飛速發展。不久前廢除農奴製,成為這個國家步子最大的政治體製改革,不僅大大解放了思想,也大大發展了生產力。俄國的支柱產業是紡織業,原料的主要來源是美國。而美國的南北戰爭導致棉花難以出口,俄國的紡織業陷入停頓,經濟界強烈要求向中亞進軍,將中亞變成俄羅斯的棉倉。而在政治和軍事方麵,俄國的宿敵英國以印度和波斯灣為基地,成功堵截了俄國南下的通道;在克裏米亞戰爭(1853~1856年)中的失敗,也令俄國難以在巴爾幹半島擴張。


    1863年,俄國控製下的波蘭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俄起義,為了鎮壓起義,俄國不得不調動了陸軍總兵力的一半,心力交瘁。在歐洲已經難以採取攻勢的俄國人,於是轉頭向中亞發展。富饒的南疆迅速成為俄國覬覦的中心,並且試圖以此作為橋頭堡,從大清帝國攫取更多暴利。


    俄國的老對手英國也在新疆展開激烈的角逐。為了保衛作為英國最大殖民地的印度,英國必須在印俄之間建立緩衝區。因此,與俄國的頤指氣使不同,英國對阿古柏猛拋媚眼,既支持他對抗俄國,又試圖限製他不能過度地刺激中國。


    對於俄國的傲慢,阿古柏幾乎採取了針鋒相對的對策,雙方在邊界線上劍拔弩張。強龍不壓地頭蛇,何況,阿古柏還得到了英國的強大軍援,並在英國協助下與土耳其建立了特殊關係,承認土耳其對其擁有“宗主權”。而對這樣的硬骨頭,俄國不敢輕易下口,轉而支持中國平叛,試途用中國的力量來削弱阿古柏。這樣的國際政治夾縫,為阿古柏提供了足夠的施展空間,他借英抗俄以確保自己西線的安全,騰出手來全力向北向東擴張。


    1866年3月,阿古柏支持的叛軍攻陷了伊犁地區戰略重鎮惠遠城,隨後,又相繼攻占了庫爾勒、吐魯番盆地和烏魯木齊等。西陲警報頻傳,但大清國依然無暇西顧,在“先撚後回”的既定方針下,剿滅臥榻之側的撚軍成為首要任務。俄國卻沉不住氣了,頻繁向中國表示願意出兵助剿,但中國沒有表態。


    1871年,心急如焚的俄國人舉行了一次專門的禦前會議,討論新疆局勢,最後決心先下手為強,出兵搶占伊犁,一則遲滯阿古柏勢力坐大,二則占據對華的軍事先機。負責新疆事務的俄軍將領克魯泡特金坦率承認:“肥沃的伊犁地區是向東延伸的一個堅固堡壘,併入俄國是相當有利的,不但非常有助於保衛我們的領地,而且還會使中國受到威脅。”


    會後,俄軍向伊犁地區發動了攻擊,卻意外地受到了當地人近乎焦土戰術的激烈反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方攻占麵積總共7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為了解除中國的戒心,俄國表示,對伊犁地區的占領是臨時的,隻待中國政府有能力收復烏魯木齊,就立即歸還,擺出了“同誌加兄弟”的友好姿態。


    此時,左宗棠已經率領大軍移駐蘭州,積極準備入疆平叛。隨著俄國在伊犁建立軍管殖民政權,南疆的局勢更為複雜。左宗棠因此確定了“緩進速決”的戰略,計劃用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籌糧籌款、整頓軍隊等艱巨的準備工作。


    第二十四章 東海餓狼


    【 日本的外交試探,膽大而心細,但大清國的外交部門早就養成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太監性格,不敢針鋒相對地應對,居然推搪道:台灣土著居住的“蕃地”屬於“政教不及”的“化外之地”。日本人大喜,認為這至少證明了中國主權並不涵蓋台灣全島。】


    就在俄歲斯鐵騎踏入伊犁的同時,在遙遠的台灣,一場颶風吹來了,一艘琉球國漁船。船上的漁民隨後與當地的高山族居民發生衝突,50餘名琉球漁民被殺,這就是所謂“琉球漂民事件”。


    琉球是一個島國,位於中日之間,從明代就開始向中國朝貢,成為藩屬。日本隨後也以武力強迫琉球入貢,形成了所謂的中日“兩屬”局麵。中國對待藩屬,歷來隻重麵子不重裏子,隻要稱臣納貢,一般並不幹涉藩屬國的內政與外交。而日本就不同了,為了“布國威於萬裏波濤”,積極向外拓展,第一目標就是攫取近在咫尺的琉球和台灣。


    俄軍攻占伊犁當年(1871年),明治天皇親政,一改幕府時代將琉球作為外國對待的基調,重新將其定位為日本帝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次年(1872年),日本政府正式設立了琉球藩,以便為最後吞併做準備;第三年(1873年),日本就宣布琉球與日本府縣同列,受內務省管轄,租稅繳納大藏省。如同俄國為了解除中國的顧慮而宣稱“代為”收復伊犁一樣,日本人為了減少國際壓力,高調宣布日本政府將完全承認和嚴格執行此前琉球與列強所簽訂的所有條約。


    在日本吞併琉球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就是獲得中國的認可,而“琉球漂民事件”正好提供了一個訛詐的機會。得悉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如獲至寶,迅速擬定了“琉球處分”計劃,決心一箭雙鵰,在琉球和台灣問題上同時對中國進行武力偵察。


    日本的計劃是,以琉球漂民事件為理由,攻擊台灣。但當時的大清帝國,改革開放(“洋務運動”)成果斐然,綜合國力大有提高,日本自身卻羽毛未豐,不得不先進行外交試探。1873年3月,日本政府派遣了600多人的龐大代表團,由外務卿副島種臣率領,出訪大清國。此時,左宗棠在西北的備戰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版恭親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澳]雪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澳]雪珥並收藏絕版恭親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