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人為李鴻章翻案,認為他不過秉承朝廷的旨意辦事,實際作主的是慈禧太後。故慈禧太後才是真正的大漢奸。慈禧不是漢人是滿人,怎麽能當漢奸呢?顧不得那麽多了,既然坐了咱們漢家的天下,她就有當漢奸的資格了。而且她從北京倉皇出逃,一身漢人婦女的打扮。正是咱們捉漢奸的好時候。
光緒皇帝批準了《馬關條約》,雖說是不得已,但要是想不當漢奸,完全可以抵死抗命。文天祥說得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汪精衛也說得好:「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既然從大民族英雄到大漢奸都這樣說了,他光緒皇帝還不去死,看來是鐵著心賣國求榮了。然後戊戌變法,按日本人的路子改革,還打算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當中國的首相。是欺咱漢族無人嗎?
繼任光緒的末代皇帝溥儀,也當了漢奸。這是後話,是日本侵占東北,炮製偽滿洲國的事了。不過後話不妨先說,以證明當漢奸是滿人的特長。一個為情勢所迫下台的皇帝,回到祖宗的發祥之地重新建國,這放在古代簡直就是「雄才大略」的作為,至少也要封他一個光復祖業的民族英雄。但不要搞錯了,這可是二十世紀。你都已經漢化成隻會說「普通話」了,還當什麽滿人的英雄?老實當你的漢奸吧。
封建王朝如此不爭氣,於是孫逸仙鼓吹革命。他跑到日本,一下就跟日本政要、財閥們勾搭上了。他剪了頭,穿上和服,蓄起日本式小鬍子,宣稱「中日一體」。他要日本出人,出錢,出槍,支持他推翻中國政府,私下談好的條件是把東北劃給日本。日本人聽了,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這不是……賣國麽?不是第二個石敬瑭麽?而逸仙君早已更名為「中山樵」了,日本也成了他的「第二祖國」,賣國無非是這口袋拿到那口袋。清朝覆亡,首功孫中山;支持孫中山,首功日本;要當國父,首先當漢奸。
袁世凱當總統還想當皇帝,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誰都知道,這是一份著名的賣國條約。時任陸軍總長的段祺瑞怒不可遏,打算以武力對抗。但不要以為段祺瑞因此便不是漢奸。才兩三年,他就向日本「西原借款」,配合日本政府和財閥實現「日中經濟一體化」;又簽訂中日陸軍、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打開了日本侵占北滿的方便之門。幸虧兩年以後日本主動要求取消《中日軍事協定》,以釋「中國人之誤解」。但咱們中國人既然「誤解」,豈是隨便好釋的?中國「打贏」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被沒收給了日本。北京政府的代表,在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上力爭失敗,激起民眾憤慨,爆發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於是北京政府整個成了賣國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幣製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被迫去職。未幾,錢能訓內閣總辭。
軍閥政府如此賣國,怎不教在野的孫中山憂心如焚?他決定中山再起,但這回不能「合日」了,應該「聯俄」。便有《孫文越飛宣言》發表,改組國民黨,國共合作。俄國跟日本的最大不同,是它侵占了兩百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而且至今仍不歸還。越飛到中國來與孫中山發表《宣言》之際,蘇俄又侵占了中國近兩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包括外蒙。北京政府要求蘇俄從外蒙撤兵,越飛的回答竟是:北京政府採取仇視蘇俄的政策,以致蘇俄政府「不得不進兵外蒙」。不過要當漢奸,不必在乎人家的這種態度。
孫中山兩位繼承人,一個汪精衛,一個蔣介石。汪精衛主張抗日的時候,蔣介石反而親日。一九二七年蔣介石下野赴日,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等人密談,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益,以換取巨額借款;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他果然密令張學良「不抵抗」,失東三省;一九三二年,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把抗戰的十九路軍調去福建打共產黨;一九三三年,瓦解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簽訂《塘沽協定》,失熱河;一九三五年簽訂《何梅協定》,失華北主權。直至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蔣介石才被迫抗日。由於倉皇應戰,半壁最好的河山沒多久就淪為敵手,自己也從南京一逃武漢,再逃重慶,還打算逃入西藏。及至抗戰勝利前夕,又指派外交部長王世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許外蒙獨立。
這件事把咱們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弄得失聲痛哭,不是打贏了嗎?怎麽反而是中國割掉這麽大一片領土?怎麽好端端的一片桑葉,變成了一隻雞?陳嘉庚防得了言和,防不了賣國。他不知道,「敵未退」之際,蔣介石已經不知多少次要跟日本人言和了。他更不知道,在賣國方麵,蔣介石比汪精衛和北洋軍閥更有魄力。就拿整個中國歷史來說,從三皇五帝到如今,可有哪一個王朝,哪一位皇帝,有這種一次賣掉一百七十萬平方公裏領土的大手筆?不錯,蔣介石領導抗戰勝利,這是他的功。但咱們是捉漢奸,不看你有多大的功,隻看你有多大的罪。對汪精衛咱們不就這樣嗎?
國民黨領袖當漢奸,一脈相承,情有可原。興中會、同盟會的元老們,絕大部分都留學過日本。共產黨的情況呢?兩位創始人南陳北李,都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汪氏集團的第二號、第三號人物陳公博、周佛海,都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被王明、康生公開在《新華日報》上指為漢奸,接受日本人每月三百元的津貼。康生是個專門暗算別人的小人,他的話本可不必作數。不過在捉漢奸這件大事上,他和咱們倒是誌同道合,至少方法頗為類似。
光緒皇帝批準了《馬關條約》,雖說是不得已,但要是想不當漢奸,完全可以抵死抗命。文天祥說得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汪精衛也說得好:「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既然從大民族英雄到大漢奸都這樣說了,他光緒皇帝還不去死,看來是鐵著心賣國求榮了。然後戊戌變法,按日本人的路子改革,還打算請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來當中國的首相。是欺咱漢族無人嗎?
繼任光緒的末代皇帝溥儀,也當了漢奸。這是後話,是日本侵占東北,炮製偽滿洲國的事了。不過後話不妨先說,以證明當漢奸是滿人的特長。一個為情勢所迫下台的皇帝,回到祖宗的發祥之地重新建國,這放在古代簡直就是「雄才大略」的作為,至少也要封他一個光復祖業的民族英雄。但不要搞錯了,這可是二十世紀。你都已經漢化成隻會說「普通話」了,還當什麽滿人的英雄?老實當你的漢奸吧。
封建王朝如此不爭氣,於是孫逸仙鼓吹革命。他跑到日本,一下就跟日本政要、財閥們勾搭上了。他剪了頭,穿上和服,蓄起日本式小鬍子,宣稱「中日一體」。他要日本出人,出錢,出槍,支持他推翻中國政府,私下談好的條件是把東北劃給日本。日本人聽了,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這不是……賣國麽?不是第二個石敬瑭麽?而逸仙君早已更名為「中山樵」了,日本也成了他的「第二祖國」,賣國無非是這口袋拿到那口袋。清朝覆亡,首功孫中山;支持孫中山,首功日本;要當國父,首先當漢奸。
袁世凱當總統還想當皇帝,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誰都知道,這是一份著名的賣國條約。時任陸軍總長的段祺瑞怒不可遏,打算以武力對抗。但不要以為段祺瑞因此便不是漢奸。才兩三年,他就向日本「西原借款」,配合日本政府和財閥實現「日中經濟一體化」;又簽訂中日陸軍、海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打開了日本侵占北滿的方便之門。幸虧兩年以後日本主動要求取消《中日軍事協定》,以釋「中國人之誤解」。但咱們中國人既然「誤解」,豈是隨便好釋的?中國「打贏」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被沒收給了日本。北京政府的代表,在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上力爭失敗,激起民眾憤慨,爆發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於是北京政府整個成了賣國政府,交通總長曹汝霖、幣製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被迫去職。未幾,錢能訓內閣總辭。
軍閥政府如此賣國,怎不教在野的孫中山憂心如焚?他決定中山再起,但這回不能「合日」了,應該「聯俄」。便有《孫文越飛宣言》發表,改組國民黨,國共合作。俄國跟日本的最大不同,是它侵占了兩百多萬平方公裏的中國領土,而且至今仍不歸還。越飛到中國來與孫中山發表《宣言》之際,蘇俄又侵占了中國近兩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包括外蒙。北京政府要求蘇俄從外蒙撤兵,越飛的回答竟是:北京政府採取仇視蘇俄的政策,以致蘇俄政府「不得不進兵外蒙」。不過要當漢奸,不必在乎人家的這種態度。
孫中山兩位繼承人,一個汪精衛,一個蔣介石。汪精衛主張抗日的時候,蔣介石反而親日。一九二七年蔣介石下野赴日,與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等人密談,承認日本在滿洲的特殊權益,以換取巨額借款;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他果然密令張學良「不抵抗」,失東三省;一九三二年,簽訂淞滬停戰協定,把抗戰的十九路軍調去福建打共產黨;一九三三年,瓦解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簽訂《塘沽協定》,失熱河;一九三五年簽訂《何梅協定》,失華北主權。直至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蔣介石才被迫抗日。由於倉皇應戰,半壁最好的河山沒多久就淪為敵手,自己也從南京一逃武漢,再逃重慶,還打算逃入西藏。及至抗戰勝利前夕,又指派外交部長王世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允許外蒙獨立。
這件事把咱們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弄得失聲痛哭,不是打贏了嗎?怎麽反而是中國割掉這麽大一片領土?怎麽好端端的一片桑葉,變成了一隻雞?陳嘉庚防得了言和,防不了賣國。他不知道,「敵未退」之際,蔣介石已經不知多少次要跟日本人言和了。他更不知道,在賣國方麵,蔣介石比汪精衛和北洋軍閥更有魄力。就拿整個中國歷史來說,從三皇五帝到如今,可有哪一個王朝,哪一位皇帝,有這種一次賣掉一百七十萬平方公裏領土的大手筆?不錯,蔣介石領導抗戰勝利,這是他的功。但咱們是捉漢奸,不看你有多大的功,隻看你有多大的罪。對汪精衛咱們不就這樣嗎?
國民黨領袖當漢奸,一脈相承,情有可原。興中會、同盟會的元老們,絕大部分都留學過日本。共產黨的情況呢?兩位創始人南陳北李,都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汪氏集團的第二號、第三號人物陳公博、周佛海,都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被王明、康生公開在《新華日報》上指為漢奸,接受日本人每月三百元的津貼。康生是個專門暗算別人的小人,他的話本可不必作數。不過在捉漢奸這件大事上,他和咱們倒是誌同道合,至少方法頗為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