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一生,歷五朝事十一主,這在推崇忠誠不貳傳統觀念的中國人看來,簡直太過分了,是為非常的恥辱。宋人歐陽修作《新五代史》,曾痛斥馮道這種不義之徒:「傳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也就是說,國家之亡,就亡在馮道這樣無恥的大臣身上。歐陽修還舉了一篇五代時的小說中的故事,作為反例:一位李姓婦人,其夫死在官任上,她於是帶著兒子捧著丈夫的骨灰返鄉。過開封住店,店老闆見她形跡可疑不讓住,而李婦偏不肯走,爭執之下,店老闆扯她的手拉到街上。李婦覺得「被淫」,深以不能守節為恥,就當街將自己的那隻手臂剁了下來。歐陽修嘆曰:「嗚呼!士不自愛其身,而忍恥以偷生者,聞李氏之風宜少知愧哉!」


    歐陽修是一代文章大家,他已把醜話說在前麵,後人也就不好反駁了。久而久之,馮道竟成為歷史上反覆無常、趨炎附勢、寡廉鮮恥一類小人的代表。照歐陽修的意思,馮道應該向李婦學習,國家一改變顏色,就得自己把自己給砍了;至少也該堅不出仕,這才無愧於先朝皇上的厚恩。歐陽修的節婦觀與義士觀,對後世的影響至為深遠。宋代是中國人重建道德風氣的時代,同時也是漢民族由極盛走向衰弱的開始。宋亡時,麵對強大的蒙古軍隊的入侵,誌士仁人迭出,節節抵抗,直至最後一位忠臣背著最後一位小皇帝跳入大海。文天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為千古名句。


    文天祥的忠勇,甚至受到敵人的敬重。元廷對他頗為優待,丞相孛羅親自勸他,許以高官厚祿。而文至死不降,在獄中作《正氣歌》,關押三年被殺。


    然而一個民族,隻有文天祥這樣的英雄,顯然也是不夠的。大家都成了文天祥,大家都去跳海,這個民族就要從世界上消失了。蒙古侵略軍的殘暴,較之日本鬼子和希特勒,有過之而無不及。南京大屠殺殺了三十萬,舉世震驚;而蒙軍攻下花剌子模國舊都玉龍赤傑,一次就屠殺一百二十萬人,平均每一名蒙古兵殺二十四人。成吉思汗攻打巴曼,其愛孫中箭身亡,城破,令將城中居民全部屠殺,雞犬不留。拔都率軍第二次西征,攻入莫斯科城,每殺一人割一耳,共割了二十七萬隻人耳。蒙哥命旭烈兀討伐木剌夷,務將木剌夷斬盡殺絕。此即蒙古的第三次西征,共攻克大小堡壘數百個,包括不戰而降的城池四十餘座,旭烈兀下令不分男女老幼幾盡屠殺。大食國都報達開城投降,蒙軍屠城七天,將全城八十萬居民殺個精光。蒙古人奉行的幾乎是種族滅絕政策,那時又沒有聯合國憲章及海牙國際法庭,沒有任何威懾力量予以製約,盡可無法無天。


    幸好當時出了兩個人。一個是漢化的契丹人耶律楚才,字晉卿。單從他的取名來看,就曉得將有「楚才晉用」的故事發生。他出任宰相,以博學與品格影響了成吉思汗,使之漸漸接受了一些漢文化,不那樣動不動就屠城了。另一個幹脆是漢人,從事道士工作,名丘處機,人稱丘神仙。丘神仙的特點是裝神弄鬼,經常給成吉思汗講道,勸諷他少事殺戮:「要征服天下,在乎不嗜殺人。」成吉思汗叫左右記錄下來:「神仙勸我的話,都要依從,不可忘記!」因而稍斂蒙古人的獷悍之氣,使中原百姓免遭許多屠戮。其後,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又深受另一位漢人宰相姚樞的影響,同時還延攬和重用了如竇默、許衡、劉秉忠、王文統、張文謙等一大批著名漢儒。國難當頭,正是這些直接為侵略者政府服務的漢奸們,使中國本土不至於像那些一個個被征服的西方國家一樣,受到滅絕種族式的浩劫。


    蒙古人徹底改變其好戰嗜殺的民性,是經曆元代以後。中國本土的蒙古人,包括它的帝王將相,幾乎全部漢化,連蒙語都不說了。中國被強大的武力所征服,而蒙古民族則被中國的文化所征服。就長遠的歷史來看,當然是後一種征服更具有力量,也更具有意義。這是誓死不降的文天祥當初所沒有料到的。同樣的故事,這絕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早先,有鮮卑族拓拔氏的北魏,有契丹人耶律氏的遼朝,有女真人完顏氏的金朝。其後,又有關外女真人後裔滿族愛新覺羅氏建立的清朝。


    說到遼朝,又回到前麵提到的馮道。馮道曾事臣遼太宗耶律德光,按中國人歷來的說法也就是當了漢奸。遼滅後晉,馮道來朝,耶律德光問:「你怎麽也來了?」馮答:「無城無兵,安敢不來?」又問:「你是什麽老頭?」馮答:「無才無德的癡頑老頭。」如此裝癡賣傻,逗得耶律德光大樂,於是封為太傅,位列三公。


    馮道隻是賣傻,而非真傻。在自貶以求全求寵上,他可以說是無恥。但問起國計民生的大事來,他可是一點也不傻。耶律德光問:「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答:「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馮道一言,使契丹改變了夷滅中國人的初衷,救了無數無辜的百姓。


    我不能斷定,馮道是為了拯救中原百姓才去當「漢奸」的。但馮道為政的賢明清正,卻是連鄙視其人格的歐陽修也不得不秉筆直書的。歐陽修不愧為大文章家,一是一二是二,分得清清楚楚。要是到了別人手裏,除了指他腦後有反骨外,怕是再指不出什麽來了。殊不知反骨也是一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年功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無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無眠並收藏百年功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