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揚接過指揮權
6月1日,摩西·達揚宣誓就任國防部長,梅納赫姆·貝京也加入新的國民政府擔任政務委員。達揚總是戴著他標誌性的黑眼罩,他是本-古裏安的追隨者,一點兒也看不上艾希科爾。艾希科爾私下裏以一個狡猾的獨眼阿拉伯強盜的名字給達揚起了個綽號——阿布·吉爾迪(abu jildi)。
達揚是溫蓋特的學生,蘇伊士運河戰爭的總參謀長,此時還是一位議員。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既是考古學家又是工藝品掠奪者,既是暴力復仇的行使者又是包容的信仰者,既是阿拉伯人的征服者又是阿拉伯文化的愛好者。他“極其聰明”,他的朋友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回憶:“他頭腦聰明,從未說過一句蠢話。”他的同僚阿裏爾·沙龍將軍認為達揚“每天帶有一百種想法醒來。其中的九十五個是危險的,有超過三個是糟糕的,但不管怎樣,剩下的兩個是絕妙的。”他“看不起大部分人”,沙龍回憶,“並毫不掩飾這種輕蔑。”他的批評者稱他為“一個黨棍和冒險家”,而且達揚曾經向佩雷斯承認:“記住一點:我是靠不住的。”
達揚釋放出勁頭十足的新猶太人的魅力。“不是因為他守規矩,”佩雷斯說,“而是因為他有能力和魅力摒棄規矩。”他的同學把他描述成“一個騙子、吹牛者、陰謀家以及一個愛慕虛榮的人,盡管這樣,他還是令人深深敬佩的對象”。他是個沒有朋友的孤獨者,一個神秘莫測的表演家和沉溺於女性的好色之徒。本-古裏安辯解稱達揚是“《聖經》裏的人物”,就像大衛王——或者納爾遜上將,“你不得不習慣他”。本-古裏安對達揚傷心欲絕的妻子露絲說:“偉人的私生活和公共生活常常在兩架平行的飛機上進行,兩者永無交集。”
雖然埃班回報說美國不會支持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但為了阻止戰爭也不能坐以待斃,此時達揚表現出他對戰略形勢的冷靜判斷能力。他強調以色列必須立刻攻擊埃及,同時避免和約旦發生任何衝突。他的耶路撒冷指揮官尤澤·納爾基斯反對說:“假使約旦進攻斯科普斯山將會怎樣?”“既然那樣,”達揚幹脆地回答,“咬緊牙關並守住防線!”
納賽爾相信他已經贏得了一場不流血的勝利,但埃及仍然計劃繼續進攻西奈半島。由一個伊拉克旅支持的約旦人,擬定了包圍猶太耶路撒冷西區的塔裏克行動方案。阿拉伯世界此時在戰場上集結了五十萬人、五千輛坦克和九百架飛機,他們從未如此團結。“我們的首要目標將是摧毀以色列。”納賽爾說。“我們的目標,”伊拉克總統阿裏夫解釋道,“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以色列投入二十七萬五千人,一千一百輛坦克和兩百架飛機。
6月5日早上7時10分,以色列飛行員突襲並徹底摧毀了埃及空軍。8時15分,達揚命令以色列國防軍進入西奈半島。在耶路撒冷,納爾基斯將軍緊張地等待著,擔心約旦人將占領防守薄弱的斯科普斯山,並包圍西耶路撒冷的十九萬七千名猶太人,但他又希望約旦人能對埃及人的戰爭作出一點哪怕象徵性的貢獻。上午8時剛過,空襲警報響起。《死海古卷》得到安全保存。預備役人員被召集起來。以色列通過美國國務院、聯合國駐耶路撒冷辦事處和英國外交部三次警告海珊國王:“如果約旦保持平靜,以色列不會,重複一遍,不會,進攻約旦。但如果約旦發起進攻,以色列將全力回擊。”
“陛下,以色列人已對埃及發起攻擊。”上午8時50分,海珊國王的副官通知他。海珊打電話給總司令部,獲悉阿米爾元帥已經粉碎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並正在成功地進行反攻。上午9時,海珊進入總司令部,他發現他的埃及將軍裏亞德已經下令對以色列發起進攻並攻占南耶路撒冷的總督府。納賽爾致電確認了埃及的勝利,並表示以色列空軍已遭摧毀。
9時30分,憂鬱的國王告訴他的人民:“復仇的時刻已經到來。”
1967年6月5日—7日:海珊、達揚和拉賓上午11時15分,約旦炮兵部隊向猶太人的耶路撒冷密集發射了六千枚炮彈,擊中了國會大樓、總理官邸以及哈達薩醫院和錫安山上的長眠教堂。遵從達揚的命令,以色列人僅用小型武器給予了回擊。11時30分,達揚命令對約旦空軍展開進攻。海珊和他的大兒子,未來的阿卜杜拉二世國王,從皇宮屋頂上一直觀察著,目睹他的戰機遭到摧毀。
在耶路撒冷,以色列提出停火協議,但約旦人不感興趣。岩石圓頂清真寺上宣禮吏的召喚在高音喇叭裏迴響著:“拿起你們的武器,奪回你們被猶太人偷走的家園。”12時45分,約旦人占領了政府大廈:這裏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但它也主宰著耶路撒冷。達揚立刻下令猛攻,經過四個小時的戰鬥,猶太人奪回了這棟建築。在城北,以色列用迫擊炮和大炮向約旦人開火了。
達揚雖敬畏耶路撒冷,但他明白耶路撒冷政治上的複雜性可能威脅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內閣正為是否進攻老城或隻是迫使約旦人停火而爭論不休,達揚卻對占領行動表示了反對:他為要承擔起管理聖殿山的責任感到不安。但他的反對被否決了。不過直到西奈半島被占領後,他才開始採取行動。
6月1日,摩西·達揚宣誓就任國防部長,梅納赫姆·貝京也加入新的國民政府擔任政務委員。達揚總是戴著他標誌性的黑眼罩,他是本-古裏安的追隨者,一點兒也看不上艾希科爾。艾希科爾私下裏以一個狡猾的獨眼阿拉伯強盜的名字給達揚起了個綽號——阿布·吉爾迪(abu jildi)。
達揚是溫蓋特的學生,蘇伊士運河戰爭的總參謀長,此時還是一位議員。他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既是考古學家又是工藝品掠奪者,既是暴力復仇的行使者又是包容的信仰者,既是阿拉伯人的征服者又是阿拉伯文化的愛好者。他“極其聰明”,他的朋友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回憶:“他頭腦聰明,從未說過一句蠢話。”他的同僚阿裏爾·沙龍將軍認為達揚“每天帶有一百種想法醒來。其中的九十五個是危險的,有超過三個是糟糕的,但不管怎樣,剩下的兩個是絕妙的。”他“看不起大部分人”,沙龍回憶,“並毫不掩飾這種輕蔑。”他的批評者稱他為“一個黨棍和冒險家”,而且達揚曾經向佩雷斯承認:“記住一點:我是靠不住的。”
達揚釋放出勁頭十足的新猶太人的魅力。“不是因為他守規矩,”佩雷斯說,“而是因為他有能力和魅力摒棄規矩。”他的同學把他描述成“一個騙子、吹牛者、陰謀家以及一個愛慕虛榮的人,盡管這樣,他還是令人深深敬佩的對象”。他是個沒有朋友的孤獨者,一個神秘莫測的表演家和沉溺於女性的好色之徒。本-古裏安辯解稱達揚是“《聖經》裏的人物”,就像大衛王——或者納爾遜上將,“你不得不習慣他”。本-古裏安對達揚傷心欲絕的妻子露絲說:“偉人的私生活和公共生活常常在兩架平行的飛機上進行,兩者永無交集。”
雖然埃班回報說美國不會支持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但為了阻止戰爭也不能坐以待斃,此時達揚表現出他對戰略形勢的冷靜判斷能力。他強調以色列必須立刻攻擊埃及,同時避免和約旦發生任何衝突。他的耶路撒冷指揮官尤澤·納爾基斯反對說:“假使約旦進攻斯科普斯山將會怎樣?”“既然那樣,”達揚幹脆地回答,“咬緊牙關並守住防線!”
納賽爾相信他已經贏得了一場不流血的勝利,但埃及仍然計劃繼續進攻西奈半島。由一個伊拉克旅支持的約旦人,擬定了包圍猶太耶路撒冷西區的塔裏克行動方案。阿拉伯世界此時在戰場上集結了五十萬人、五千輛坦克和九百架飛機,他們從未如此團結。“我們的首要目標將是摧毀以色列。”納賽爾說。“我們的目標,”伊拉克總統阿裏夫解釋道,“是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掉。”以色列投入二十七萬五千人,一千一百輛坦克和兩百架飛機。
6月5日早上7時10分,以色列飛行員突襲並徹底摧毀了埃及空軍。8時15分,達揚命令以色列國防軍進入西奈半島。在耶路撒冷,納爾基斯將軍緊張地等待著,擔心約旦人將占領防守薄弱的斯科普斯山,並包圍西耶路撒冷的十九萬七千名猶太人,但他又希望約旦人能對埃及人的戰爭作出一點哪怕象徵性的貢獻。上午8時剛過,空襲警報響起。《死海古卷》得到安全保存。預備役人員被召集起來。以色列通過美國國務院、聯合國駐耶路撒冷辦事處和英國外交部三次警告海珊國王:“如果約旦保持平靜,以色列不會,重複一遍,不會,進攻約旦。但如果約旦發起進攻,以色列將全力回擊。”
“陛下,以色列人已對埃及發起攻擊。”上午8時50分,海珊國王的副官通知他。海珊打電話給總司令部,獲悉阿米爾元帥已經粉碎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並正在成功地進行反攻。上午9時,海珊進入總司令部,他發現他的埃及將軍裏亞德已經下令對以色列發起進攻並攻占南耶路撒冷的總督府。納賽爾致電確認了埃及的勝利,並表示以色列空軍已遭摧毀。
9時30分,憂鬱的國王告訴他的人民:“復仇的時刻已經到來。”
1967年6月5日—7日:海珊、達揚和拉賓上午11時15分,約旦炮兵部隊向猶太人的耶路撒冷密集發射了六千枚炮彈,擊中了國會大樓、總理官邸以及哈達薩醫院和錫安山上的長眠教堂。遵從達揚的命令,以色列人僅用小型武器給予了回擊。11時30分,達揚命令對約旦空軍展開進攻。海珊和他的大兒子,未來的阿卜杜拉二世國王,從皇宮屋頂上一直觀察著,目睹他的戰機遭到摧毀。
在耶路撒冷,以色列提出停火協議,但約旦人不感興趣。岩石圓頂清真寺上宣禮吏的召喚在高音喇叭裏迴響著:“拿起你們的武器,奪回你們被猶太人偷走的家園。”12時45分,約旦人占領了政府大廈:這裏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但它也主宰著耶路撒冷。達揚立刻下令猛攻,經過四個小時的戰鬥,猶太人奪回了這棟建築。在城北,以色列用迫擊炮和大炮向約旦人開火了。
達揚雖敬畏耶路撒冷,但他明白耶路撒冷政治上的複雜性可能威脅以色列的生存。以色列內閣正為是否進攻老城或隻是迫使約旦人停火而爭論不休,達揚卻對占領行動表示了反對:他為要承擔起管理聖殿山的責任感到不安。但他的反對被否決了。不過直到西奈半島被占領後,他才開始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