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國總是支持自己的宗派,所以毫不令人吃驚,冷戰是在長袍之下和耶路撒冷祭壇之後秘密發動的,“其激烈的程度不亞於柏林的後巷”。又一座被分裂的城市。美國副領事伯德建議中情局資助八萬美元去修復謝爾蓋大公的瑪利亞·抹大拉教堂的金圓頂。如果中情局不支付,克格勃也許就會支付。俄國東正教已分裂為中情局支持的以紐約為總部的教會和克格勃支持的以莫斯科為總部的蘇聯教會。約旦人是堅定的美國盟友,將他們的俄國教堂送給了反共產主義者教會,與此同時,以色列人感念於史達林是第一個承認他們的新國家的元首,於是將他們的俄國財產交給了蘇聯人。蘇聯人在西耶路撒冷建立一個由“牧師”(事實上是一個曾擔任過北韓顧問的克格勃上校)領導的布道團。
在依然由“侯賽尼家族、納沙希比家族、伊斯蘭學者和基督教主教”主導的閉塞落後的城市,“如果你忽視無人區和難民營,”薩裏·努賽貝寫道,“就好像什麽事兒都未曾發生過。”然而沒有什麽是不變的——甚至這個混雜的耶路撒冷此時也正受到威脅。埃及總統納賽爾的崛起改變了一切,這使得海珊國王陷入危險,並危及了他所占領的耶路撒冷。
* * *
注釋
[1] 但是拉吉卜·納沙希比身患癌症,國王在奧古斯塔·維多利亞醫院看望了他。“在這座大樓裏,”阿卜杜拉說,“1921年春,我和溫斯頓·邱吉爾首次會麵。”1951年4月,納沙希比去世,被安葬在他的別墅附近的一座小墳墓中——別墅後來被拆毀,建了大使飯店。
[2] 最大的教廷格爾以波蘭的一個村莊命名,由阿爾特家族統治,戴著什特萊牟毛皮帽;貝爾澤教廷成員來自烏克蘭,穿著長袍,戴著毛皮帽;布雷斯拉維教廷成員,以神秘和愛表現的舞蹈和歌唱進行禮拜,還以“哈西德嬉皮士”之名聞名。
[3] 1957年,亞德瓦謝姆——“一個地方和一名字”,以紀念大屠殺中喪生的六百萬猶太人——在赫茨爾山上建立起來。1965年,以色列博物館開放,緊接著新的國會大樓落成,兩者都是由詹姆斯·德·羅斯柴爾德資助。
53 六日戰爭
公元1967年
納賽爾和海珊:戰爭倒計時
納賽爾出身低微,是阿拉伯政治家中典型的十全十美的人物——1948年,這位在以色列人包圍中受傷的年輕軍官,決心重振阿拉伯人的尊嚴。數世紀來,他成了最受歡迎的阿拉伯領導人,但他同時也是依靠秘密警察維持統治的一個獨裁者。納賽爾被整個阿拉伯世界稱為ei rais(意為“領袖”),他宣揚社會主義式的泛阿拉伯主義,激勵他的人民公開反抗西方的統治並藐視猶太復國主義的勝利,喚起不斷高漲的希望:他們可以一雪戰敗之恥辱。
納賽爾支持巴勒斯坦人突襲以色列,以色列人則以逐日增多的暴力予以回擊。納賽爾領導之下的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這使得以色列焦慮不安。1956年,納賽爾通過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並支持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來挑戰英法帝國的餘威。決心顛覆其政權的英法兩國同本-古裏安結成了秘密聯盟。按照總參謀長達揚的計劃,以色列成功地襲擊了西奈半島,這為英法入侵埃及提供了藉口——表麵上為兩國調停的英法可以趁機入侵埃及。可是,英法兩國實力匱乏,不足以進行這樣的帝國主義冒險:美國迫使他們撤退了。不久以後,海珊國王解除了格拉布的軍隊指揮官職務。1956年是英國在中東統治的黃昏期,卻是美國霸權地位崛起的黎明。
納賽爾把兩個哈希姆王國作為目標,在那裏,他的泛阿拉伯激進主義越來越受到平民百姓和軍官團的歡迎。1958年,海珊的堂兄兼校友伊拉克的費薩爾二世在一次軍事政變中被謀殺。這個家族一直是阿拉伯人、漢誌人、敘利亞人、巴勒斯坦人和伊拉克人的國王——而海珊此時是最後一個哈希姆皇室。納賽爾正式將埃及和敘利亞合併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包圍以色列並控製著約旦,但他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兩度分合,直到現在仍很脆弱。
“成長於耶路撒冷就好似生活在一個遍布汽車和現代軍隊的童話故事中,但是其魔力依存,而且因各種危險增添了許多神秘。”薩裏·努賽貝寫道。漸漸地,“耶路撒冷恢復了許多1948年前的生活”,再次成為“世界的朝覲之都”。1964年,國王海珊再次給岩石圓頂清真寺的鉛質圓頂鍍金,圓頂裸露出它的深灰底色已達數世紀之久,這次鍍金是為迎接教皇保羅六世的朝拜所做的準備。穆罕默德親王和菲婭王妃會見了教皇,陪同他進入耶路撒冷,在那裏教皇受到了地方長官安瓦爾·努賽貝的歡迎。但教皇不得不像其他人一樣穿過曼德爾鮑姆門的邊境線。當教皇請求到希臘的各各他教堂進行祈禱時,東正教長老命令他寫書麵請求,然後又拒絕了他的申請。薩裏·努賽貝寫道,“教皇的來訪引發了觀光熱潮”:侯賽尼族人和努賽貝族人紛紛推倒他們優美的別墅群,改建為可憎的旅館。
然而海珊國王此時正為生存而鬥爭,他必須在激進的納賽爾的埃及和敘利亞之間、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以及他自己的王朝野心和認為遭受到他背叛的巴勒斯坦人的強烈仇恨之間尋求出路。當納賽爾密謀要推翻這個國王時,耶路撒冷和西岸不斷出現騷亂,抗議這個哈希姆家族的統治。
在依然由“侯賽尼家族、納沙希比家族、伊斯蘭學者和基督教主教”主導的閉塞落後的城市,“如果你忽視無人區和難民營,”薩裏·努賽貝寫道,“就好像什麽事兒都未曾發生過。”然而沒有什麽是不變的——甚至這個混雜的耶路撒冷此時也正受到威脅。埃及總統納賽爾的崛起改變了一切,這使得海珊國王陷入危險,並危及了他所占領的耶路撒冷。
* * *
注釋
[1] 但是拉吉卜·納沙希比身患癌症,國王在奧古斯塔·維多利亞醫院看望了他。“在這座大樓裏,”阿卜杜拉說,“1921年春,我和溫斯頓·邱吉爾首次會麵。”1951年4月,納沙希比去世,被安葬在他的別墅附近的一座小墳墓中——別墅後來被拆毀,建了大使飯店。
[2] 最大的教廷格爾以波蘭的一個村莊命名,由阿爾特家族統治,戴著什特萊牟毛皮帽;貝爾澤教廷成員來自烏克蘭,穿著長袍,戴著毛皮帽;布雷斯拉維教廷成員,以神秘和愛表現的舞蹈和歌唱進行禮拜,還以“哈西德嬉皮士”之名聞名。
[3] 1957年,亞德瓦謝姆——“一個地方和一名字”,以紀念大屠殺中喪生的六百萬猶太人——在赫茨爾山上建立起來。1965年,以色列博物館開放,緊接著新的國會大樓落成,兩者都是由詹姆斯·德·羅斯柴爾德資助。
53 六日戰爭
公元1967年
納賽爾和海珊:戰爭倒計時
納賽爾出身低微,是阿拉伯政治家中典型的十全十美的人物——1948年,這位在以色列人包圍中受傷的年輕軍官,決心重振阿拉伯人的尊嚴。數世紀來,他成了最受歡迎的阿拉伯領導人,但他同時也是依靠秘密警察維持統治的一個獨裁者。納賽爾被整個阿拉伯世界稱為ei rais(意為“領袖”),他宣揚社會主義式的泛阿拉伯主義,激勵他的人民公開反抗西方的統治並藐視猶太復國主義的勝利,喚起不斷高漲的希望:他們可以一雪戰敗之恥辱。
納賽爾支持巴勒斯坦人突襲以色列,以色列人則以逐日增多的暴力予以回擊。納賽爾領導之下的埃及是阿拉伯世界最為強大的國家,這使得以色列焦慮不安。1956年,納賽爾通過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並支持阿爾及利亞反抗法國來挑戰英法帝國的餘威。決心顛覆其政權的英法兩國同本-古裏安結成了秘密聯盟。按照總參謀長達揚的計劃,以色列成功地襲擊了西奈半島,這為英法入侵埃及提供了藉口——表麵上為兩國調停的英法可以趁機入侵埃及。可是,英法兩國實力匱乏,不足以進行這樣的帝國主義冒險:美國迫使他們撤退了。不久以後,海珊國王解除了格拉布的軍隊指揮官職務。1956年是英國在中東統治的黃昏期,卻是美國霸權地位崛起的黎明。
納賽爾把兩個哈希姆王國作為目標,在那裏,他的泛阿拉伯激進主義越來越受到平民百姓和軍官團的歡迎。1958年,海珊的堂兄兼校友伊拉克的費薩爾二世在一次軍事政變中被謀殺。這個家族一直是阿拉伯人、漢誌人、敘利亞人、巴勒斯坦人和伊拉克人的國王——而海珊此時是最後一個哈希姆皇室。納賽爾正式將埃及和敘利亞合併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包圍以色列並控製著約旦,但他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兩度分合,直到現在仍很脆弱。
“成長於耶路撒冷就好似生活在一個遍布汽車和現代軍隊的童話故事中,但是其魔力依存,而且因各種危險增添了許多神秘。”薩裏·努賽貝寫道。漸漸地,“耶路撒冷恢復了許多1948年前的生活”,再次成為“世界的朝覲之都”。1964年,國王海珊再次給岩石圓頂清真寺的鉛質圓頂鍍金,圓頂裸露出它的深灰底色已達數世紀之久,這次鍍金是為迎接教皇保羅六世的朝拜所做的準備。穆罕默德親王和菲婭王妃會見了教皇,陪同他進入耶路撒冷,在那裏教皇受到了地方長官安瓦爾·努賽貝的歡迎。但教皇不得不像其他人一樣穿過曼德爾鮑姆門的邊境線。當教皇請求到希臘的各各他教堂進行祈禱時,東正教長老命令他寫書麵請求,然後又拒絕了他的申請。薩裏·努賽貝寫道,“教皇的來訪引發了觀光熱潮”:侯賽尼族人和努賽貝族人紛紛推倒他們優美的別墅群,改建為可憎的旅館。
然而海珊國王此時正為生存而鬥爭,他必須在激進的納賽爾的埃及和敘利亞之間、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間,以及他自己的王朝野心和認為遭受到他背叛的巴勒斯坦人的強烈仇恨之間尋求出路。當納賽爾密謀要推翻這個國王時,耶路撒冷和西岸不斷出現騷亂,抗議這個哈希姆家族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