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艾倫比的一位軍官,時年三十二歲的國會議員威廉姆·塞巴格-蒙蒂菲奧裏上尉,是摩西·蒙蒂菲奧裏爵士的侄孫。他常講起在耶路撒冷附近有一名漂亮的阿拉伯女人向他示意,並把他帶到一個山洞,在那兒,他發現並逮捕了一群奧斯曼軍官。


    [7] 斯托爾斯在這座教堂裏有一項令人激動的發現。令希臘神父極其憤怒的是,他在南門發現了最後一個十字軍的墳墓——一名《大憲章》的簽署者,亨利三世的導師,人稱多布尼·菲利普,費裏德裏希二世統治時期,他曾三次參加十字軍,後於1236年死於耶路撒冷。時下斯托爾斯派英國士兵守衛著這座墳墓。


    [8] 侯賽尼家族正如日中天:他們那時擁有巴勒斯坦大約1.25萬英畝(約5059萬平方米)的土地。市長侯賽尼受到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歡迎。斯托爾斯喜歡卡米爾·侯賽尼穆夫提。直到那時,穆夫提實際上仍隻不過是伊斯蘭教法學哈乃斐派(受到奧斯曼人的支持)的領導人,當時,耶路撒冷有四個這樣的派別。斯托爾斯升任他為耶路撒冷四大派別和整個耶路撒冷的大穆夫提。穆夫提請求一旦占領大馬士革,就讓他的弟弟阿明·侯賽尼加入位於那座城市的費薩爾王子的隊伍,斯托爾斯同意了。


    [9] 《議事錄》的英文版本在英美取得了很大影響(受到亨利·福特的支持),直到1921年8月,倫敦《泰晤士報》才曝光它是一部偽作。1919年《議事錄》德文版發行,希特勒相信其中關於猶太人的內容是真實的,在《我的奮鬥》中,他解釋那些偽造的說法“是最可靠的證明,是名副其實的”。1925年阿拉伯語版發行時,耶路撒冷的拉丁主教將這本書推薦給了他的教友們。


    [10] 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為聖母墓的劃分爭論不休。亞美尼亞人因聖殿山上的墓地和聖墓大教堂中的聖尼哥底母禮拜堂的所有權和敘利亞雅各派結下世仇。在聖墓大教堂內,東正教和天主教為加略山北台階的使用權以及東正教和拉丁禮拜堂之間的東拱門下一塊長條地板的所有權不斷爭吵。亞美尼亞人和東正教徒為東麵主入口樓梯的所有權和打掃它的權利爭吵不已。科普特人和衣索比亞人為後者危險的平頂修道院大打出手。


    47 戰勝國和戰利品


    公元1919年—公元1920年


    凡爾賽會議上的伍德羅·威爾遜


    倫敦會議幾周後,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喬治·克裏蒙梭還在討價還價。為得到敘利亞,克裏蒙梭試探對方:克裏蒙梭:“告訴我你想要什麽。”


    勞合·喬治:“摩蘇爾。”


    克裏蒙梭:“您會得到的。還有其他的嗎?”


    勞合·喬治:“好的,我還要耶路撒冷!”


    克裏蒙梭:“您會得到的。”


    伍德羅·威爾遜是首位在任內出國的美國總統,1919年1月他到達凡爾賽宮,和勞合·喬治、克裏蒙梭磋商解決和平問題。中東的領導人和在勞倫斯陪同下的費薩爾一起來遊說戰勝國,力求阻止法國人控製敘利亞;而魏茨曼希望維持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存在,並贏得國際社會承認《貝爾福宣言》。勞倫斯作為費薩爾的顧問,身著英國製服,戴著阿拉伯頭巾,恰恰是他的出現激怒了法國人,他們設法禁止勞倫斯參加會議。


    威爾遜之前是一位理想主義的維吉尼亞州教授,後來成為民主黨的政治人物,現在則是一位國際仲裁者,他宣告:“一切戰爭涉及的領土解決方案都必須依據利益,考慮民眾的利害關係。”他拒絕支持帝國主義瓜分中東。三巨頭不久就互相怨恨起來。威爾遜認為勞合·喬治“狡猾”;七十八歲的克裏蒙梭夾在自以為是的威爾遜和掠奪土地的勞合·喬治之間,抱怨說:“我發現自己處在耶穌基督和拿破崙·波拿巴之間。”幽默的威爾斯人和沉默寡言的美國人逐漸緩和了關係:勞合·喬治讚美後者的理想主義,但前提是英國得到他想到的一切。在巴黎一間整齊地擺放著書籍的木屋裏,這些奧林匹亞山神們將塑造這個世界。貝爾福饒有興致地分析著前景,並嘲弄說:“這三個無所不能卻又極其無知的人物將要分割世界各大陸。”


    克裏蒙梭的野心和勞合·喬治的一樣恬不知恥。會見勞倫斯時,他解釋說,法國人在十字軍東征時就已經統治巴勒斯坦,以此為自己關於敘利亞的主張進行辯護。勞倫斯回答:“是的,但十字軍東征失敗了。”不僅如此,十字軍從未占領過大馬士革,完成克裏蒙梭最初的目標,也從未實現過阿拉伯人建立國家的渴望。法國人還希望在《賽克斯—皮科協定》下分享耶路撒冷,但英國人此時否絕了協議的全部內容。


    美國總統支持《貝爾福宣言》。“我是牧師之子,”威爾遜說道,“應該支持將聖地歸還給它的人民。”他既受到新教希伯來精神的影響,又受到他的顧問路易斯·布蘭戴斯(louis brandeis)的影響,後者是來自肯塔基的猶太人,曾被威爾遜提名為大法官。布蘭戴斯以“人民律師”而著稱,是美國學術界和公共服務界潔身自好的模範人物。在1914年,三百萬美國猶太人中僅有一萬五千人加入他建立的美國復國主義聯盟。到1917年,則已有幾十萬美國猶太人加入。福音派基督教徒為復國主義遊說,就連前總統泰迪·羅斯福都支持“在耶路撒冷周圍建立一個猶太國家”,他在童年時期曾和其父母一起到訪過聖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耶路撒冷三千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西蒙·蒙蒂菲奧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西蒙·蒙蒂菲奧裏並收藏耶路撒冷三千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