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3年初,教皇帕斯加爾二世將聖墓大教堂正南方的土地授予另一個教團,即醫院騎士團,該騎士團後來發展成為比聖殿騎士團還富有的神聖軍隊。起初,醫院騎士團身著黑色束腰外衣,戴著白色十字架;不久之後,教皇授權他們穿著紅色外衣,佩戴白色十字架。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營房,包括一個帶有一千個床位的臨時收容所。在這間規模巨大的醫院裏,四名醫生每天為病人診查兩次,檢查病人的尿液,用放血療法為他們進行治療。每位新任母親都能獲得一張嬰兒床。但條件仍是有限的,每個病人隻是在醫療期間會得到一件羊皮外套和一雙羊皮靴,以便外出上廁所。許多種語言迴蕩在耶路撒冷,包括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小鮑德溫授予威尼斯人貿易特權,但仍局限於基督徒:他允許穆斯林商人進入城內,但禁止他們在基督的都城過夜。
不久之後,耶路撒冷曾經的統治者、現在阿勒頗(aleppo)的主宰者艾爾·加齊就向安條克發起進攻,並將王子殺死。小鮑德溫帶著真十字架[3]率軍迅速北上,將艾爾·加齊擊敗。但在公元1123年,小鮑德溫被艾爾·加齊的侄子巴拉克俘虜。
正當小鮑德溫淪為奧爾圖克家族的階下囚、十字軍也在圍困提爾之際,埃及人從阿什克倫趕來,他們希望趁國王和防衛軍不在,奪取耶路撒冷。
* * *
注釋
[1] 黎凡特是一個不精確的歷史上的地理名稱,指托羅斯山脈以南、地中海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地區。——譯註[2] 1185年,耶路撒冷主教赫拉克利烏斯將倫敦的圓形聖殿教堂聖化。這座教堂因丹·布朗的小說《達·芬奇密碼》而聞名。其風格肯定模仿了上帝聖殿,即岩石圓頂清真寺。當時人們認為岩石圓頂清真寺是所羅門所建。但也有一些學者堅稱倫敦的圓形聖殿教堂乃以雙頂的聖墓大教堂為藍本。
[3] 在危急時刻,生命樹由遺物保管者保管於一個珠寶箱中,並由四個人抬到國王麵前。
23 十字軍國家的黃金時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梅利桑德和富爾克:皇室婚姻
耶路撒冷人在治安官格雷尼埃的尤斯塔斯(eustace of grenier)指揮下,兩次擊退埃及人。舉國歡慶的是,小鮑德溫終於被贖回:公元1125年4月2日,耶路撒冷萬人空巷來歡迎國王回家。這段牢獄生活使得小鮑德溫開始集中心力專注於繼承人問題。他的繼承人是他的女兒梅利桑德(melisende),他將梅利桑德許配給了能幹且經驗豐富的安茹伯爵富爾克。富爾克是品行敗壞的朝聖者、黑人富爾克的後裔,他的父親是一名十字軍老兵,有著一個有趣的名字——“不得人心者富爾克”。
公元1131年,小鮑德溫病倒在耶路撒冷,他為了在大主教寢宮裏猶如一名謙卑的乞求者那樣死去,便退位以支持富爾克、梅利桑德和他們的幼子——未來的鮑德溫三世。耶路撒冷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王位加冕禮。富爾克和梅利桑德來到所羅門聖殿,穿著刺繡加冕袍,身披聖帶,頭戴珠寶王冠,騎上裝扮華麗的座騎,由炫示著國王寶劍的王公大臣們所引領,後麵跟隨手拿權杖的總管和高舉王旗的治安官,騎行在這座歡呼的城市——耶路撒冷最初的幾位君主都是在重建的聖墓大教堂圓形大廳裏加冕登基的。
主教主持王室宣誓儀式後,連續三次向聚集的民眾問話,以確定他們是合法的繼承人。“啊,就是他們!”人群大喊道。兩頂王冠被帶至聖台。有人用羊角中的油為國王夫婦行施膏禮,隨後富爾克接過象徵忠誠的指環、代表統治權的寶珠以及用於懲罰罪人的權杖,再佩戴上象徵戰爭和正義的寶劍。然後,主教為國王夫婦同時加冕並親吻他們。聖墓大教堂外,典禮官扶富爾克國王騎上坐騎,並一同返回聖殿山。在圓頂清真寺舉行的宴會上,國王先主動辭去王冠,然後群臣勸進。這項傳統起源於耶穌行割禮的典故,據說當時瑪利亞帶著耶穌來到聖殿,將其交予上帝,而後又用一隻羊或兩隻鴿子的代價將其贖回。最後,耶路撒冷居民呈上食物和酒,由總管和內臣呈現給皇家成員,典禮官則在一旁舉著旗幟。縱情歌舞之後,治安官護送國王和王後回到寢宮。
梅利桑德是當朝女王,但起先富爾克還希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統治。他是個長著紅頭髮、身材矮胖的四十歲軍人,正如提爾的威廉所說,富爾克“好似大衛王”,但是記性差對於國王來說,總是一個缺憾。富爾克已習慣以自己的方式實行統治,他發現很難去控製他那飛揚跋扈的王後,更別說打動她的芳心。梅利桑德身材纖細,膚色黝黑,頭腦聰穎。她很快便與自己英俊的表兄弟、兒時的玩伴雅法伯爵休(count hugh)交往甚密,後者是耶路撒冷首富。富爾克曾指控他們有不正當關係。
梅利桑德女王:醜聞
梅利桑德的輕浮起初隻是停留在流言蜚語上,但很快就導致了一場政治危機。身為女王,她不大可能受到懲罰;但根據法蘭克人的法律,如果一對男女被發現私通,女的要受劓刑,男的則要接受宮刑。隻有一個方式才能證明清白,那就是決鬥:有個騎士向休發出了挑戰,要他通過決鬥來證明其清白。但休逃到了埃及,一直到教會通過折中裁決,判處他三年流放,他才回來。
不久之後,耶路撒冷曾經的統治者、現在阿勒頗(aleppo)的主宰者艾爾·加齊就向安條克發起進攻,並將王子殺死。小鮑德溫帶著真十字架[3]率軍迅速北上,將艾爾·加齊擊敗。但在公元1123年,小鮑德溫被艾爾·加齊的侄子巴拉克俘虜。
正當小鮑德溫淪為奧爾圖克家族的階下囚、十字軍也在圍困提爾之際,埃及人從阿什克倫趕來,他們希望趁國王和防衛軍不在,奪取耶路撒冷。
* * *
注釋
[1] 黎凡特是一個不精確的歷史上的地理名稱,指托羅斯山脈以南、地中海東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美索不達米亞以西的一大片地區。——譯註[2] 1185年,耶路撒冷主教赫拉克利烏斯將倫敦的圓形聖殿教堂聖化。這座教堂因丹·布朗的小說《達·芬奇密碼》而聞名。其風格肯定模仿了上帝聖殿,即岩石圓頂清真寺。當時人們認為岩石圓頂清真寺是所羅門所建。但也有一些學者堅稱倫敦的圓形聖殿教堂乃以雙頂的聖墓大教堂為藍本。
[3] 在危急時刻,生命樹由遺物保管者保管於一個珠寶箱中,並由四個人抬到國王麵前。
23 十字軍國家的黃金時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梅利桑德和富爾克:皇室婚姻
耶路撒冷人在治安官格雷尼埃的尤斯塔斯(eustace of grenier)指揮下,兩次擊退埃及人。舉國歡慶的是,小鮑德溫終於被贖回:公元1125年4月2日,耶路撒冷萬人空巷來歡迎國王回家。這段牢獄生活使得小鮑德溫開始集中心力專注於繼承人問題。他的繼承人是他的女兒梅利桑德(melisende),他將梅利桑德許配給了能幹且經驗豐富的安茹伯爵富爾克。富爾克是品行敗壞的朝聖者、黑人富爾克的後裔,他的父親是一名十字軍老兵,有著一個有趣的名字——“不得人心者富爾克”。
公元1131年,小鮑德溫病倒在耶路撒冷,他為了在大主教寢宮裏猶如一名謙卑的乞求者那樣死去,便退位以支持富爾克、梅利桑德和他們的幼子——未來的鮑德溫三世。耶路撒冷已逐漸形成自己的王位加冕禮。富爾克和梅利桑德來到所羅門聖殿,穿著刺繡加冕袍,身披聖帶,頭戴珠寶王冠,騎上裝扮華麗的座騎,由炫示著國王寶劍的王公大臣們所引領,後麵跟隨手拿權杖的總管和高舉王旗的治安官,騎行在這座歡呼的城市——耶路撒冷最初的幾位君主都是在重建的聖墓大教堂圓形大廳裏加冕登基的。
主教主持王室宣誓儀式後,連續三次向聚集的民眾問話,以確定他們是合法的繼承人。“啊,就是他們!”人群大喊道。兩頂王冠被帶至聖台。有人用羊角中的油為國王夫婦行施膏禮,隨後富爾克接過象徵忠誠的指環、代表統治權的寶珠以及用於懲罰罪人的權杖,再佩戴上象徵戰爭和正義的寶劍。然後,主教為國王夫婦同時加冕並親吻他們。聖墓大教堂外,典禮官扶富爾克國王騎上坐騎,並一同返回聖殿山。在圓頂清真寺舉行的宴會上,國王先主動辭去王冠,然後群臣勸進。這項傳統起源於耶穌行割禮的典故,據說當時瑪利亞帶著耶穌來到聖殿,將其交予上帝,而後又用一隻羊或兩隻鴿子的代價將其贖回。最後,耶路撒冷居民呈上食物和酒,由總管和內臣呈現給皇家成員,典禮官則在一旁舉著旗幟。縱情歌舞之後,治安官護送國王和王後回到寢宮。
梅利桑德是當朝女王,但起先富爾克還希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統治。他是個長著紅頭髮、身材矮胖的四十歲軍人,正如提爾的威廉所說,富爾克“好似大衛王”,但是記性差對於國王來說,總是一個缺憾。富爾克已習慣以自己的方式實行統治,他發現很難去控製他那飛揚跋扈的王後,更別說打動她的芳心。梅利桑德身材纖細,膚色黝黑,頭腦聰穎。她很快便與自己英俊的表兄弟、兒時的玩伴雅法伯爵休(count hugh)交往甚密,後者是耶路撒冷首富。富爾克曾指控他們有不正當關係。
梅利桑德女王:醜聞
梅利桑德的輕浮起初隻是停留在流言蜚語上,但很快就導致了一場政治危機。身為女王,她不大可能受到懲罰;但根據法蘭克人的法律,如果一對男女被發現私通,女的要受劓刑,男的則要接受宮刑。隻有一個方式才能證明清白,那就是決鬥:有個騎士向休發出了挑戰,要他通過決鬥來證明其清白。但休逃到了埃及,一直到教會通過折中裁決,判處他三年流放,他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