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唯一欣賞的戲劇在聖殿山上演;聖殿山仍然一片荒蕪,從而印證了耶穌的預言。在每年的阿布月9日,哲羅姆都會愉快地觀看猶太人紀念聖殿覆滅的活動:“當聖墓大教堂絢麗奪目、十字架在橄欖山上閃閃發亮的時候,這些殺了神仆的不忠之人、不幸之人,聚集在一起哀悼聖殿的毀滅。一個士兵來向他們收錢,如此他們才被允許多哭一會兒。”盡管哲羅姆會說一口流利的希伯來語,但他討厭猶太人,他認為猶太人撫養孩子就像養蟲子一樣,他們是喜歡這種方式的怪人,這更加證實了耶穌勝利的真理:“當看見苦難日的情景後,還會再有疑問嗎?”猶太人深陷困境的悲慘命運,這使他們加倍地熱愛耶路撒冷。對拉比貝雷卡(berekhah)而言,這幕情景既是神聖的,也是悲慘的:“他們悄悄地來,悄悄地走;他們哭著來……哭著走;他們在黑暗的夜晚來,亦在黑暗中離開”。
而現在,由於女皇歐多西亞(eudocia)開始統治耶路撒冷,猶太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巴爾索瑪和武裝僧侶
沙文主義歷史學家傾向於將皇後描繪為醜陋、惡毒的蕩婦,抑或是安詳的聖徒。而不同尋常的是,皇後歐多西亞因為她精緻的麵容和優秀的藝術天分而受到歷史學者的讚揚。公元438年,狄奧多西二世美麗的妻子歐多西亞來到耶路撒冷,她緩和了猶太人受迫害的局麵。與此同時,一位曾經焚毀猶太會堂的苦行者,尼西比斯的巴爾索瑪(barsoma)帶著武裝僧侶來到了一個他們定期朝聖的地方。
歐多西亞是異教徒和猶太人的保護者,因為她也是個異教徒。她是一位雅典詭辯家的女兒,自小接受修辭學和文學的教育。在遺產被兄弟們瓜分後,她來到君士坦丁堡向皇帝上訴。當時的狄奧多西二世是個溫順的男孩,完全受製於他那虔誠卻又粗野的姐姐普爾喀麗婭(pulcheria)。普爾喀麗婭把歐多西亞介紹給狄奧多西,他立刻對她神魂顛倒並娶其為妻。普爾喀麗婭控製著弟弟狄奧多西的政府,加強了對猶太人的迫害,將猶太人從軍隊和公共生活中排除出去,並把他們降為二等公民。公元425年,最後一位猶太族長迦瑪列六世(gamaliel vi)因修建更多的猶太會堂而被狄奧多西下令處死,猶太族長這一職位也被永遠廢除。隨著歐多西亞權力的不斷擴大,狄奧多西冊封她為皇後,令她享有和普爾喀麗婭同等的地位。君士坦丁堡教堂前一塊彩色石頭上雕刻著歐多西亞的肖像:皇家風範,秀髮烏黑,身材苗條,體態優雅,就連鼻子也極為精緻。
在耶路撒冷,由於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壓迫日甚一日,猶太人祈求歐多西亞允許他們有更多機會進入聖城。歐多西亞同意猶太人在重大節日期間可以公開地訪問聖殿山。這對猶太人而言是個極好的消息,猶太人宣布他們所有人“應加速趕往耶路撒冷來過住棚節,因為我們的王國將要建立”。
不過,猶太人的喜悅使得另一位造訪耶路撒冷的人極為反感,他就是來自尼西比斯的巴爾索瑪,這位敘利亞的僧侶曾是激進的僧侶中新派別的領袖之一。在公元4世紀期間,某些苦行者開始反對社會的世俗價值觀和掌教的顯赫地位,他們在沙漠中成立修道院,意圖恢復最早的基督徒提倡的價值觀。“隱士(hermits)”一詞在希臘詞語中有“荒蕪”的意思。這些苦行者認為僅僅知道基督本質的準則信條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正直地生活,因而他們在埃及和敘利亞的沙漠中過著苦行主義、簡樸獨身的生活。[10]他們為誇耀聖潔而進行自我鞭笞的壯舉被大加讚揚,他們的個人經歷被記載下來(最早的聖徒言行錄或聖徒傳記),他們的修道院吸引了人們前來參觀,他們的苦難變成奇蹟的來源。兩名聖西門隱士(st simeons)在高達30英尺(約9.1米)的柱子頂端住了幾十年,被稱為“高柱修士”。當被問到在柱子上如何排泄時,一位名叫但以理的高柱修士回答說像山羊一樣,排幹燥的大便。事實上,哲羅姆認為與聖潔比起來,這些人對汙穢更感興趣。這些僧侶根本就不是安分守己之人。耶路撒冷周圍有不少新的修道院,城內也有許多修道院,其中有很多受到這些好鬥狂熱分子的控製。
據說巴爾索瑪非常神聖,具有超凡能力,從來沒有坐過或躺過,他被倖存的猶太人和撒瑪利亞偶像崇拜者所激怒,因而決定到巴勒斯坦將他們清除掉。他和他的修士們殺死猶太人並燒毀會堂。皇帝為了恢復秩序而下令禁止暴力活動,但巴爾索瑪完全無視這一禁令。現在,在耶路撒冷,巴爾索瑪的修道士突擊部隊將長劍和棍棒藏匿於修士長袍之下,伏擊聖殿山上的猶太人,他們用石頭襲擊並殺死了很多猶太人,然後將屍體扔進水池和院子裏。猶太人進行了回擊,他們逮捕了十八名襲擊者並將他們移交給拜占庭官員,拜占庭官員指控襲擊者犯有謀殺罪。這群戴著令人尊敬的修士麵具的強盜們被帶到皇後歐多西亞那裏。他們本應被判謀殺罪,不過當他們供出巴爾索瑪時,巴爾索瑪就散播謠言說要將這些高貴的基督徒活活燒死。特別是當他將一場碰巧發生的地震作為上帝應允懲罰他們的徵兆後,這幫暴徒們轉而支持聲援他。
如果皇後計劃處死基督徒,巴爾索瑪的追隨者就大聲叫嚷“我們會燒死皇後和她身邊的人”。巴爾索瑪恐嚇官員,證明那些猶太受害人沒有受傷而是自然死亡。另一場地震加劇了恐慌,耶路撒冷城逐漸失去控製。歐多西亞別無選擇,隻有默許巴爾索瑪的行為。作為準軍事組織的“五百支隊”修士們在街上巡邏,巴爾索瑪宣布“十字架勝利了”。當巴爾索瑪的信徒用昂貴的香膏為其施膏油禮時,整座城市都響起陣陣的吶喊聲,“就像咆哮的波浪一樣”,最終那些殺人犯都被釋放了。
而現在,由於女皇歐多西亞(eudocia)開始統治耶路撒冷,猶太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巴爾索瑪和武裝僧侶
沙文主義歷史學家傾向於將皇後描繪為醜陋、惡毒的蕩婦,抑或是安詳的聖徒。而不同尋常的是,皇後歐多西亞因為她精緻的麵容和優秀的藝術天分而受到歷史學者的讚揚。公元438年,狄奧多西二世美麗的妻子歐多西亞來到耶路撒冷,她緩和了猶太人受迫害的局麵。與此同時,一位曾經焚毀猶太會堂的苦行者,尼西比斯的巴爾索瑪(barsoma)帶著武裝僧侶來到了一個他們定期朝聖的地方。
歐多西亞是異教徒和猶太人的保護者,因為她也是個異教徒。她是一位雅典詭辯家的女兒,自小接受修辭學和文學的教育。在遺產被兄弟們瓜分後,她來到君士坦丁堡向皇帝上訴。當時的狄奧多西二世是個溫順的男孩,完全受製於他那虔誠卻又粗野的姐姐普爾喀麗婭(pulcheria)。普爾喀麗婭把歐多西亞介紹給狄奧多西,他立刻對她神魂顛倒並娶其為妻。普爾喀麗婭控製著弟弟狄奧多西的政府,加強了對猶太人的迫害,將猶太人從軍隊和公共生活中排除出去,並把他們降為二等公民。公元425年,最後一位猶太族長迦瑪列六世(gamaliel vi)因修建更多的猶太會堂而被狄奧多西下令處死,猶太族長這一職位也被永遠廢除。隨著歐多西亞權力的不斷擴大,狄奧多西冊封她為皇後,令她享有和普爾喀麗婭同等的地位。君士坦丁堡教堂前一塊彩色石頭上雕刻著歐多西亞的肖像:皇家風範,秀髮烏黑,身材苗條,體態優雅,就連鼻子也極為精緻。
在耶路撒冷,由於來自君士坦丁堡的壓迫日甚一日,猶太人祈求歐多西亞允許他們有更多機會進入聖城。歐多西亞同意猶太人在重大節日期間可以公開地訪問聖殿山。這對猶太人而言是個極好的消息,猶太人宣布他們所有人“應加速趕往耶路撒冷來過住棚節,因為我們的王國將要建立”。
不過,猶太人的喜悅使得另一位造訪耶路撒冷的人極為反感,他就是來自尼西比斯的巴爾索瑪,這位敘利亞的僧侶曾是激進的僧侶中新派別的領袖之一。在公元4世紀期間,某些苦行者開始反對社會的世俗價值觀和掌教的顯赫地位,他們在沙漠中成立修道院,意圖恢復最早的基督徒提倡的價值觀。“隱士(hermits)”一詞在希臘詞語中有“荒蕪”的意思。這些苦行者認為僅僅知道基督本質的準則信條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正直地生活,因而他們在埃及和敘利亞的沙漠中過著苦行主義、簡樸獨身的生活。[10]他們為誇耀聖潔而進行自我鞭笞的壯舉被大加讚揚,他們的個人經歷被記載下來(最早的聖徒言行錄或聖徒傳記),他們的修道院吸引了人們前來參觀,他們的苦難變成奇蹟的來源。兩名聖西門隱士(st simeons)在高達30英尺(約9.1米)的柱子頂端住了幾十年,被稱為“高柱修士”。當被問到在柱子上如何排泄時,一位名叫但以理的高柱修士回答說像山羊一樣,排幹燥的大便。事實上,哲羅姆認為與聖潔比起來,這些人對汙穢更感興趣。這些僧侶根本就不是安分守己之人。耶路撒冷周圍有不少新的修道院,城內也有許多修道院,其中有很多受到這些好鬥狂熱分子的控製。
據說巴爾索瑪非常神聖,具有超凡能力,從來沒有坐過或躺過,他被倖存的猶太人和撒瑪利亞偶像崇拜者所激怒,因而決定到巴勒斯坦將他們清除掉。他和他的修士們殺死猶太人並燒毀會堂。皇帝為了恢復秩序而下令禁止暴力活動,但巴爾索瑪完全無視這一禁令。現在,在耶路撒冷,巴爾索瑪的修道士突擊部隊將長劍和棍棒藏匿於修士長袍之下,伏擊聖殿山上的猶太人,他們用石頭襲擊並殺死了很多猶太人,然後將屍體扔進水池和院子裏。猶太人進行了回擊,他們逮捕了十八名襲擊者並將他們移交給拜占庭官員,拜占庭官員指控襲擊者犯有謀殺罪。這群戴著令人尊敬的修士麵具的強盜們被帶到皇後歐多西亞那裏。他們本應被判謀殺罪,不過當他們供出巴爾索瑪時,巴爾索瑪就散播謠言說要將這些高貴的基督徒活活燒死。特別是當他將一場碰巧發生的地震作為上帝應允懲罰他們的徵兆後,這幫暴徒們轉而支持聲援他。
如果皇後計劃處死基督徒,巴爾索瑪的追隨者就大聲叫嚷“我們會燒死皇後和她身邊的人”。巴爾索瑪恐嚇官員,證明那些猶太受害人沒有受傷而是自然死亡。另一場地震加劇了恐慌,耶路撒冷城逐漸失去控製。歐多西亞別無選擇,隻有默許巴爾索瑪的行為。作為準軍事組織的“五百支隊”修士們在街上巡邏,巴爾索瑪宣布“十字架勝利了”。當巴爾索瑪的信徒用昂貴的香膏為其施膏油禮時,整座城市都響起陣陣的吶喊聲,“就像咆哮的波浪一樣”,最終那些殺人犯都被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