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皇妃已經在幹隆皇帝麵前為國泰說情;有一些了解幹隆皇帝性格的禦史也從旁附和,建議減輕對國泰的處罰。幹隆皇帝呢?他現在處在騎虎難下的境地了,他從四月初四到四月初八前後五天的時間裏麵,連發四道聖旨,在全體官員麵前表示一定要從嚴查處國泰貪汙案。查處的結果呢?貪汙索賄總計8萬兩啊!幹隆皇帝心想,我還是得徵求一下劉墉這個直接負責查處國泰案件的欽差大臣的意見。
劉墉呢?他居然還沒有搞明白幹隆皇帝的真實意圖,還在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泰罪行,建議嚴厲處置國泰。
幹隆皇帝一看,這個國泰,你讓我把這個人丟盡了,你呀,你別活了!於是在三天的時間裏連下四道上諭,宣布:國泰處以斬監候,秋後處決;押解於易簡至京麵審;革國泰、於易簡等人官職。六月初,幹隆皇帝勒令國泰、於易簡二人於獄中自盡。
不僅如此,劉墉和錢灃為了能夠趁此時機扳倒和珅,為國除害,還把繳獲的國泰寫給和珅的密信交與幹隆皇帝。等到他們三人回京復命,麵見幹隆皇帝的時候,幹隆皇帝突然斷喝一聲:“和珅,你可知罪嗎?”和珅頓時慌了手腳,撲通跪倒在地說:“皇上明察,臣此去山東,小心謹慎,秉公辦案,深恐有負皇恩,求皇上明鑑。”
幹隆皇帝將錢灃呈上的密信交與和珅,看他如何反應。和珅一見密信,心中猛地一驚,表麵上卻不動聲色,裝作不知就裏,緩緩地打開信,一字一句細細讀著,盡量地爭取時間,好想出應對的言辭。他確實機智過人,心思一轉就鎮定下來,裝出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對幹隆皇帝說:“臣沒有接到這封密信,倘若接到,臣一定會更加嚴懲國泰。”
話一出口,不利於和珅的局麵馬上有所好轉。幹隆皇帝的語氣也和緩下來,轉而問劉墉和錢灃,辦理國泰一案時,和珅是否曾經從中作梗,阻撓辦案。和珅為了以防萬一,早就留好了退路。他在辦案過程中,很少插手。劉墉隻得據實稟報,說和珅嚴詞拘訊,並沒有私情。幹隆皇帝頓時高興起來,說國泰這是一廂情願,和珅國之大臣,料也不會做出這種不軌之事來。一場風波,就因此轉危為安。
從國泰被彈劾罷官一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這裏利用了他官場遊戲規則中的兩條:
一是對於太強硬的對手,該妥協時就妥協。
二是對於扶不起來的朋友,該出賣時就出賣。
在這件事上,劉墉自始至終支持錢灃,他的態度對於案情的最終水落石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次在與以大貪官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的較量中,以劉墉為首的正義人士終於大獲全勝了一回!這對於以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但是,我們知道,幹什麽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事後的代價恐怕就不是劉墉當初想得到的了。以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會輕易放過劉墉嗎?劉墉將會付出什麽代價呢?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劉墉與和珅,正義與邪惡,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要想了解以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的下一步動作,必須首先了解幹隆皇帝的想法。這個時候的幹隆皇帝,難呀!難在何處呢?
我們說,幹隆皇帝將國泰、於易簡二人賜死,是迫於當時的形勢。您想啊,當時幹隆皇帝處在多麽困難的境地呀!先是大學士阿桂、大將軍福康安聯名彈劾國泰,那時隻是建議將國泰調動職務而已,完全可以說是給足了皇帝麵子,也為國泰留好了後路。可是自己不相信,非要詢問於易簡不可,結果於易簡擔保國泰沒事。幹隆皇帝在此情況下還是留了一點兒後手,又派劉墉、和珅這兩個與國泰都有密切關係的人查處此案。本來的意思是想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一方麵向所有大臣表明自己的皇妃家人的確從來沒有貪汙索賄的行為發生;即使有這樣的貪汙索賄的行為發生,也會被劉墉、和珅這兩個滿漢大臣蓋住不是?另一方麵,也是通過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白,說明自己對於處理貪汙索賄行為的重視程度。結果呢?一箭雙鵰的目的沒有達到,自己還被別人裝進去了!被誰裝的?劉墉!這個該死的劉墉!
這時候的幹隆皇帝心想:我怎麽向皇妃交代呀!雖然,從理論上講,我是絕對用不著交代的。但是,人家皇妃求我那麽半天,我也答應下來了。怎麽轉眼說話就不算數啦?就被這幾個大臣給逼得將皇妃的伯父賜死啦?國泰貪汙索賄數額巨大不假,但是再大的數額,看在皇妃的麵子上,還不能讓他留下一條小命?這個笨蛋劉墉,你就真的不知道我派你去的用意?我非得找他算帳不可!就憑你劉墉?我收拾你還不容易?你等著吧!
諸位想一想,幹隆皇帝的這種心理活動,他能瞞得過精明超過常人的和珅嗎?況且,我們前麵說過,世界上再沒有什麽人比和珅更加了解幹隆皇帝的了。所以,此時的和珅非常明白幹隆皇帝的心思。他想,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幹隆皇帝對於國泰貪汙案的事後反思,合眾人之力,共同對付這個可恨的劉墉。不除掉劉墉這個絆腳石,他早晚還會查到我頭上來的!
此後,劉墉的麵前便站了有三個人——幹隆皇帝、皇妃、和珅。他們時刻都在想著如何利用一切機會全力以赴地打擊劉墉。
劉墉呢?他居然還沒有搞明白幹隆皇帝的真實意圖,還在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泰罪行,建議嚴厲處置國泰。
幹隆皇帝一看,這個國泰,你讓我把這個人丟盡了,你呀,你別活了!於是在三天的時間裏連下四道上諭,宣布:國泰處以斬監候,秋後處決;押解於易簡至京麵審;革國泰、於易簡等人官職。六月初,幹隆皇帝勒令國泰、於易簡二人於獄中自盡。
不僅如此,劉墉和錢灃為了能夠趁此時機扳倒和珅,為國除害,還把繳獲的國泰寫給和珅的密信交與幹隆皇帝。等到他們三人回京復命,麵見幹隆皇帝的時候,幹隆皇帝突然斷喝一聲:“和珅,你可知罪嗎?”和珅頓時慌了手腳,撲通跪倒在地說:“皇上明察,臣此去山東,小心謹慎,秉公辦案,深恐有負皇恩,求皇上明鑑。”
幹隆皇帝將錢灃呈上的密信交與和珅,看他如何反應。和珅一見密信,心中猛地一驚,表麵上卻不動聲色,裝作不知就裏,緩緩地打開信,一字一句細細讀著,盡量地爭取時間,好想出應對的言辭。他確實機智過人,心思一轉就鎮定下來,裝出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對幹隆皇帝說:“臣沒有接到這封密信,倘若接到,臣一定會更加嚴懲國泰。”
話一出口,不利於和珅的局麵馬上有所好轉。幹隆皇帝的語氣也和緩下來,轉而問劉墉和錢灃,辦理國泰一案時,和珅是否曾經從中作梗,阻撓辦案。和珅為了以防萬一,早就留好了退路。他在辦案過程中,很少插手。劉墉隻得據實稟報,說和珅嚴詞拘訊,並沒有私情。幹隆皇帝頓時高興起來,說國泰這是一廂情願,和珅國之大臣,料也不會做出這種不軌之事來。一場風波,就因此轉危為安。
從國泰被彈劾罷官一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在這裏利用了他官場遊戲規則中的兩條:
一是對於太強硬的對手,該妥協時就妥協。
二是對於扶不起來的朋友,該出賣時就出賣。
在這件事上,劉墉自始至終支持錢灃,他的態度對於案情的最終水落石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次在與以大貪官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的較量中,以劉墉為首的正義人士終於大獲全勝了一回!這對於以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但是,我們知道,幹什麽事情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事後的代價恐怕就不是劉墉當初想得到的了。以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會輕易放過劉墉嗎?劉墉將會付出什麽代價呢?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劉墉與和珅,正義與邪惡,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要想了解以和珅為首的貪汙集團的下一步動作,必須首先了解幹隆皇帝的想法。這個時候的幹隆皇帝,難呀!難在何處呢?
我們說,幹隆皇帝將國泰、於易簡二人賜死,是迫於當時的形勢。您想啊,當時幹隆皇帝處在多麽困難的境地呀!先是大學士阿桂、大將軍福康安聯名彈劾國泰,那時隻是建議將國泰調動職務而已,完全可以說是給足了皇帝麵子,也為國泰留好了後路。可是自己不相信,非要詢問於易簡不可,結果於易簡擔保國泰沒事。幹隆皇帝在此情況下還是留了一點兒後手,又派劉墉、和珅這兩個與國泰都有密切關係的人查處此案。本來的意思是想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一方麵向所有大臣表明自己的皇妃家人的確從來沒有貪汙索賄的行為發生;即使有這樣的貪汙索賄的行為發生,也會被劉墉、和珅這兩個滿漢大臣蓋住不是?另一方麵,也是通過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白,說明自己對於處理貪汙索賄行為的重視程度。結果呢?一箭雙鵰的目的沒有達到,自己還被別人裝進去了!被誰裝的?劉墉!這個該死的劉墉!
這時候的幹隆皇帝心想:我怎麽向皇妃交代呀!雖然,從理論上講,我是絕對用不著交代的。但是,人家皇妃求我那麽半天,我也答應下來了。怎麽轉眼說話就不算數啦?就被這幾個大臣給逼得將皇妃的伯父賜死啦?國泰貪汙索賄數額巨大不假,但是再大的數額,看在皇妃的麵子上,還不能讓他留下一條小命?這個笨蛋劉墉,你就真的不知道我派你去的用意?我非得找他算帳不可!就憑你劉墉?我收拾你還不容易?你等著吧!
諸位想一想,幹隆皇帝的這種心理活動,他能瞞得過精明超過常人的和珅嗎?況且,我們前麵說過,世界上再沒有什麽人比和珅更加了解幹隆皇帝的了。所以,此時的和珅非常明白幹隆皇帝的心思。他想,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幹隆皇帝對於國泰貪汙案的事後反思,合眾人之力,共同對付這個可恨的劉墉。不除掉劉墉這個絆腳石,他早晚還會查到我頭上來的!
此後,劉墉的麵前便站了有三個人——幹隆皇帝、皇妃、和珅。他們時刻都在想著如何利用一切機會全力以赴地打擊劉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