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和珅居然決定把和琳派到大將軍福康安手下,這不是自找死路又是什麽呢?和珅,應該全力以赴地對付福康安才對啊!
其實,我們隻要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和珅的用意了。
我們在講到和珅被殺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一個人物,他叫福長安。我們說福長安是和珅的重要黨羽。這個和珅的重要黨羽福長安是個什麽人呢?他呀,他居然是和珅的兩個最為重要的死對頭之一的福康安的親弟弟。
福康安兄弟共四人(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比和珅小4歲的福康安行三,比和珅小10歲的福長安行四。按照咱們普通百姓的說法,他們應該管幹隆皇帝叫姑父,親的啊,他們的親姑是幹隆皇帝的皇後。
您明白了吧?和珅可真是個人物。他知道福康安完全看不起自己;而自己帶兵打仗的功夫又確實永遠超不過福康安;更為重要的是,福康安兄弟又是皇上的內侄,而自己在朝中卻沒有任何根基。在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濟私案件中,自己兄弟二人又得罪了福康安。而自己在朝廷中還遠沒有做到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之前,過早地樹敵似乎也不太好。
但是,自己已經得罪了福康安,就違背了官場中的遊戲規則的第二條。局麵就已經很危險了。畢竟,福康安家族的勢力要遠遠強於自己。福康安家族對付自己兄弟二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挽回危險的局麵呢?在和珅的心目中,挽回這種局麵的辦法就是官場遊戲規則中的第四條,應該做如下表述:
第四條,除了一定要千方百計地用自己的真心去彌補之外,還要極力拉攏對方最為重要的親屬站到自己的一方來,從而達到雙方在新的情況下勢均力敵的局麵,以避免對方下手傷害自己。
所以,為了對付福康安,挽回危險的局麵,和珅做了兩個方麵的工作:
第一方麵,拉福長安下水。問題在於,福長安那麽容易被和珅拉下水嗎?還真的很容易。為什麽呢?因為福長安與和珅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二人都善於拍馬逢迎——這與福康安明顯不同;其次,二人都是從皇帝的侍衛這個職務起家,福長安與和珅有很多共同的語言。當然,二人也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地方。福長安是皇帝的內侄,而和珅出身卑賤,完全沒有根基,因此,福長安一開始也並不想與和珅沆瀣一氣;但在與和珅共事後,福長安發現自己事事皆落在和珅背後,與和珅爭寵不過之後,福長安馬上就轉投和珅集團;和珅也是看到了福長安的成長經歷與自己相似,而且又出身高貴,有皇帝作為靠山,便也極力拉攏、培植他。
第二方麵,派和琳到福康安手下彌補,從福長安的經歷,我們可以分析出福康安的想法。和珅派和琳到福康安手下,福康安肯定會一口答應無疑。為什麽呢?
您想啊,畢竟這個滿清朝第二大貪官福長安是自己的親弟弟啊。雖然自己完全看不上大貪官和珅,但是自己又因為滿清朝第二大貪官福長安是自己的親弟弟而不能貿然彈劾和珅;既然不能貿然彈劾和珅,還不如把和珅的親弟弟掌握在自己手中呢?這樣還可以互相製約一些不是?
基於與阿桂類似的想法,福康安接受了和琳在他的手下工作。而和琳呢?有了前麵在大學士、軍機大臣阿桂手下工作的經驗,在福康安手下工作的和琳也有兩件事幹得很漂亮。
第一件事,平定廓爾喀對西藏的侵略。
幹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爾喀貿然興兵侵略西藏。廓爾喀,就是今天的尼泊爾。經過和珅的周旋,和琳被派往西藏,與大將軍福康安共事。結果,和琳與大將軍福康安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但更加得到幹隆皇帝的信賴,不斷步步高升不說,轉眼之間就當上了工部尚書,而且還深得福康安的信任。
和琳為什麽能夠得到福康安的信任呢?
原因之一是和琳獨立的處世方式。和琳是一個性情中人,在與福康安的共事中,他不但能不斷化解福康安心中的怨恨,讓福康安認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而且兩人在長期的征戰中,不僅配合非常默契,而且甚至默契到彼此稱兄道弟的地步。
原因之二是福康安也對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有所顧忌。還是前麵那句話,畢竟這個滿清朝第二大貪官福長安是自己的親弟弟啊!
第二件事,鎮壓貴州、湖南苗民起義。
幹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貴州、湖南爆發由石柳鄧﹑石三保﹑吳八月﹑吳半生(本名吳天半)等人領導的苗民起義。起義的苗民提出了“逐客民(指滿、漢族地主和官吏)、收復地”的口號,以“窮苦人跟我走,大戶官吏我不饒”為號召,各地苗、漢、土家族人民奮起響應,起義勢力很快發展到黔東北、湘西及川東三省接壤的廣大地區。同年二三月間,清政府調遣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率領七省兵力十餘萬人,分路鎮壓。起義軍以“敵有萬兵,我有萬山,其來我去,其去我來”的戰術,四處出擊。
此時的和琳正從西藏凱旋而歸,在路過邛州時,得知義軍已經攻打到秀山,和琳不顧風塵僕僕,馬上投入戰場,擊敗義軍;又與福康安通力合作,連下義軍七十餘寨。不僅如此,和琳還身先士卒,率軍生擒義軍領袖吳半生。幹隆皇帝又因此加封和琳為太子太保。
其實,我們隻要仔細想一想,就會明白和珅的用意了。
我們在講到和珅被殺的時候,曾經提到過一個人物,他叫福長安。我們說福長安是和珅的重要黨羽。這個和珅的重要黨羽福長安是個什麽人呢?他呀,他居然是和珅的兩個最為重要的死對頭之一的福康安的親弟弟。
福康安兄弟共四人(福靈安、福隆安、福康安、福長安),比和珅小4歲的福康安行三,比和珅小10歲的福長安行四。按照咱們普通百姓的說法,他們應該管幹隆皇帝叫姑父,親的啊,他們的親姑是幹隆皇帝的皇後。
您明白了吧?和珅可真是個人物。他知道福康安完全看不起自己;而自己帶兵打仗的功夫又確實永遠超不過福康安;更為重要的是,福康安兄弟又是皇上的內侄,而自己在朝中卻沒有任何根基。在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假公濟私案件中,自己兄弟二人又得罪了福康安。而自己在朝廷中還遠沒有做到樹大根深、枝繁葉茂之前,過早地樹敵似乎也不太好。
但是,自己已經得罪了福康安,就違背了官場中的遊戲規則的第二條。局麵就已經很危險了。畢竟,福康安家族的勢力要遠遠強於自己。福康安家族對付自己兄弟二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挽回危險的局麵呢?在和珅的心目中,挽回這種局麵的辦法就是官場遊戲規則中的第四條,應該做如下表述:
第四條,除了一定要千方百計地用自己的真心去彌補之外,還要極力拉攏對方最為重要的親屬站到自己的一方來,從而達到雙方在新的情況下勢均力敵的局麵,以避免對方下手傷害自己。
所以,為了對付福康安,挽回危險的局麵,和珅做了兩個方麵的工作:
第一方麵,拉福長安下水。問題在於,福長安那麽容易被和珅拉下水嗎?還真的很容易。為什麽呢?因為福長安與和珅二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二人都善於拍馬逢迎——這與福康安明顯不同;其次,二人都是從皇帝的侍衛這個職務起家,福長安與和珅有很多共同的語言。當然,二人也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地方。福長安是皇帝的內侄,而和珅出身卑賤,完全沒有根基,因此,福長安一開始也並不想與和珅沆瀣一氣;但在與和珅共事後,福長安發現自己事事皆落在和珅背後,與和珅爭寵不過之後,福長安馬上就轉投和珅集團;和珅也是看到了福長安的成長經歷與自己相似,而且又出身高貴,有皇帝作為靠山,便也極力拉攏、培植他。
第二方麵,派和琳到福康安手下彌補,從福長安的經歷,我們可以分析出福康安的想法。和珅派和琳到福康安手下,福康安肯定會一口答應無疑。為什麽呢?
您想啊,畢竟這個滿清朝第二大貪官福長安是自己的親弟弟啊。雖然自己完全看不上大貪官和珅,但是自己又因為滿清朝第二大貪官福長安是自己的親弟弟而不能貿然彈劾和珅;既然不能貿然彈劾和珅,還不如把和珅的親弟弟掌握在自己手中呢?這樣還可以互相製約一些不是?
基於與阿桂類似的想法,福康安接受了和琳在他的手下工作。而和琳呢?有了前麵在大學士、軍機大臣阿桂手下工作的經驗,在福康安手下工作的和琳也有兩件事幹得很漂亮。
第一件事,平定廓爾喀對西藏的侵略。
幹隆五十七年(1792年),廓爾喀貿然興兵侵略西藏。廓爾喀,就是今天的尼泊爾。經過和珅的周旋,和琳被派往西藏,與大將軍福康安共事。結果,和琳與大將軍福康安配合得非常默契,不但更加得到幹隆皇帝的信賴,不斷步步高升不說,轉眼之間就當上了工部尚書,而且還深得福康安的信任。
和琳為什麽能夠得到福康安的信任呢?
原因之一是和琳獨立的處世方式。和琳是一個性情中人,在與福康安的共事中,他不但能不斷化解福康安心中的怨恨,讓福康安認為“有其兄未必有其弟”;而且兩人在長期的征戰中,不僅配合非常默契,而且甚至默契到彼此稱兄道弟的地步。
原因之二是福康安也對和珅、和琳兄弟二人有所顧忌。還是前麵那句話,畢竟這個滿清朝第二大貪官福長安是自己的親弟弟啊!
第二件事,鎮壓貴州、湖南苗民起義。
幹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貴州、湖南爆發由石柳鄧﹑石三保﹑吳八月﹑吳半生(本名吳天半)等人領導的苗民起義。起義的苗民提出了“逐客民(指滿、漢族地主和官吏)、收復地”的口號,以“窮苦人跟我走,大戶官吏我不饒”為號召,各地苗、漢、土家族人民奮起響應,起義勢力很快發展到黔東北、湘西及川東三省接壤的廣大地區。同年二三月間,清政府調遣雲貴總督福康安﹑四川總督和琳﹑湖廣總督福寧率領七省兵力十餘萬人,分路鎮壓。起義軍以“敵有萬兵,我有萬山,其來我去,其去我來”的戰術,四處出擊。
此時的和琳正從西藏凱旋而歸,在路過邛州時,得知義軍已經攻打到秀山,和琳不顧風塵僕僕,馬上投入戰場,擊敗義軍;又與福康安通力合作,連下義軍七十餘寨。不僅如此,和琳還身先士卒,率軍生擒義軍領袖吳半生。幹隆皇帝又因此加封和琳為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