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好苗子遇上好伯樂
英廉看中的就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就是和珅的聰明、機智;看重的就是和珅工作能力夠強,而且喜怒不形於色。
這些優秀的品質是經過了英廉的認真了解的。深通官場的英廉非常的清楚,和珅在這裏學到的不光是豐富的知識,還有高強的能力,而且他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業。
一把手家的倒插門女婿
和珅上學時候的情況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叫英廉。
綜合《清史稿》、《清史列傳》、《禦製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相關方誌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英廉原本姓馮,內務府包衣,漢軍鑲黃旗人,籍貫遼東瀋陽地方(即今遼寧省瀋陽市)。據說他的祖籍原本是在浙江嘉興地區,後來其先祖由於某種原因,率領族人由浙江遷徙到山東地區居住,不久又輾轉遷徙到遼東瀋陽地區定居下來。英廉的先祖何時歸順後金已不可考。我們隻是知道,英廉是鑲黃旗包衣旗鼓人馮士勇的第六世孫。
英廉,字六計,號夢堂,一號竹井老人。他生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從小聰明好學,知書識禮,奮發上進。在雍正十年(1732年)考中舉人後,他便開始做官,歷任筆帖式、江南河工學習、淮南府外河同知、永定河道、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江寧布政使兼江寧織造(並未上任)、戶部侍郎、內務府大臣、刑部尚書、正黃旗都統、協辦大學士、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並加太子太保,同時他還兼任過《四庫全書》正總裁等官職。可以說,他是幹隆時期頗得皇帝青睞、信賴的有名的高官之一。英廉在幹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為此,幹隆皇帝曾特意撥發白銀5000兩為其治喪,並賜祭祀於賢良祠,諡文肅。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英廉在幹隆朝始終為官,而且大部分做的都是高官,可以說是身居顯位,並沒有受到他出身低微的影響。他為官清廉,政聲較好,因此受到幹隆皇帝的青睞。
遇到和珅的時候,英廉擔任的官職是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這是個多大的官兒呢?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刑部尚書這個官職。
大清王朝的中央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的首腦有尚書和侍郎,都是復職,滿、漢各一。刑部“掌天下刑罰之政令”,又與大理寺、都察院一起負責全國各衙門獄案判決的審核。刑部尚書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公安部門、檢察院、法院三個機關的最高領導人,他一個人身兼三任。這個是他的一個官職。
英廉還有另外一個官職是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相當於什麽官兒呢?
清朝在省級地方行政機關設立總督和巡撫進行節製。巡撫每省一員,總督則一般轄兩個省,也有個別轄三個省或者一個省的。一般而言,巡撫的品級是從二品,加兵部侍郎者為正二品;總督的品級是正二品,加尚書者為從一品。總督、巡撫同為封疆大吏,掌握著一方的軍政監察大權。總督奉旨後還可以兼管河道、漕運、監課、關稅等事務。一般而言,總督偏重軍事,巡撫偏重民事。直隸總督,兼任巡撫之官銜,駐守保定,其權力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這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三個地方的黨、政、軍一把手。
英廉為什麽會注意到和珅這個人呢?
前麵我們說到,英廉的職權很大,曾經擔任大清朝的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
英廉一生到底有幾個兒子,目前還不大清楚,但至少有一個兒子和兒媳是在他健在時就先後去世了,並留下了一個小女孩。因為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就對其格外憐愛,精心嗬護、培養。當其長大成人後,為了給她挑選一個理想的佳婿,英廉確實費了一番苦心。英廉,因為他是刑部尚書,所以他就經常要在北京城裏轉悠,就要經常去紫禁城裏找幹隆皇帝匯報情況,所以就經常能夠見到幹隆皇帝,也就經常能夠在路過西華門附近的時候看到鹹安宮官學裏麵的學生。尤其重要的是,因為他隻有一個孫女兒,所以他就特別地注意鹹安宮官學裏麵的學生。他在想,我的這個唯一的孫女兒將來嫁給誰呢?不但要嫁給一個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還一定要比我還要有學問、比我還要有本事。因此,英廉經常會為自己孫女兒的前途擔憂,也就經常會有目的地到鹹安宮官學裏麵去轉悠。
轉來轉去他就看出來了,和珅是一個好苗子。將來我那唯一的孫女兒就應該嫁給和珅這樣的人。為什麽呢?英廉他是怎樣考慮的呢?他看中了和珅的什麽優點呢?
英廉看中的就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就是和珅的聰明、機智;看重的就是和珅工作能力夠強,而且喜怒不形於色。
這些優秀的品質是經過了英廉的認真了解的。深通官場的英廉非常的清楚,和珅在這裏學到的不光是豐富的知識,還有高強的能力,而且他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業。
如此說來,我們可以認定以下一個基本觀點:英廉可以說是發現和珅這一“人才”的“伯樂”。
當然,他肯定還看中了和珅本人的相貌英俊瀟灑——畢竟,和珅是一個號稱“滿洲第一俊男”的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呀。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和珅早年父母雙亡。這符合當今社會的“有車有房,沒爹沒娘”——當然,您也可以表述為“車房俱備,父母雙亡”——的標準。
英廉看中的就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就是和珅的聰明、機智;看重的就是和珅工作能力夠強,而且喜怒不形於色。
這些優秀的品質是經過了英廉的認真了解的。深通官場的英廉非常的清楚,和珅在這裏學到的不光是豐富的知識,還有高強的能力,而且他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業。
一把手家的倒插門女婿
和珅上學時候的情況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這個人叫英廉。
綜合《清史稿》、《清史列傳》、《禦製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相關方誌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英廉原本姓馮,內務府包衣,漢軍鑲黃旗人,籍貫遼東瀋陽地方(即今遼寧省瀋陽市)。據說他的祖籍原本是在浙江嘉興地區,後來其先祖由於某種原因,率領族人由浙江遷徙到山東地區居住,不久又輾轉遷徙到遼東瀋陽地區定居下來。英廉的先祖何時歸順後金已不可考。我們隻是知道,英廉是鑲黃旗包衣旗鼓人馮士勇的第六世孫。
英廉,字六計,號夢堂,一號竹井老人。他生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從小聰明好學,知書識禮,奮發上進。在雍正十年(1732年)考中舉人後,他便開始做官,歷任筆帖式、江南河工學習、淮南府外河同知、永定河道、內務府正黃旗護軍統領、江寧布政使兼江寧織造(並未上任)、戶部侍郎、內務府大臣、刑部尚書、正黃旗都統、協辦大學士、直隸總督、東閣大學士並加太子太保,同時他還兼任過《四庫全書》正總裁等官職。可以說,他是幹隆時期頗得皇帝青睞、信賴的有名的高官之一。英廉在幹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為此,幹隆皇帝曾特意撥發白銀5000兩為其治喪,並賜祭祀於賢良祠,諡文肅。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英廉在幹隆朝始終為官,而且大部分做的都是高官,可以說是身居顯位,並沒有受到他出身低微的影響。他為官清廉,政聲較好,因此受到幹隆皇帝的青睞。
遇到和珅的時候,英廉擔任的官職是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這是個多大的官兒呢?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刑部尚書這個官職。
大清王朝的中央機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的首腦有尚書和侍郎,都是復職,滿、漢各一。刑部“掌天下刑罰之政令”,又與大理寺、都察院一起負責全國各衙門獄案判決的審核。刑部尚書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公安部門、檢察院、法院三個機關的最高領導人,他一個人身兼三任。這個是他的一個官職。
英廉還有另外一個官職是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相當於什麽官兒呢?
清朝在省級地方行政機關設立總督和巡撫進行節製。巡撫每省一員,總督則一般轄兩個省,也有個別轄三個省或者一個省的。一般而言,巡撫的品級是從二品,加兵部侍郎者為正二品;總督的品級是正二品,加尚書者為從一品。總督、巡撫同為封疆大吏,掌握著一方的軍政監察大權。總督奉旨後還可以兼管河道、漕運、監課、關稅等事務。一般而言,總督偏重軍事,巡撫偏重民事。直隸總督,兼任巡撫之官銜,駐守保定,其權力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這兩個直轄市和一個省三個地方的黨、政、軍一把手。
英廉為什麽會注意到和珅這個人呢?
前麵我們說到,英廉的職權很大,曾經擔任大清朝的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
英廉一生到底有幾個兒子,目前還不大清楚,但至少有一個兒子和兒媳是在他健在時就先後去世了,並留下了一個小女孩。因為孫女自幼失去雙親,作為祖父的英廉就對其格外憐愛,精心嗬護、培養。當其長大成人後,為了給她挑選一個理想的佳婿,英廉確實費了一番苦心。英廉,因為他是刑部尚書,所以他就經常要在北京城裏轉悠,就要經常去紫禁城裏找幹隆皇帝匯報情況,所以就經常能夠見到幹隆皇帝,也就經常能夠在路過西華門附近的時候看到鹹安宮官學裏麵的學生。尤其重要的是,因為他隻有一個孫女兒,所以他就特別地注意鹹安宮官學裏麵的學生。他在想,我的這個唯一的孫女兒將來嫁給誰呢?不但要嫁給一個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還一定要比我還要有學問、比我還要有本事。因此,英廉經常會為自己孫女兒的前途擔憂,也就經常會有目的地到鹹安宮官學裏麵去轉悠。
轉來轉去他就看出來了,和珅是一個好苗子。將來我那唯一的孫女兒就應該嫁給和珅這樣的人。為什麽呢?英廉他是怎樣考慮的呢?他看中了和珅的什麽優點呢?
英廉看中的就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就是和珅的聰明、機智;看重的就是和珅工作能力夠強,而且喜怒不形於色。
這些優秀的品質是經過了英廉的認真了解的。深通官場的英廉非常的清楚,和珅在這裏學到的不光是豐富的知識,還有高強的能力,而且他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業。
如此說來,我們可以認定以下一個基本觀點:英廉可以說是發現和珅這一“人才”的“伯樂”。
當然,他肯定還看中了和珅本人的相貌英俊瀟灑——畢竟,和珅是一個號稱“滿洲第一俊男”的相貌英俊瀟灑的美男子呀。
除了上述內容之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和珅早年父母雙亡。這符合當今社會的“有車有房,沒爹沒娘”——當然,您也可以表述為“車房俱備,父母雙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