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安宮官學招生的對象是八旗官員子弟。所以,我們可以說,在這所官學學習的學生,如果不是名門顯貴之後,那一定是達官子弟。


    鹹安宮官學是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這所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國家高級幹部培訓學校,實際上是一所官員後備學院。


    在當時,類似於鹹安宮官學這樣的學校在北京的皇城裏還有一個,叫景山官學。景山官學同鹹安宮官學一樣,也是因為其辦學位置在景山內而得名。在這裏麵讀書的學生則與鹹安宮官學不同,這裏的學生都是內務府的子弟。


    由這兩所學校的位置和它們所招收的學生來源可以看出,鹹安宮官學的名聲要比景山官學高得多。


    鹹安宮官學的管理是極為嚴格的,負責管理學校的官員必須是翰林,學校內的普通老師也大多是翰林,極少數不是翰林的,也都是當時那個時代享有盛名的飽學之士。


    有的讀者心中會有疑問,和珅的家庭不是已經破落了嗎?他的父母不是已經都去世了嗎?他怎麽能有資格上這麽好的學校呢?難道這所學校是當時大清朝專門為家庭貧困而又刻苦好學的孩子舉辦的嗎?他是怎麽上了鹹安宮官學這所當時京城最好的學校的呢?按照他們家當時的條件,即使托關係恐怕也上不成這麽好的學校吧?誰還肯為一個無父無母、將來對自己一點用也沒有的窮孩子幫忙啊?


    其實,他上這所學校還真沒用別人幫忙。這裏有一個時間上的巧合——他上鹹安宮官學在先,他父親死在他上鹹安宮官學之後,兩件事隻是在同一年而已。和珅的父親死後,他的外公、曾經擔任過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的嘉謨出錢繼續供養和珅、和琳兄弟二人在此讀書——那個時候,不是大家族嘛,家族的觀念還是很強的,和珅上學的錢還是有人給出的。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像來源於和珅這樣家庭的“窮學生”,這所學校裏還真的是很少能夠見到的。


    有的讀者就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和珅他在這樣一所富人學校裏麵,他能否適應呢?別的富人家的孩子能不欺負他嗎?


    要說起來,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和珅還真的有一些不太適應,還真的是有些不懷好意的人經常地欺負他。他經常遇到類似下麵這樣的事情:


    有一天,和珅的一個同班同學——一位大官的孩子,他寫了一首詩,這個詩是罵老師的詩,諷刺挖苦老師的,他寫完這首詩以後,在詩的下麵提筆寫道:和珅作。這個同學不但說這首詩是和珅寫的,而且還掉頭找到了老師——老師剛一來上課,他馬上就從座位上下來,告訴老師說:“老師,給您,這張紙上的打油詩是我親眼看見和珅寫的,他寫詩罵您呢!”老師一看紙上的打油詩,當然是很生氣啦。於是老師不容和珅分辯,拿起戒尺就朝和珅的手上、身上一通亂打,調查都不調查。


    像這類的事,和珅經歷得、見得多啦。他是怎麽看待這些事的呢?


    和珅是個有心計的人。他的心裏很明白,這樣的教師隻敢在他這等學生身上發泄自己的怒火,無論如何也是不敢招惹大官的孩子的;他的心裏也很明白,自己在這所學校就隻能忍著——我將來要出人頭地,我現在的任務是學習,我不能夠與這些人對抗;他的心裏更明白,我得笑——人家打我,我也得笑,否則的話,我怎麽改變自己的命運?


    此時的和珅知道,隻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想最終翻身,現在還沒有到時候,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而不是與富家子弟對抗。


    戒尺一下下打在和珅的身上,也一下下打碎了和珅心中的良知。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北宋真宗皇帝趙恆的《勵學篇》恰恰反映了當時和珅的內心世界。


    機會留給了早有準備的他


    和珅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八旗子弟已經完全腐化墮落,這些孩子終日沉浸在“花天酒地,紙醉金迷”之中,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所事事。把養鵪鶉、鬥蟋蟀、逛妓院、提籠架鳥進戲園視為人生最大快事,其他別無所求。


    和珅與他們完全不同!


    終日認真學習的和珅,在鹹安宮官學裏麵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兩個方麵:


    一個是本民族的知識。和珅是滿洲人,在這裏我要提醒一下,那個時候沒有滿族這麽一個概念,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叫滿洲人。滿族這個詞彙是在1912年大清王朝滅亡以後才有的。


    滿族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古老的少數民族。滿族的先世被稱為肅慎人,是4000年前生活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關於肅慎這個民族的早期活動,我國上古時代的史書《史記》、《左傳》、《國語》等都有相關記載。其中,在《史記》和《左傳》中都記載了肅慎人在周武王滅商以後前往西周國都向周王進貢弓箭的情況。


    兩漢三國時期,肅慎人又被稱為挹婁人。在這一時期,他們的活動區域已經擴張到了整個東北的白山黑水地區。兩漢時期,挹婁人臣服於漢朝的屬國夫餘,隸屬於漢朝的玄菟郡管轄。挹婁人不甘忍受夫餘的壓迫,多次反抗,終於在曹魏時期擺脫了夫餘的統治而自立。236年,挹婁人直接同中原的曹魏政權建立了聯繫。此後,他們先後向曹魏政權和兩晉政權朝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和珅:二號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紀連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紀連海並收藏和珅:二號人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