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女子獨自登上高樓遠望,視線卻被珠簾遮擋,她伸出纖纖玉手將珠簾捲起,掛上了玉簾鉤。視野陡然變得開闊,但巨大的空虛與彷徨也瞬間襲擊了她的心。生命即無常,連時光也會蒼老。轉瞬春已遲暮,紅杏鬧枝頭的活潑春光消散,垂柳拖絲迎風戲鳥的浪漫日子結束,惜春又怨春,想把春留住,卻挽不住它的手。人生難免碰到這樣的矛盾:那些註定留不住的,是否該挽留——不挽留,可能會遺憾;挽留而不得,就不會抱憾嗎?這如同另一個難解謎題:花欲落,究竟是因為時光的執著還是花枝的不挽留?
憔悴落花逐風而去,女子不禁感嘆:誰是這落花的主人呢?竟不能將這嬌花妥帖照顧,任其被風吹去而沒了歸宿。萬裏河山大好,一如這春日嬌艷花朵,世間有誌男兒,誰不想將其採摘在手。
李璟自然不會例外,也包括他的同胞兄弟甚至朝中文武重臣,未必不是懷有同樣的抱負。他憂心忡忡卻不能明言,還得擺出自信且包容的儲君姿態,其中複雜心緒,自是無人能訴,無從說起,便假託春恨,聊作宣洩。
傷春似是因自然和生命而起的嘆息,實際上常常也離不開一個“情”字。詞中這女子高樓望斷,其實也是為了等待歸人。可千山雲去,萬徑萋萋,不僅不見歸人身影,連青鳥信史都不曾捎來半點音訊。想不再等待,已為時太晚,多少人都是因為不願辜負已付出的韶光,才在更加沉默而寂靜的等待裏,紅顏披上了霜發。
如何不愁?情殤不解,又逢細雨綿綿,俏生生綻放在雨中的丁香花,也不知是開給誰看?如同她在最美的年華裏卻無人共度,越是美好就越是遺憾。她回首遙望深沉暮色中的滾滾河流,隻見流水似是從天際而來,浩浩蕩蕩,一如她那綿綿不絕的憂愁。
好花當有人賞,佳人當有人伴,這大好河山,當有明君經營。花落誰主,既靠命數機緣,還要靠個人努力。李璟雖然揣著結局難料的不安念頭,卻能隱忍不發,一方麵討好父親,另一方麵籠絡兄弟,真可謂內心強大又善於謀劃者。不然,怕也不能成為這偌大南唐的主人。
他爭取皇位的方式,便是不爭;進攻的方式,反而是退讓。陸遊的《南唐書》記載:“烈祖為齊王,立(李璟)為王太子,固讓。”後來,烈祖冊立他為皇太子,李璟再次退讓,稱以前朝代之所以立嫡長子為太子,是為了早日確定儲君,避免兄弟為奪權而骨肉相殘,而他的兄弟們都秉承聖教,實為敦睦,所以他“願寢此禮”,希望父親能拋棄嫡庶、長幼的觀念,也給其他兄弟機會。
人們提及五代十國,必以“亂世”稱之,篡弒相尋,戰亂頻起,殺伐不絕。烈祖李昪就是在這樣混亂不堪的環境裏打下江山,自然希望子孫們能將江山坐穩,千秋萬代而不息,對那些違背倫常又禍國殃民的內耗鬥爭,他更是深惡痛絕。所以,李璟的謙讓態度形同沉默的討好,極大地取悅了烈祖李昪,更堅定了他將皇位傳於李璟的決心。
與此同時,李璟還爭取到了朝中一批重臣的支持,譬如開國元老周宗,也就是後來的大小周後的父親。南唐升元七年(943年)二月,烈祖病重,但為避免政局動盪,消息被隱瞞。庚午日(二月二十二日),烈祖病危,負責醫治的太醫吳廷昭“密遣人告帝(李璟)”,李璟“馳入宮,侍疾於東閣。是夕,烈祖崩,秘不發喪。而下詔命帝監國,大赦,頒齎有差,丙子(二月二十八日),始宜遺詔”。從庚午烈祖駕崩,到丙子發布訊息並宣布遺詔,整整六天,李璟有充足的時間來計劃接下來的行動。
首先,“保大元年,春三月已卯朔。烈祖殂已旬日,帝猶未嗣位,方泣讓諸弟”,李璟在烈祖駕崩半月之後仍未登基,並且稱要把帝位讓給諸弟;接下來,由老臣周宗出麵,為李璟披上袞冕,並勸諫他要以國事為重:“大行皇帝付殿下以神器之重,殿下固守小節,非所以遵先旨,崇孝道也!”由此,李璟半推半就,終於登基,大赦天下,分封諸王,賞賜百官。
朝堂上,文武百官齊齊拜倒,高呼“萬歲”如山呼海蹈,不知端坐殿堂上的李璟心裏會湧起怎樣的念頭,或許有歷盡坎坷的放鬆,有如願以償的欣喜,還有麵對秀美河山陡然而生的豪氣。他是南唐的新主人,註定享受尊榮富貴,也必須擔起萬民蒼生的託付。
天地遼闊,春光無限,隻待他揮毫潑墨,作一幅錦繡山河!
南國流年,花月正春風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攤破浣溪沙
時光是一位心靈手巧的紡織娘,一針一線,把陰陽昏曉、春夏秋冬連起一卷最美不過的圖畫,皴擦點染,疾徐頓挫,粗細線條,深淺顏色,比美麗的詩篇、甜蜜的情話還易觸碰到人的心靈。喧騰熱鬧的夏日隱去影蹤,秋日便乘著涼爽的風款款而來,所行之處,俱是天高雲淡的曠遠放達,還有紅消翠減的淡淡寂寥。
心海的陰晴,常比風景本身更重要,因此,麵對相同的節令風物,才會出現那般迥異的悲喜之嘆。其中雖不乏喜春喜秋的佳作,但古人那“女傷春,士悲秋”的結論仍是常態。
憔悴落花逐風而去,女子不禁感嘆:誰是這落花的主人呢?竟不能將這嬌花妥帖照顧,任其被風吹去而沒了歸宿。萬裏河山大好,一如這春日嬌艷花朵,世間有誌男兒,誰不想將其採摘在手。
李璟自然不會例外,也包括他的同胞兄弟甚至朝中文武重臣,未必不是懷有同樣的抱負。他憂心忡忡卻不能明言,還得擺出自信且包容的儲君姿態,其中複雜心緒,自是無人能訴,無從說起,便假託春恨,聊作宣洩。
傷春似是因自然和生命而起的嘆息,實際上常常也離不開一個“情”字。詞中這女子高樓望斷,其實也是為了等待歸人。可千山雲去,萬徑萋萋,不僅不見歸人身影,連青鳥信史都不曾捎來半點音訊。想不再等待,已為時太晚,多少人都是因為不願辜負已付出的韶光,才在更加沉默而寂靜的等待裏,紅顏披上了霜發。
如何不愁?情殤不解,又逢細雨綿綿,俏生生綻放在雨中的丁香花,也不知是開給誰看?如同她在最美的年華裏卻無人共度,越是美好就越是遺憾。她回首遙望深沉暮色中的滾滾河流,隻見流水似是從天際而來,浩浩蕩蕩,一如她那綿綿不絕的憂愁。
好花當有人賞,佳人當有人伴,這大好河山,當有明君經營。花落誰主,既靠命數機緣,還要靠個人努力。李璟雖然揣著結局難料的不安念頭,卻能隱忍不發,一方麵討好父親,另一方麵籠絡兄弟,真可謂內心強大又善於謀劃者。不然,怕也不能成為這偌大南唐的主人。
他爭取皇位的方式,便是不爭;進攻的方式,反而是退讓。陸遊的《南唐書》記載:“烈祖為齊王,立(李璟)為王太子,固讓。”後來,烈祖冊立他為皇太子,李璟再次退讓,稱以前朝代之所以立嫡長子為太子,是為了早日確定儲君,避免兄弟為奪權而骨肉相殘,而他的兄弟們都秉承聖教,實為敦睦,所以他“願寢此禮”,希望父親能拋棄嫡庶、長幼的觀念,也給其他兄弟機會。
人們提及五代十國,必以“亂世”稱之,篡弒相尋,戰亂頻起,殺伐不絕。烈祖李昪就是在這樣混亂不堪的環境裏打下江山,自然希望子孫們能將江山坐穩,千秋萬代而不息,對那些違背倫常又禍國殃民的內耗鬥爭,他更是深惡痛絕。所以,李璟的謙讓態度形同沉默的討好,極大地取悅了烈祖李昪,更堅定了他將皇位傳於李璟的決心。
與此同時,李璟還爭取到了朝中一批重臣的支持,譬如開國元老周宗,也就是後來的大小周後的父親。南唐升元七年(943年)二月,烈祖病重,但為避免政局動盪,消息被隱瞞。庚午日(二月二十二日),烈祖病危,負責醫治的太醫吳廷昭“密遣人告帝(李璟)”,李璟“馳入宮,侍疾於東閣。是夕,烈祖崩,秘不發喪。而下詔命帝監國,大赦,頒齎有差,丙子(二月二十八日),始宜遺詔”。從庚午烈祖駕崩,到丙子發布訊息並宣布遺詔,整整六天,李璟有充足的時間來計劃接下來的行動。
首先,“保大元年,春三月已卯朔。烈祖殂已旬日,帝猶未嗣位,方泣讓諸弟”,李璟在烈祖駕崩半月之後仍未登基,並且稱要把帝位讓給諸弟;接下來,由老臣周宗出麵,為李璟披上袞冕,並勸諫他要以國事為重:“大行皇帝付殿下以神器之重,殿下固守小節,非所以遵先旨,崇孝道也!”由此,李璟半推半就,終於登基,大赦天下,分封諸王,賞賜百官。
朝堂上,文武百官齊齊拜倒,高呼“萬歲”如山呼海蹈,不知端坐殿堂上的李璟心裏會湧起怎樣的念頭,或許有歷盡坎坷的放鬆,有如願以償的欣喜,還有麵對秀美河山陡然而生的豪氣。他是南唐的新主人,註定享受尊榮富貴,也必須擔起萬民蒼生的託付。
天地遼闊,春光無限,隻待他揮毫潑墨,作一幅錦繡山河!
南國流年,花月正春風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幹。
——攤破浣溪沙
時光是一位心靈手巧的紡織娘,一針一線,把陰陽昏曉、春夏秋冬連起一卷最美不過的圖畫,皴擦點染,疾徐頓挫,粗細線條,深淺顏色,比美麗的詩篇、甜蜜的情話還易觸碰到人的心靈。喧騰熱鬧的夏日隱去影蹤,秋日便乘著涼爽的風款款而來,所行之處,俱是天高雲淡的曠遠放達,還有紅消翠減的淡淡寂寥。
心海的陰晴,常比風景本身更重要,因此,麵對相同的節令風物,才會出現那般迥異的悲喜之嘆。其中雖不乏喜春喜秋的佳作,但古人那“女傷春,士悲秋”的結論仍是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