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據傳,這首詩是陳後主為歌妓出身的寵妃所作,流傳坊間。自唐朝詩人杜牧在《泊秦淮》賦詩雲“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後,《玉樹後庭花》即被視為亡國之音。陳叔寶生活奢侈,日日與嬪妃飲酒作樂,喜譜艷詞,他被隋軍俘虜後,毫無故國之思,甚至曾作詩建議隋煬帝封禪:“日月光天德,山川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麵對滅亡自己國家的敵人,尚能如此大張旗鼓地歌功頌德,實令人不齒,但也正因如此,陳叔寶才能得善終。李煜畢竟不是陳叔寶,一首《虞美人》竟成了他為自己提前寫就的墓誌銘。聽聞《虞美人》之歌,宋太宗派南唐舊臣前去探虛實,舊人麵前,李煜的一腔悔恨未做絲毫遮掩。
一個雖懦弱仍留有稜角的人,宋太宗終歸是容不下的。
不過,歷史總是公平的。正因為不像李煜有那麽深重的愁思,陳叔寶降隋後,再無藝術成就更高的詞作傳世。
李煜被毒死後的第149年,宋太宗的後人宋徽宗趙佶也寫了一曲《燕山亭》,他像李煜一樣,以詞為花為酒為紙錢,憑弔那“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限江山: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北宋都城是在1127年被金人的鐵騎踏破的,宋徽宗和他的兒子欽宗趙恆都被金軍俘虜。在被押往金地途中,徽宗見杏花開得燦爛,觸景傷懷,做了此詞。冷艷的杏花居然讓天上的仙女都自愧不如,然而嬌美若斯,卻在風雨中紛紛凋零,這無異於宋徽宗自身處境的寫照。離別之痛、亡國之痛無處寄託,不忍思量,隻能夢中重回,但最近,卻連夢都沒有了。今夕懸殊,觸景傷情,與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愁,實是一般無二。
宋徽宗書畫、音律、填詞等無一不通,元代脫脫在其所撰的《宋史》中曾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李煜何嚐不是如此?
不論是宋太祖趙匡胤指揮千軍萬馬踏破金陵城時,還是嘴角掛著得意笑容享受地目睹李煜肉袒出降時,抑或宋太宗趙光義賜下一杯牽機藥時,定然都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後,其後人的命運,竟會與李煜的人生詭異地重合。
第五章 李璟:風裏落花誰是主
塵埃未落定,我心惶惶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攤破浣溪沙
“言辭者必首數三李,謂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與宋之易安也。”這是近代學者劉毓盤在《詞史》中的一段評價。他把唐代李白、南唐李璟與李煜、宋代李清照置於古典詩詞歷史中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見“三李”對後世的影響之深遠。明明是四人,卻被稱為“三李”,顯然是把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視為了一家。南唐二主常被並提,但幾乎絕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被李煜所吸引,對其父李璟的了解則極為有限。
大抵是李璟的人生不像兒子李煜那樣千迴百折,沒有複雜的愛情糾葛和悲劇化的經歷,難以吸引旁人的目光。李璟沒有父親李昪的雄才大略,卻也不似兒子李煜孱弱無爭,可惜的是,南唐並未在他的耕耘下變得強大。他同樣敏感多才,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卻極少,雖才華滿腹卻形同蒙塵明珠,熠熠光輝也因李煜的過分奪目而打了折扣。
與必然降臨的死亡相比,被遺忘是不是更令人畏懼的事情?歲月風起雲湧中,終有很多人的音訊與事跡如同空中的雲朵、雨後的彩虹,最後下落不明。倘若李璟並非生在皇室,或是詩詞全部佚失,他可能隻是雲中的一顆水滴,彩虹上的一粒微塵,幸而,有人在厚厚史冊中為他著墨,又有寥寥詞章穿雲破月而來,鐫刻下他那並不比李煜遜色的才華。
李璟繼承皇位的過程,相對來說還算順利。一則他是烈祖李昪的嫡長子,繼承大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二則他恭謹溫良,頗得父親寵愛,三則兄弟中有人被父親嫌厭,有人早夭,並沒有強勁的對手與他競爭。但是一涉及政治與權謀,總少不了耐人尋味的糾纏。李璟在繼位前已斂起鋒芒,低調行事,但也不能把皇位當成必得之物,還是會有顧慮,有不安,就像任何擁有稀世珍寶不得不擔心遭人覬覦的人一樣。
比起求而不得,原來擁有也會讓人如此忐忑。
塵埃未定,對有些人來說意味著希望,對另一些人則意味著折磨。
《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是李璟傳世的四首詞作之一,其中“風裏落花誰是主”一句,滿是不安,莫名惆悵,正是這種被未知結局所折磨的心情。詞中主人公當是深閨中的女子,似在思念遠人,這思念中有怨有嘆,還有落花無主的重樓春恨,若代入李璟繼位之前的彷徨心情,倒也吻合。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據傳,這首詩是陳後主為歌妓出身的寵妃所作,流傳坊間。自唐朝詩人杜牧在《泊秦淮》賦詩雲“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後,《玉樹後庭花》即被視為亡國之音。陳叔寶生活奢侈,日日與嬪妃飲酒作樂,喜譜艷詞,他被隋軍俘虜後,毫無故國之思,甚至曾作詩建議隋煬帝封禪:“日月光天德,山川壯帝居,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麵對滅亡自己國家的敵人,尚能如此大張旗鼓地歌功頌德,實令人不齒,但也正因如此,陳叔寶才能得善終。李煜畢竟不是陳叔寶,一首《虞美人》竟成了他為自己提前寫就的墓誌銘。聽聞《虞美人》之歌,宋太宗派南唐舊臣前去探虛實,舊人麵前,李煜的一腔悔恨未做絲毫遮掩。
一個雖懦弱仍留有稜角的人,宋太宗終歸是容不下的。
不過,歷史總是公平的。正因為不像李煜有那麽深重的愁思,陳叔寶降隋後,再無藝術成就更高的詞作傳世。
李煜被毒死後的第149年,宋太宗的後人宋徽宗趙佶也寫了一曲《燕山亭》,他像李煜一樣,以詞為花為酒為紙錢,憑弔那“別時容易見時難”的無限江山:裁剪冰綃,輕疊數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北宋都城是在1127年被金人的鐵騎踏破的,宋徽宗和他的兒子欽宗趙恆都被金軍俘虜。在被押往金地途中,徽宗見杏花開得燦爛,觸景傷懷,做了此詞。冷艷的杏花居然讓天上的仙女都自愧不如,然而嬌美若斯,卻在風雨中紛紛凋零,這無異於宋徽宗自身處境的寫照。離別之痛、亡國之痛無處寄託,不忍思量,隻能夢中重回,但最近,卻連夢都沒有了。今夕懸殊,觸景傷情,與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哀愁,實是一般無二。
宋徽宗書畫、音律、填詞等無一不通,元代脫脫在其所撰的《宋史》中曾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李煜何嚐不是如此?
不論是宋太祖趙匡胤指揮千軍萬馬踏破金陵城時,還是嘴角掛著得意笑容享受地目睹李煜肉袒出降時,抑或宋太宗趙光義賜下一杯牽機藥時,定然都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後,其後人的命運,竟會與李煜的人生詭異地重合。
第五章 李璟:風裏落花誰是主
塵埃未落定,我心惶惶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裏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攤破浣溪沙
“言辭者必首數三李,謂唐之太白,南唐之二主與宋之易安也。”這是近代學者劉毓盤在《詞史》中的一段評價。他把唐代李白、南唐李璟與李煜、宋代李清照置於古典詩詞歷史中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見“三李”對後世的影響之深遠。明明是四人,卻被稱為“三李”,顯然是把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視為了一家。南唐二主常被並提,但幾乎絕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被李煜所吸引,對其父李璟的了解則極為有限。
大抵是李璟的人生不像兒子李煜那樣千迴百折,沒有複雜的愛情糾葛和悲劇化的經歷,難以吸引旁人的目光。李璟沒有父親李昪的雄才大略,卻也不似兒子李煜孱弱無爭,可惜的是,南唐並未在他的耕耘下變得強大。他同樣敏感多才,流傳下來的詩詞作品卻極少,雖才華滿腹卻形同蒙塵明珠,熠熠光輝也因李煜的過分奪目而打了折扣。
與必然降臨的死亡相比,被遺忘是不是更令人畏懼的事情?歲月風起雲湧中,終有很多人的音訊與事跡如同空中的雲朵、雨後的彩虹,最後下落不明。倘若李璟並非生在皇室,或是詩詞全部佚失,他可能隻是雲中的一顆水滴,彩虹上的一粒微塵,幸而,有人在厚厚史冊中為他著墨,又有寥寥詞章穿雲破月而來,鐫刻下他那並不比李煜遜色的才華。
李璟繼承皇位的過程,相對來說還算順利。一則他是烈祖李昪的嫡長子,繼承大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二則他恭謹溫良,頗得父親寵愛,三則兄弟中有人被父親嫌厭,有人早夭,並沒有強勁的對手與他競爭。但是一涉及政治與權謀,總少不了耐人尋味的糾纏。李璟在繼位前已斂起鋒芒,低調行事,但也不能把皇位當成必得之物,還是會有顧慮,有不安,就像任何擁有稀世珍寶不得不擔心遭人覬覦的人一樣。
比起求而不得,原來擁有也會讓人如此忐忑。
塵埃未定,對有些人來說意味著希望,對另一些人則意味著折磨。
《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是李璟傳世的四首詞作之一,其中“風裏落花誰是主”一句,滿是不安,莫名惆悵,正是這種被未知結局所折磨的心情。詞中主人公當是深閨中的女子,似在思念遠人,這思念中有怨有嘆,還有落花無主的重樓春恨,若代入李璟繼位之前的彷徨心情,倒也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