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謂登山臨水,凝眸處,離愁更深。


    可是,客居者又常常忍不住登臨,總盼著天涯望斷處,就是故鄉。別離是愁,思念是毒,明知飲鴆止渴並非良策,卻在刻骨牽掛中飲下一壺又一壺。


    亡國前,李煜也曾在黃昏時獨倚欄杆,雖然國將不國,日日沉溺於笙歌醉夢裏的他,也盼望那一刻永不逝去。那時的他,大抵未曾想到過在異鄉登臨的萬般苦楚。及至後來,心與願違似乎成了人生的常態,等他再次登臨,已在長江的另一邊。


    荒廢流年,亦被流年辜負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烏夜啼


    年華易逝、好景不常的緊迫感,在李煜詞中從不少見。早期作品《子夜歌》中就有“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之句,道出流光容易把人拋的殘酷現實,告誡人們要抓住有限時間及時行樂。遺憾的是,這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並沒有激發出李煜對治國的興趣。他依然悠閑遊盪,把美景收入眼簾,把美人留在身邊,把良時攥在手裏,唯獨把偌大的國家,甩在身後。


    等到他淪為階下囚,再次抒發人生無常、世事多變的感慨,正值春花凋謝。春歸花落是自然規律,李煜看到的落花不是一朵兩朵,而是成片凋謝。那一片艷麗的紅色,仿佛在瞬間枯萎——這分明是李煜身世的寫照。


    李煜在二十五歲時登上帝位,他並沒想到手中皇權的有限期隻有十四年,並沒想到南唐王朝如此短命。當趙匡胤沙場練兵準備征討時,李煜還在嘲笑宋軍搭浮橋過江的想法如同兒戲,誰料短短兩年後,趙字旗幟就插上了金陵高聳的城牆。然後他獻城投降,連眼淚都來不及擦幹,連倉皇都沒有藏匿好,就匆匆辭廟,到了趙匡胤治下的汴京。


    “太匆匆”三字,豈止單純針對落紅,還映照出李煜陡變的命運。這三個字構成的緊迫感,幾乎拖拽著全詞情感的節奏,讓人有踉踉蹌蹌、左衝右突卻不得章法的失衡與慌亂感。“朝來寒雨晚來風”,既是林花凋謝之因,對李煜本人而言,又可喻指強大的北宋如狂風暴雨,摧殘了李煜的一枕好夢。


    花本無意,人卻有情。被摧殘而落的花瓣上,隱約有雨滴滾動,晶瑩閃爍,折射出雨後天晴的一抹光暈,還有落花雖殘猶紅的俏麗顏色,就像落紅的一顆胭脂淚。花朵不願離開枝頭化作花泥,於是把不甘和留戀,寄托在醉人春風裏,但落敗已成事實,誰見過凋落的花重返枝頭呢?李煜此時,已不再是那個年輕的仿佛還有能力改變一切的青年,繼位之初最好的時光,已經被他荒廢。


    961年7月,李煜登基,他本名從嘉,繼承皇位的瞬間,身著黃袍的他在文武百官的山呼海蹈中走向權力巔峰,就有了一個被寄予無限期望的新名字——李煜。


    南唐自開國起,就有新君登基時改名的傳統。南唐烈祖即李煜的祖父原名知誥,坐擁天下時改名“昪”,有明亮之意;元宗即李煜的父親原名景通,承襲皇位時更名為“璟”,意為玉之光彩。皇位傳到李從嘉,承襲祖法,也要改名。


    文臣遍查典籍,最終大臣湯悅從揚雄的《太玄·元告》中擇“日以煜乎晝,月以煜乎夜”兩句,又從中請出“煜”字,有光明照耀之聖兆,以求新君新政新氣象。


    李煜初登帝位時,有過短暫的勵精圖治的想法。但長期和詩詞歌舞打交道的他,很快對無休止的政事感到厭煩。再有官員進諫,他給對方以重賞,卻把建議束之高閣,並不實行。在逐漸強大的宋朝的虎視眈眈下,南唐岌岌可危。但是,李煜除了向宋朝皇帝謙卑表示“自出膠癢,心疏利祿,被父兄之蔭育,樂日月以優遊,思追巢許之餘塵,遠慕夷齊之高義”,一味示弱,無其他實際作為。


    本應趁著登基之初在臣民麵前立威立信的他,錯過了最好的機遇。之後,北宋逐一進攻江南諸國時,南唐又錯過了與他國結盟的良機,甚至落井下石,奉趙匡胤之命,寫信勸說南漢皇帝投降。等北宋軍隊兵臨城下,李煜又火急火燎地給吳越國王寫信,請他不要和北宋一起進攻南唐,信中言:“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一旦今天子易地封賞,王亦大梁一布衣爾!”此時他終於明白了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南唐在“朝來寒雨晚來風”的政治氛圍中,再無逆轉的時機,就像在風雨中飄搖隕落的殘花,再難重上枝頭。


    見落花而感慨自己的身世,最典型的非林黛玉莫屬。這位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見花謝生感嘆,一曲《葬花詞》,滿是淒涼意,其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幾句,雖不及“太匆匆”三字短促緊迫,但身世飄零的意味,顯較《相見歡》要為濃烈。


    但這正是李煜的高明處。眼見殘紅遍地,他的感慨已不僅僅局限於自己的身世。在“幾時重”這聲絕望呼號後,李煜拋開落花,也從身世際遇中跳脫出來,情感升華為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驟添幾分豪情與悲壯。


    猶豫和怯懦是李煜在亡國前表現出的典型性格。在亡國後,他雖多了些寄不快於詩詞的勇氣,偶爾還會觸怒宋朝皇帝,多數時候還是表達得相當隱晦。他把個人情懷寄托在惜春悲花中,道出風雨無情,人生無奈。這種“無奈”的剖白,卻不同於此前的怯懦,有一絲看透世事的通達。春來春去沒人能夠阻止,除了懷著一份惋惜接受,還能有什麽別的辦法?北宋太平宰相晏殊有兩句頗為著名的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對光陰難留,好景不常在無奈,實是人類共通的情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溪並收藏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