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他的生活已大不如前,但仍偶爾有歌舞之娛,“笙歌未散尊罍在”可視為佐證。不過,另有學者認為“笙歌”句其實是李煜的回憶,他的痛苦無以言表,隻有當思緒被春風牽引回南唐時,才能得到暫時解脫。依稀間,笙歌美酒、如玉佳人又出現在眼前。想起在金陵時,每逢冰雪消融的初春,他都會早早命人備下迎春的宴席。席間佳人笑靨如花,君臣文採風流,歌聲、笑聲、羯鼓聲響成一片。盎然春意仿佛都變成了跳動的音符,為生命華章增色添彩。
現在,初春所代表的希望與勃勃生機不再是李煜生命的主旋律。他的生活裏,隻有“燭明香暗畫樓深”的冰冷晦暗。
已經入夜,燭光閃爍不定,薰香即將燃盡。夜色深沉,一片寂靜,現實的一切提醒著想要逃避的李煜:這裏已不是南唐後宮。
據記載,“李後主宮中未嚐點燭,每至夜則懸大寶珠,光照一室如日中”,可謂極盡奢華。除此以外,僅在李煜和小周後的寢殿裏,焚香用具就多達幾十種,香料也都是特製而成。其中的一種香料,取不同重量的丁香、檀香、麝香、甲香等,細細研成粉末,再以梨汁調勻,用文火烘幹,經數道複雜工序才能完成。
如此還不夠,人工香料不及自然中的花香清新,於是李煜令人在宮殿裏廣植花苗,甚至命花匠想方設法,在宮殿牆壁、柱子、房樑上也種滿花卉,並將宮殿命名為“錦洞天”。
在充斥著各種香味的南唐後宮,李煜如醉如仙,恍然不知人間幾何。然俱往昔,如今所居之地,不但沒有“錦洞天”的一分奢華,他甚至窘迫到連日常開銷也一度捉襟見肘。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李煜出城投降時,見到了宋軍主帥曹彬。曹彬不僅對李煜待之以禮,還善意提醒他:“你到了汴京之後,俸祿並不多。我勸你還是回宮多帶些金銀,以備日後之需。不然等我下令封存了宮中府庫,把金銀財寶清點入冊後,一絲一毫都不能妄動了。”後來,曹彬還派了士兵幫李煜搬運東西。但李煜正沉浸在亡國之痛裏,他從曹彬話中捕捉到的信息,便是北宋皇帝不會殺他。魂不守舍中,他隻是倉促潦草收拾,顯然辜負了曹彬的一片苦心。
曹彬的預料果然應驗。北宋朝廷所給的俸祿,無異於施捨,根本不夠他的日常支出。不得已,習慣了奢侈生活的李煜隻好幾次三番上表,請求北宋皇帝多多關照。貴為帝王時,他必然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必須為五鬥米折腰。但為了在這燭明香暗的畫樓深處活得更舒服也更體麵,他丟棄尊嚴,如同一個卑微的乞丐。
這一刻,哪還見半分帝王的風發意氣?生機勃勃的春日裏,隻見垂垂老矣的詞人,兩相對照,徒增傷感。
初春是美的,昂揚的,充滿激情的,卻被李煜賞出了淒涼況味,並非全是老之將至使然。唐代有文學家韓愈,在近花甲之年,還以兩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把初春之美寫得有滋有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年過五旬的韓愈,遊興不亞於少年,這與他當時的境況有很大關係。因平亂有功,韓愈被封為吏部侍郎,攀上了仕途頂峰,這才有“年少逐春心”。年不到四十歲的李煜,每日被國恨家仇折磨,忍受著屈辱與恐懼,其心情怎能與在人生坦途上行進的韓愈相比呢?他尋春無心情,甚至早生華髮,都是愁緒所致。
李白有詩雲:“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杜甫也有“艱難困苦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名句,白居易在其詩作《嘆發落》中也說:“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不隻有歲月能將青絲化作白髮,潦倒的生活和沉重的心事,依然催老年華。
不知何時,清霜殘雪已染白李煜的鬢角。他本值壯年,但沈腰潘鬢,朝朝暮暮消磨無事。昔日風流帝王,今朝窮愁老態,真是世事翻轉,人生無定。
從來心願與身違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待月池台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
如果說李煜曾對自己的人生做過總結,那麽,這首《浣溪沙》大概就是他的全部心曲了。天教心願與身違的無奈,是對無常生命的啼血控訴。如轉燭,似飄蓬,必是一段難以言說的身世。
“轉燭”最早見於杜甫的古詩《佳人》,中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兩句,道破世事艱辛。未曾識幹戈的李煜曾在祖父膝下承歡、和父親詩詞唱和,與大周後攜手種梅,與小周後畫堂幽會。更多時候,他盡情展示出絕代風華,即使兵戎迫近,也不肯從偏安迷夢中醒來。然而,一朝烽火起,國門破,這個經歷了半生浮華,被江南暖風濕雨哺育出的江南貴公子,就像杜甫筆下在戰爭中失去父兄的佳人,自此以後零落無依,才知人間苦難的滋味。
蓬草和蠟燭一樣,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蓬葉形似柳葉,花色潔白,一旦過了生長季就會迅速枯萎,且與根部斷開,遇風飛旋。亡國後被幽禁在汴京的李煜,根在江南,人在北地。他還不及飛蓬幸運,蓬草至少會待花開枯萎後才與根斷絕,李煜卻是壯年時就因戰爭迅速憔悴,就像一株正在花期的植物,受盡風雨摧殘,又被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方土壤生存。
現在,初春所代表的希望與勃勃生機不再是李煜生命的主旋律。他的生活裏,隻有“燭明香暗畫樓深”的冰冷晦暗。
已經入夜,燭光閃爍不定,薰香即將燃盡。夜色深沉,一片寂靜,現實的一切提醒著想要逃避的李煜:這裏已不是南唐後宮。
據記載,“李後主宮中未嚐點燭,每至夜則懸大寶珠,光照一室如日中”,可謂極盡奢華。除此以外,僅在李煜和小周後的寢殿裏,焚香用具就多達幾十種,香料也都是特製而成。其中的一種香料,取不同重量的丁香、檀香、麝香、甲香等,細細研成粉末,再以梨汁調勻,用文火烘幹,經數道複雜工序才能完成。
如此還不夠,人工香料不及自然中的花香清新,於是李煜令人在宮殿裏廣植花苗,甚至命花匠想方設法,在宮殿牆壁、柱子、房樑上也種滿花卉,並將宮殿命名為“錦洞天”。
在充斥著各種香味的南唐後宮,李煜如醉如仙,恍然不知人間幾何。然俱往昔,如今所居之地,不但沒有“錦洞天”的一分奢華,他甚至窘迫到連日常開銷也一度捉襟見肘。
《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李煜出城投降時,見到了宋軍主帥曹彬。曹彬不僅對李煜待之以禮,還善意提醒他:“你到了汴京之後,俸祿並不多。我勸你還是回宮多帶些金銀,以備日後之需。不然等我下令封存了宮中府庫,把金銀財寶清點入冊後,一絲一毫都不能妄動了。”後來,曹彬還派了士兵幫李煜搬運東西。但李煜正沉浸在亡國之痛裏,他從曹彬話中捕捉到的信息,便是北宋皇帝不會殺他。魂不守舍中,他隻是倉促潦草收拾,顯然辜負了曹彬的一片苦心。
曹彬的預料果然應驗。北宋朝廷所給的俸祿,無異於施捨,根本不夠他的日常支出。不得已,習慣了奢侈生活的李煜隻好幾次三番上表,請求北宋皇帝多多關照。貴為帝王時,他必然做夢也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必須為五鬥米折腰。但為了在這燭明香暗的畫樓深處活得更舒服也更體麵,他丟棄尊嚴,如同一個卑微的乞丐。
這一刻,哪還見半分帝王的風發意氣?生機勃勃的春日裏,隻見垂垂老矣的詞人,兩相對照,徒增傷感。
初春是美的,昂揚的,充滿激情的,卻被李煜賞出了淒涼況味,並非全是老之將至使然。唐代有文學家韓愈,在近花甲之年,還以兩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把初春之美寫得有滋有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
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年過五旬的韓愈,遊興不亞於少年,這與他當時的境況有很大關係。因平亂有功,韓愈被封為吏部侍郎,攀上了仕途頂峰,這才有“年少逐春心”。年不到四十歲的李煜,每日被國恨家仇折磨,忍受著屈辱與恐懼,其心情怎能與在人生坦途上行進的韓愈相比呢?他尋春無心情,甚至早生華髮,都是愁緒所致。
李白有詩雲:“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杜甫也有“艱難困苦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名句,白居易在其詩作《嘆發落》中也說:“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先衰。”不隻有歲月能將青絲化作白髮,潦倒的生活和沉重的心事,依然催老年華。
不知何時,清霜殘雪已染白李煜的鬢角。他本值壯年,但沈腰潘鬢,朝朝暮暮消磨無事。昔日風流帝王,今朝窮愁老態,真是世事翻轉,人生無定。
從來心願與身違
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天教心願與身違。??待月池台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
如果說李煜曾對自己的人生做過總結,那麽,這首《浣溪沙》大概就是他的全部心曲了。天教心願與身違的無奈,是對無常生命的啼血控訴。如轉燭,似飄蓬,必是一段難以言說的身世。
“轉燭”最早見於杜甫的古詩《佳人》,中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兩句,道破世事艱辛。未曾識幹戈的李煜曾在祖父膝下承歡、和父親詩詞唱和,與大周後攜手種梅,與小周後畫堂幽會。更多時候,他盡情展示出絕代風華,即使兵戎迫近,也不肯從偏安迷夢中醒來。然而,一朝烽火起,國門破,這個經歷了半生浮華,被江南暖風濕雨哺育出的江南貴公子,就像杜甫筆下在戰爭中失去父兄的佳人,自此以後零落無依,才知人間苦難的滋味。
蓬草和蠟燭一樣,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蓬葉形似柳葉,花色潔白,一旦過了生長季就會迅速枯萎,且與根部斷開,遇風飛旋。亡國後被幽禁在汴京的李煜,根在江南,人在北地。他還不及飛蓬幸運,蓬草至少會待花開枯萎後才與根斷絕,李煜卻是壯年時就因戰爭迅速憔悴,就像一株正在花期的植物,受盡風雨摧殘,又被連根拔起,移植到另一方土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