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沉重心事幾何,看他鬢角白髮便知;前途來路何如,隻如青山茫茫難辨。若有幸將心靈遁入這一片清幽世界,倒是一種解脫。然而現實總把美夢打碎,又把心誌磨平,似乎唯有如此,才不辜負它那“殘酷”的惡名。
既然已不能再如年輕時候,全身心地淪陷於歡樂的懷抱,李煜便嚐試尋找一片安逸之所,反正世上之事件件惹人煩惱,那就樁樁都是閑事。後世有高僧無門慧開禪師有詩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風花雪月當然並非這首詩的主旨,慧開禪師不過是在以此開導世人,莫要陷入煩惱的泥淖中而不知自救。道理固然是對的,會讓人禁不住連連點頭稱是,可要真正做到放下閑事,談何容易。連參禪禮佛日久的李煜也達不到此般境界,隻能以隱遁之語自我寬慰,假裝自己已超過物外罷了。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他已將來生托寄於一片茫茫空林,縱然穿行這寂寂林中,耳邊無蟲語,腳下無花開,也不覺多麽孤單可怕,因為還有那瑩瑩冰雪在陽光不能抵達之處靜靜相待。它如玉純潔如雲白皙,這一派澄淨氣象,足以濾去內心煩憂。長路漫漫無人相伴如何,前途杳杳無人等候又如何,他不懼獨自行走,終有一日,定能抵達那遠離滾滾紅塵之處。
萬事虛空,一切如夢。這種冷冷清清的調子,雖與江南的和風暖日、微風細雨並不契合,卻道出了李煜在山河飄搖風雨欲來之時的悽苦心境。
如《開元樂》一樣富有禪味的,另有一首《三台令》,也有人稱是李煜所作。
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細細咂摸,這首詞中的冷清氛圍與前首詞極為相似。又是一個輾轉難眠的漫漫長夜,時而響起的更漏聲更是讓失眠人隨時保持著清醒,李煜索性披衣下榻,走出了寢宮。
寢殿周圍遍植竹子,春日見新筍嫩綠,夏日聽竹海泛濤,可眼下秋天一到,黃綠的苦竹瑟瑟搖晃,終究抖不落秋的涼意。清冷月光照著秋竹,光影斑駁間似有一季時光流淌而過。追不回的時光,追不回的快樂,在夜風呼嘯敲打窗戶的雜亂聲響裏,儼然已成為前世記憶。
無論他多麽渴望超脫於紅塵,在現世獲得清淨與自由,眼前仍隻有淒淒寒月泛著冷光,耳邊仍隻是嘹唳風聲驚擾一秋。那黯淡月光,一如南唐黯淡的前途;那悽厲風聲,仿佛就是北宋軍隊的號角。
南唐江河日下,李煜卻全無鬥誌。他沐浴更衣,焚香禮佛,在繚繞檀香中把木魚敲打得“嗒嗒”有聲。卻也不知,當這木魚聲止歇時,會是雲開霧散、柳暗花明,還是一墜深淵。
櫻桃落處,子規正夜啼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畫簾珠箔,惆悵卷金泥。??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臨江仙
975年的初夏一日,李煜忽然對吟詩作詞、參禪禮佛都沒了興致,想到城樓上巡視一番,探看他的萬千子民和三千裏山河。
自從和北宋開戰以來,他一直憂心前線戰況。不久前,最得他寵信的大臣張洎上奏,稱北宋軍隊即將消耗殆盡,驅逐敵人指日可待。想到此後再不用忍受臣服北宋的屈辱,綿軟的李煜忽然也生了些壯誌雄心。但他沒想到,登樓後並未聽到南唐子民的歡呼聲,也沒感受到南唐將士在大捷將至前的高昂士氣。戰旗獵獵作響,李煜探身一望,隻見城樓下視線所及處,所有旗幟上,無非“趙”“宋”二字。
直到這一刻,他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騙他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執掌兵權的皇甫繼勛,另一個是負責內政的張洎。
皇甫繼勛是南唐名將皇甫暉的兒子。皇甫暉是李璟時代的將領,屢建軍功,後兵敗,被當時還是後周大將的趙匡胤俘虜。皇甫暉寧死不降,最後因傷重死在異鄉。就像李昪當年曾叱吒江南,其後人不過是李璟、李煜之類的政治懦夫,皇甫繼勛也沒能繼承其父的錚錚傲骨,眼看宋軍來犯,他日日盼著李煜早日投降,言必稱宋軍如何強大。後來,皇甫繼勛和張洎串通,封鎖前線消息。為避免李煜詢問,他假意推說軍務繁忙,躲避不朝。
張洎隱瞞軍情的出發點不同於皇普繼勛,在南唐大臣中,張洎是強硬的抵抗派。但在李煜身邊多年,張洎深知國主懦弱的脾性,若把前線戰事不利的消息上奏,他怕會動搖李煜好不容易才堅定下來的抵抗決心。
974年10月,宋軍渡過長江,兵臨金陵城下。次年2月,宋軍攻克金陵外圍工事,開始圍城,國主李煜竟渾然不覺。
等他察覺時,為時已晚。金陵城已經無險可守,江山危在旦夕。城樓上的李煜欲哭無淚,放眼望去,隻見櫻桃已落,不知何時竟已暮春。
“櫻桃”二字並非首次出現在李煜詞裏。昔日他曾流連在美人“繡床斜倚嬌無那”的柔媚中,迷失在其“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挑逗裏,“櫻桃”被用來形容女子紅潤的嘴唇,“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真是勾魂攝魄。
櫻花幾度開又落,此番詞中再現“櫻桃”,不僅“櫻桃”落盡,連帝王生活也不再有往日的艷麗色澤。李煜也終於暫別聲色之聯想,而是想起了“櫻桃”代表的更深含義。
既然已不能再如年輕時候,全身心地淪陷於歡樂的懷抱,李煜便嚐試尋找一片安逸之所,反正世上之事件件惹人煩惱,那就樁樁都是閑事。後世有高僧無門慧開禪師有詩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風花雪月當然並非這首詩的主旨,慧開禪師不過是在以此開導世人,莫要陷入煩惱的泥淖中而不知自救。道理固然是對的,會讓人禁不住連連點頭稱是,可要真正做到放下閑事,談何容易。連參禪禮佛日久的李煜也達不到此般境界,隻能以隱遁之語自我寬慰,假裝自己已超過物外罷了。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他已將來生托寄於一片茫茫空林,縱然穿行這寂寂林中,耳邊無蟲語,腳下無花開,也不覺多麽孤單可怕,因為還有那瑩瑩冰雪在陽光不能抵達之處靜靜相待。它如玉純潔如雲白皙,這一派澄淨氣象,足以濾去內心煩憂。長路漫漫無人相伴如何,前途杳杳無人等候又如何,他不懼獨自行走,終有一日,定能抵達那遠離滾滾紅塵之處。
萬事虛空,一切如夢。這種冷冷清清的調子,雖與江南的和風暖日、微風細雨並不契合,卻道出了李煜在山河飄搖風雨欲來之時的悽苦心境。
如《開元樂》一樣富有禪味的,另有一首《三台令》,也有人稱是李煜所作。
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細細咂摸,這首詞中的冷清氛圍與前首詞極為相似。又是一個輾轉難眠的漫漫長夜,時而響起的更漏聲更是讓失眠人隨時保持著清醒,李煜索性披衣下榻,走出了寢宮。
寢殿周圍遍植竹子,春日見新筍嫩綠,夏日聽竹海泛濤,可眼下秋天一到,黃綠的苦竹瑟瑟搖晃,終究抖不落秋的涼意。清冷月光照著秋竹,光影斑駁間似有一季時光流淌而過。追不回的時光,追不回的快樂,在夜風呼嘯敲打窗戶的雜亂聲響裏,儼然已成為前世記憶。
無論他多麽渴望超脫於紅塵,在現世獲得清淨與自由,眼前仍隻有淒淒寒月泛著冷光,耳邊仍隻是嘹唳風聲驚擾一秋。那黯淡月光,一如南唐黯淡的前途;那悽厲風聲,仿佛就是北宋軍隊的號角。
南唐江河日下,李煜卻全無鬥誌。他沐浴更衣,焚香禮佛,在繚繞檀香中把木魚敲打得“嗒嗒”有聲。卻也不知,當這木魚聲止歇時,會是雲開霧散、柳暗花明,還是一墜深淵。
櫻桃落處,子規正夜啼
櫻桃落盡春歸去,蝶翻金粉雙飛。子規啼月小樓西,畫簾珠箔,惆悵卷金泥。??別巷寂寥人散後,望殘菸草低迷。爐香閑裊鳳凰兒。空持羅帶,回首恨依依。
——臨江仙
975年的初夏一日,李煜忽然對吟詩作詞、參禪禮佛都沒了興致,想到城樓上巡視一番,探看他的萬千子民和三千裏山河。
自從和北宋開戰以來,他一直憂心前線戰況。不久前,最得他寵信的大臣張洎上奏,稱北宋軍隊即將消耗殆盡,驅逐敵人指日可待。想到此後再不用忍受臣服北宋的屈辱,綿軟的李煜忽然也生了些壯誌雄心。但他沒想到,登樓後並未聽到南唐子民的歡呼聲,也沒感受到南唐將士在大捷將至前的高昂士氣。戰旗獵獵作響,李煜探身一望,隻見城樓下視線所及處,所有旗幟上,無非“趙”“宋”二字。
直到這一刻,他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騙他的人有兩個,一個是執掌兵權的皇甫繼勛,另一個是負責內政的張洎。
皇甫繼勛是南唐名將皇甫暉的兒子。皇甫暉是李璟時代的將領,屢建軍功,後兵敗,被當時還是後周大將的趙匡胤俘虜。皇甫暉寧死不降,最後因傷重死在異鄉。就像李昪當年曾叱吒江南,其後人不過是李璟、李煜之類的政治懦夫,皇甫繼勛也沒能繼承其父的錚錚傲骨,眼看宋軍來犯,他日日盼著李煜早日投降,言必稱宋軍如何強大。後來,皇甫繼勛和張洎串通,封鎖前線消息。為避免李煜詢問,他假意推說軍務繁忙,躲避不朝。
張洎隱瞞軍情的出發點不同於皇普繼勛,在南唐大臣中,張洎是強硬的抵抗派。但在李煜身邊多年,張洎深知國主懦弱的脾性,若把前線戰事不利的消息上奏,他怕會動搖李煜好不容易才堅定下來的抵抗決心。
974年10月,宋軍渡過長江,兵臨金陵城下。次年2月,宋軍攻克金陵外圍工事,開始圍城,國主李煜竟渾然不覺。
等他察覺時,為時已晚。金陵城已經無險可守,江山危在旦夕。城樓上的李煜欲哭無淚,放眼望去,隻見櫻桃已落,不知何時竟已暮春。
“櫻桃”二字並非首次出現在李煜詞裏。昔日他曾流連在美人“繡床斜倚嬌無那”的柔媚中,迷失在其“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的挑逗裏,“櫻桃”被用來形容女子紅潤的嘴唇,“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真是勾魂攝魄。
櫻花幾度開又落,此番詞中再現“櫻桃”,不僅“櫻桃”落盡,連帝王生活也不再有往日的艷麗色澤。李煜也終於暫別聲色之聯想,而是想起了“櫻桃”代表的更深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