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上另有垂釣者,餌食下水,卻不為釣魚。他們便是薑太公和嚴子陵。
薑太公漸近古稀時,用直鉤在磻溪垂釣,釣到他的伯樂周文王,得以大展宏圖,留下“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千古佳話。嚴子陵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窗,幼年交好。劉秀登基後,多次請嚴子陵入朝為官,但嚴子陵隱居山水,垂釣終老,後人贊道:“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之所以提及這兩位古人,實是因為這一枚釣鉤上的因緣際會,讓人無法看透。
薑子牙垂釣,求的是機遇,種種舉動,都是有意為之。李煜後來也得到了一個機會,他寄情山水以求自保,免遭弘冀迫害。弘冀不幸病亡,李煜意外地被立為儲君,然後君臨南唐,最終又亡國被俘。幸與不幸,誰也說不清。於他而言,這一切都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嚴子陵垂釣,求的是名,不過他是無意為之,便留下了高風亮節的美譽。李煜殫精竭慮,也是求名,一個“無所為,不作為”的惡名,以求在弘冀的戒心中全身而退。事實上,最後他不退反進,以至於到達了自己無法掌控的地方。於是,泛舟湖上,隻是一場秀而已,哪有真正的自由!
自由,要麽抗爭而得,要麽徹悟而得。但包括李煜在內的諸多文人,大多徘徊於兩者之間,隱逸之樂,不過是他們鏡花水月般的念想。
誰言天家無親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謝新恩
從善是李煜一母同胞的弟弟,為人很有些度量,尤其喜歡武功,與終日流連詩詞歌舞的李煜不同,他很想有一番作為。昔日太子弘冀為人好猜忌,從善隻好按捺著覬覦皇位的野心。
弘冀病故後,在世的眾皇子中李煜年齡最長。按照儲君“立長”的傳統,當時還叫從嘉的李煜成為東宮新主的人選,頗受李璟青睞。從善不甘,其擁護者紛紛開始活動,大臣鍾謨甚至直接上書,批評李煜“器輕誌放,無人君度”,向李璟推薦從善。但李璟決心已定,於是將鍾謨貶官,立李煜為太子。從善仍未死心,直到李璟去世後李煜即位前,他還偷偷打聽遺詔的內容。
從善之心,可謂昭然。
為奪皇位,秦有二世矯詔殺害兄長,唐有玄武門兄弟相殘,宋有燭光斧影之說,及至清代康熙朝,更有九王奪嫡的倫常悲劇。皇位未定時你爭我奪,登上皇位後要鞏固皇權,同為“天家血脈”的兄弟首當其衝,就成了必須要防範的人。權勢誘惑下,手足情常常不堪一擊,甚至連父子倫常都脆弱得令人心驚。楚穆王、隋煬帝弒父奪位的醜行遺臭萬年,而叛亂不成反被誅殺的皇子也不在少數。最是無情帝王家,夫妻緣、父子情、兄弟義,世上最親密的親情,在這裏變得淡漠。
但李煜卻顯得有些例外。天生仁厚的他,並未想過和兄弟們爭奪皇位,昔日在太子弘冀步步緊逼下,他選擇寄情書畫與山水,不願和兄長發生衝突。後來從善諸多行為已逾越了臣子本分,即便有人揭發,李煜卻沒有放在心上,還封從善為韓王,後改為鄭王,一直恩遇有加。
在幾個弟弟麵前,李煜並不喜歡扮起君王的角色,他更像一位慈愛的兄長。從善入宋不歸,讓他萬分惦念。
南唐在北宋的虎視眈眈中掙紮喘息,李煜也少了玩樂的興致,連教坊內的歌舞也停了數日。見李煜終日悶悶不樂,大臣們聯名上奏,請求罷朝一日,登高賞菊,吟詠助興。春日尋春秋日賞菊,本是李煜熱衷的活動,但這一天,偏偏是重陽佳節。
關於重陽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九月九日最初是大宴賓朋、親戚相會的日子,人們多在這一天賞菊飲酒,魏晉後逐漸成為習俗。到了唐代,重陽日才成為正式的節日,舉家團圓,登高、賞菊、插茱萸等民俗盛行。
但凡此類節日,遊子心中都會多三分酸楚。把這種感情表達得最酣暢淋漓的,當屬唐代王維,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遊子心境表達得入木三分。
漂泊在外的遊子思念家鄉親人,家中人對行客何嚐不是牽腸掛肚。每逢佳節倍思親,對獨自客居汴京的從善,李煜十分牽掛;想必獨在異鄉的從善,也會想起金陵城裏的親人。
同樣的思念,不一樣的心情。思念來襲時,李煜和從善都覺痛苦,但李煜身邊有小周後軟語溫存,有其他兄弟相伴左右,還有朝臣爭相勸慰,從善卻是孤零零身處虎狼之地,連心事也無人傾訴。百感交集下,李煜曾寫下一篇《卻登高賦》: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復關兮睇予目,原有鴒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洏。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於戲噫嘻、爾之告我,曾非所宜。
賦中情狀,令人動容:國家時局艱難,任憑我望斷天涯路,昔日相伴左右的七弟也不能歸來。南唐終日冷風淒淒,我終日以淚洗麵。心緒被萬千愁絲纏繞,對所有事都失了興致,無法高興起來。大臣們勸我登高尋樂,恐怕這並非忘憂之策吧!
薑太公漸近古稀時,用直鉤在磻溪垂釣,釣到他的伯樂周文王,得以大展宏圖,留下“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千古佳話。嚴子陵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窗,幼年交好。劉秀登基後,多次請嚴子陵入朝為官,但嚴子陵隱居山水,垂釣終老,後人贊道:“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之所以提及這兩位古人,實是因為這一枚釣鉤上的因緣際會,讓人無法看透。
薑子牙垂釣,求的是機遇,種種舉動,都是有意為之。李煜後來也得到了一個機會,他寄情山水以求自保,免遭弘冀迫害。弘冀不幸病亡,李煜意外地被立為儲君,然後君臨南唐,最終又亡國被俘。幸與不幸,誰也說不清。於他而言,這一切都是無心插柳的結果。
嚴子陵垂釣,求的是名,不過他是無意為之,便留下了高風亮節的美譽。李煜殫精竭慮,也是求名,一個“無所為,不作為”的惡名,以求在弘冀的戒心中全身而退。事實上,最後他不退反進,以至於到達了自己無法掌控的地方。於是,泛舟湖上,隻是一場秀而已,哪有真正的自由!
自由,要麽抗爭而得,要麽徹悟而得。但包括李煜在內的諸多文人,大多徘徊於兩者之間,隱逸之樂,不過是他們鏡花水月般的念想。
誰言天家無親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謝新恩
從善是李煜一母同胞的弟弟,為人很有些度量,尤其喜歡武功,與終日流連詩詞歌舞的李煜不同,他很想有一番作為。昔日太子弘冀為人好猜忌,從善隻好按捺著覬覦皇位的野心。
弘冀病故後,在世的眾皇子中李煜年齡最長。按照儲君“立長”的傳統,當時還叫從嘉的李煜成為東宮新主的人選,頗受李璟青睞。從善不甘,其擁護者紛紛開始活動,大臣鍾謨甚至直接上書,批評李煜“器輕誌放,無人君度”,向李璟推薦從善。但李璟決心已定,於是將鍾謨貶官,立李煜為太子。從善仍未死心,直到李璟去世後李煜即位前,他還偷偷打聽遺詔的內容。
從善之心,可謂昭然。
為奪皇位,秦有二世矯詔殺害兄長,唐有玄武門兄弟相殘,宋有燭光斧影之說,及至清代康熙朝,更有九王奪嫡的倫常悲劇。皇位未定時你爭我奪,登上皇位後要鞏固皇權,同為“天家血脈”的兄弟首當其衝,就成了必須要防範的人。權勢誘惑下,手足情常常不堪一擊,甚至連父子倫常都脆弱得令人心驚。楚穆王、隋煬帝弒父奪位的醜行遺臭萬年,而叛亂不成反被誅殺的皇子也不在少數。最是無情帝王家,夫妻緣、父子情、兄弟義,世上最親密的親情,在這裏變得淡漠。
但李煜卻顯得有些例外。天生仁厚的他,並未想過和兄弟們爭奪皇位,昔日在太子弘冀步步緊逼下,他選擇寄情書畫與山水,不願和兄長發生衝突。後來從善諸多行為已逾越了臣子本分,即便有人揭發,李煜卻沒有放在心上,還封從善為韓王,後改為鄭王,一直恩遇有加。
在幾個弟弟麵前,李煜並不喜歡扮起君王的角色,他更像一位慈愛的兄長。從善入宋不歸,讓他萬分惦念。
南唐在北宋的虎視眈眈中掙紮喘息,李煜也少了玩樂的興致,連教坊內的歌舞也停了數日。見李煜終日悶悶不樂,大臣們聯名上奏,請求罷朝一日,登高賞菊,吟詠助興。春日尋春秋日賞菊,本是李煜熱衷的活動,但這一天,偏偏是重陽佳節。
關於重陽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曹丕的《九日與鍾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九月九日最初是大宴賓朋、親戚相會的日子,人們多在這一天賞菊飲酒,魏晉後逐漸成為習俗。到了唐代,重陽日才成為正式的節日,舉家團圓,登高、賞菊、插茱萸等民俗盛行。
但凡此類節日,遊子心中都會多三分酸楚。把這種感情表達得最酣暢淋漓的,當屬唐代王維,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把“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遊子心境表達得入木三分。
漂泊在外的遊子思念家鄉親人,家中人對行客何嚐不是牽腸掛肚。每逢佳節倍思親,對獨自客居汴京的從善,李煜十分牽掛;想必獨在異鄉的從善,也會想起金陵城裏的親人。
同樣的思念,不一樣的心情。思念來襲時,李煜和從善都覺痛苦,但李煜身邊有小周後軟語溫存,有其他兄弟相伴左右,還有朝臣爭相勸慰,從善卻是孤零零身處虎狼之地,連心事也無人傾訴。百感交集下,李煜曾寫下一篇《卻登高賦》: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復關兮睇予目,原有鴒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躑躅兮淚漣洏。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於戲噫嘻、爾之告我,曾非所宜。
賦中情狀,令人動容:國家時局艱難,任憑我望斷天涯路,昔日相伴左右的七弟也不能歸來。南唐終日冷風淒淒,我終日以淚洗麵。心緒被萬千愁絲纏繞,對所有事都失了興致,無法高興起來。大臣們勸我登高尋樂,恐怕這並非忘憂之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