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無限江山,一晌貪歡——詞帝李煜的悲情人生 作者:木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他一同迷失的,還有整個南唐朝廷。
《資治通鑑》有言曰:“楚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吳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說的是上行下效之害。可惜李煜早生了些年頭,無緣得見司馬光對君主的勸諫。正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個南唐朝廷被詩詞和歌舞籠罩,文人無謀,武士無誌,表麵繁華至極,背後隱憂重重。
故而,小小南唐的旖旎宮廷,算不得是英雄塚。
在那些歌舞昇平的年華裏,李煜對皇位甘之如飴。他貪戀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能帶來的諸多特權,並選擇對帝王的責任置之不理。難怪史書評價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才子李煜掌舵南唐,或許是他的不幸。然與之相比,南唐子民卻更加不幸。當他在大好晨光裏逗弄佳人、拈花聽鼓的時候,趙氏的兵卒已磨刀霍霍。
有人或許要為李煜辯解:不恤政事不上早朝,李煜並非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隻要向前追溯二百年,便有唐玄宗有過之而無不及。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揭了這位帝王的短: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早已爛熟。李隆基與李煜這兩位君王,同樣“不早朝”,同樣夜以繼日沉溺於政務之外,同樣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安史之亂起,六軍不發,唐玄宗眼睜睜地看著寵妃“宛轉娥眉馬前死”,卻“掩麵救不得”,隻落得“此恨綿綿無絕期”。愛情支離破碎,盛唐也隨之一併成了說書人嘴裏的往事。
帝國在玄宗手中由盛轉衰,相較而言,李煜則失去的更多。當他手擎白幡向宋軍投降時,不僅失去了“三千裏山河”和深愛的女人,還有為君的尊嚴、為人的自由。
歷史不止一次證明,不管是因為女人,還是因為其他和朝政不相關的興趣,但凡荒廢政務者,大多會被歷史荒廢,成為一卷汗青中灰暗的一筆。
後人說唐玄宗是被女人所誤,其實,這位“開元盛世”的開創者,隻不過是把自己從“應做”之事中解脫出來,放縱任性地投入到“想做”的事情裏。他是被放縱吞噬的。
李煜則與他不同。享樂是人之天性,而奮發圖強則需後天磨礪。李煜被極具文人氣質的父親教育長大,在他為一首詞的韻腳緊鎖眉頭時,沒有人教過他怎樣去做好一個皇帝。他是被無知戕害的。
他懵懂無知地過著他理想的生活。這種紅日升而不起,佳人舞而心醉的日子,被斥為奢靡無度,或許能夠和杜甫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相對照,成為極樂與地獄的範本。然而,很多人像明代文學家楊升庵一樣,疾言厲色地“譏其忒富貴耶”,但論詞章,又贊其豪華妍麗,甚至引為“絕唱”。
帝王的狂歡不是一日,也不是一夜,而是夜以繼日;宮殿裏的宴樂,不在一處,而在多處,甚至,整個宮廷都迷失在了簫鼓齊奏的歌舞昇平裏。詞裏前後呼應,帝王生活之放縱無度,可見一斑。
日頭是紅燦燦的,獸炭是帶著薰香的;簫鼓一曲曲,蕩漾了心神;美酒一樽樽,已染醉了靈魂。李煜眼中的宮廷生活,說得文雅些,恰似一桌色美香濃味鮮的珍饈美饌。先哲們說盡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可嘆李煜卻不懂。
值此美景,麵對佳人,耳聞仙樂,不沉醉,難;抽身而退,更難。
難怪李煜醉了。
寂寞宮廷裏的奢侈愛情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玉樓春
有一種美麗叫天生麗質,有一種俗氣叫濃妝艷抹。那不施粉黛、肌膚嫩白如雪的美人兒,在魚貫而入的嬪妃和宮女的簇擁下,愈發顯得高貴脫俗。
她,便是李煜的髮妻大周後。
後宮佳麗三千,唯獨她,不需靠脂粉討得君王的垂青。把她和李煜牽在一起的那根紅線,名曰愛情。在與權勢難脫幹係的寂寞宮廷裏,愛情是件奢侈品。便是李煜和大周後最初的結合,多少也沾了些權力的影子。
那一年,她十九歲,他十八歲,一個是開國功臣之女,一個是當今君王的血脈,年齡相若,門戶相當,君父指婚,不論他們中的哪一個,都不能也不敢搖頭。
之後,愛情的種子在兩個年輕人心頭迅速發芽並茁壯成長。這金風玉露相逢的歡愉,源自她仰慕他學富五車,他愛她秀美多才。青春易逝,容顏易老,才情卻在歲月的踽踽前行中,積澱成了一種醉人的氣質。
大周後就是擁有這種醉人氣質的女人。十八疊《霓裳羽衣曲》,是她給李煜的莫大驚喜。
在《霓裳羽衣曲》奏響南唐深宮前,這樂曲顯現的是一代帝王的大手筆。開元年間,河西節度使楊敬忠把此曲獻給唐玄宗,精通音律、恨不能投身梨園的玄宗親自潤律,使之成為唐代舞曲的集大成之作。
後來,白居易曾作《霓裳羽衣歌》,伴舞者顏如玉、貌傾城,裙色如虹,絲帔如霞,以黃金珊瑚做配飾,聞樂而舞,則長袖翩翩似風中弱柳,裙帶飄飄如天邊流雲;樂曲曼妙,百轉千回,此一刻如白雪簌簌落地之音,突然間聲若遊龍,到高潮處,“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資治通鑑》有言曰:“楚王好劍客,百姓多瘡瘢;吳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說的是上行下效之害。可惜李煜早生了些年頭,無緣得見司馬光對君主的勸諫。正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整個南唐朝廷被詩詞和歌舞籠罩,文人無謀,武士無誌,表麵繁華至極,背後隱憂重重。
故而,小小南唐的旖旎宮廷,算不得是英雄塚。
在那些歌舞昇平的年華裏,李煜對皇位甘之如飴。他貪戀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能帶來的諸多特權,並選擇對帝王的責任置之不理。難怪史書評價他:“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才子李煜掌舵南唐,或許是他的不幸。然與之相比,南唐子民卻更加不幸。當他在大好晨光裏逗弄佳人、拈花聽鼓的時候,趙氏的兵卒已磨刀霍霍。
有人或許要為李煜辯解:不恤政事不上早朝,李煜並非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隻要向前追溯二百年,便有唐玄宗有過之而無不及。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揭了這位帝王的短: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早已爛熟。李隆基與李煜這兩位君王,同樣“不早朝”,同樣夜以繼日沉溺於政務之外,同樣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安史之亂起,六軍不發,唐玄宗眼睜睜地看著寵妃“宛轉娥眉馬前死”,卻“掩麵救不得”,隻落得“此恨綿綿無絕期”。愛情支離破碎,盛唐也隨之一併成了說書人嘴裏的往事。
帝國在玄宗手中由盛轉衰,相較而言,李煜則失去的更多。當他手擎白幡向宋軍投降時,不僅失去了“三千裏山河”和深愛的女人,還有為君的尊嚴、為人的自由。
歷史不止一次證明,不管是因為女人,還是因為其他和朝政不相關的興趣,但凡荒廢政務者,大多會被歷史荒廢,成為一卷汗青中灰暗的一筆。
後人說唐玄宗是被女人所誤,其實,這位“開元盛世”的開創者,隻不過是把自己從“應做”之事中解脫出來,放縱任性地投入到“想做”的事情裏。他是被放縱吞噬的。
李煜則與他不同。享樂是人之天性,而奮發圖強則需後天磨礪。李煜被極具文人氣質的父親教育長大,在他為一首詞的韻腳緊鎖眉頭時,沒有人教過他怎樣去做好一個皇帝。他是被無知戕害的。
他懵懂無知地過著他理想的生活。這種紅日升而不起,佳人舞而心醉的日子,被斥為奢靡無度,或許能夠和杜甫詩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兩相對照,成為極樂與地獄的範本。然而,很多人像明代文學家楊升庵一樣,疾言厲色地“譏其忒富貴耶”,但論詞章,又贊其豪華妍麗,甚至引為“絕唱”。
帝王的狂歡不是一日,也不是一夜,而是夜以繼日;宮殿裏的宴樂,不在一處,而在多處,甚至,整個宮廷都迷失在了簫鼓齊奏的歌舞昇平裏。詞裏前後呼應,帝王生活之放縱無度,可見一斑。
日頭是紅燦燦的,獸炭是帶著薰香的;簫鼓一曲曲,蕩漾了心神;美酒一樽樽,已染醉了靈魂。李煜眼中的宮廷生活,說得文雅些,恰似一桌色美香濃味鮮的珍饈美饌。先哲們說盡了“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可嘆李煜卻不懂。
值此美景,麵對佳人,耳聞仙樂,不沉醉,難;抽身而退,更難。
難怪李煜醉了。
寂寞宮廷裏的奢侈愛情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開,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玉樓春
有一種美麗叫天生麗質,有一種俗氣叫濃妝艷抹。那不施粉黛、肌膚嫩白如雪的美人兒,在魚貫而入的嬪妃和宮女的簇擁下,愈發顯得高貴脫俗。
她,便是李煜的髮妻大周後。
後宮佳麗三千,唯獨她,不需靠脂粉討得君王的垂青。把她和李煜牽在一起的那根紅線,名曰愛情。在與權勢難脫幹係的寂寞宮廷裏,愛情是件奢侈品。便是李煜和大周後最初的結合,多少也沾了些權力的影子。
那一年,她十九歲,他十八歲,一個是開國功臣之女,一個是當今君王的血脈,年齡相若,門戶相當,君父指婚,不論他們中的哪一個,都不能也不敢搖頭。
之後,愛情的種子在兩個年輕人心頭迅速發芽並茁壯成長。這金風玉露相逢的歡愉,源自她仰慕他學富五車,他愛她秀美多才。青春易逝,容顏易老,才情卻在歲月的踽踽前行中,積澱成了一種醉人的氣質。
大周後就是擁有這種醉人氣質的女人。十八疊《霓裳羽衣曲》,是她給李煜的莫大驚喜。
在《霓裳羽衣曲》奏響南唐深宮前,這樂曲顯現的是一代帝王的大手筆。開元年間,河西節度使楊敬忠把此曲獻給唐玄宗,精通音律、恨不能投身梨園的玄宗親自潤律,使之成為唐代舞曲的集大成之作。
後來,白居易曾作《霓裳羽衣歌》,伴舞者顏如玉、貌傾城,裙色如虹,絲帔如霞,以黃金珊瑚做配飾,聞樂而舞,則長袖翩翩似風中弱柳,裙帶飄飄如天邊流雲;樂曲曼妙,百轉千回,此一刻如白雪簌簌落地之音,突然間聲若遊龍,到高潮處,“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