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瓦爾特·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1893—1973),德國共產黨領導人,曾與德國社會民主黨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後來兩黨合併成為了德國統一社會黨。


    [305] 盧修斯·克萊(lucius y,1897—1978),美國陸軍上將,駐德美軍指揮官,曾成功指揮向西柏林運送補給品的空運行動。


    [306] 西歐國家的多邊清算組織,其成立標誌著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開端,1958年為歐洲貨幣協定所取代。


    [307] 艾倫·約翰·珀西瓦爾·泰勒(n john percivale taylor,1906—1990),英國歷史學家。


    [308] 《甦醒的德國》,“二戰”德國軍歌。


    [309] 皮耶羅·斯拉法(piero sraffa,1898—1983),義大利經濟學家。


    [310] 蘇聯間諜組織。


    致謝


    多年來,我搜集了很多有關“二戰”的圖書。我最早買到的是艾倫·約翰·珀西瓦爾·泰勒(a.j.p. taylor)所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1961)和科雷利·巴尼特(correlli bat)所寫的《沙漠將軍》(desert generals)(1962)。我也很幸運地在多家圖書館讀到了更多的書。位於安納托利亞中心的比爾肯特圖書館建造用時很短,但是對我的幫助卻非常大。在英國,倫敦圖書館和劍橋大學圖書館都非常便利,它們讓人身心愉悅,受益無窮。我非常感謝這3家圖書館的館員。我還要感謝我的係主任皮納爾·比爾金(pinar bilgin)博士,以及比爾肯特大學的同事們,你們營造了快樂且高效的氛圍。感謝圖書的出版商,他們是來自basic books圖書出版公司的拉臘·海默特ra heimert)和來自企鵝出版公司的西蒙·溫德爾(simon winder)。我尤其要感謝親切友善又博聞多識的編輯諾曼·麥卡菲(norman macafee)。我的兒子魯珀特·斯通(rupert stone)是這本書的第一位讀者,能得到你的鼓勵,我感到非常高興。


    參考書目


    關於“二戰”的圖書種類非常多,而且不乏精彩之作。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本是約翰·基根(john keegan)所寫的《第二次世界大戰》(the second world war,1990)。這本書對很多軍事術語作了解釋,比如坦克和飛機的設計等。作者的敘述非常清晰,他用精煉的語言描寫了很多發生在陸地、空中和海上的戰役或戰鬥。任何參考書目隻如同滄海一粟。約翰·基根把這一數目限定為50本,其中大部分也是我想列入參考書目的。在這一基礎上,我想我最好能繼續提供50本後來出版的書。在網際網路和機器翻譯的繁榮發展之下,英語圖書已經在數量上具有了壓倒性的優勢,所以確定這50本書要比預想的更加容易。


    13卷本的《德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das deutsche reich und der zweite weltkrieg)是一套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書籍。1990年,該書以《德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german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為名由牛津大學出版社翻譯出版,它的學術性和公正性無可指摘。麥可·伯利(mi插el burleigh)所寫的《道德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史》(moralbat: a history of world war ii,2010)是廣度及深度都比較突出的舊式古典敘述作品。約翰·盧卡奇(john lukács)所寫的《最後的歐洲戰爭》(thest european war,1976)、《歷史中的希特勒》(the hitler of history,1997)和《決鬥》(the duel,2001),描寫了邱吉爾與希特勒在1940年夏天的個人衝突與對抗。伊恩·克肖(ian kershaw)的兩卷本《希特勒》(hitler)(第一卷1998年,第二卷2000年)是寫得最好的希特勒傳記之一。在英國《衛報》(the guardian’s)起訴戴維·歐文(david irving)的時候,我仔細查看了《衛報》所準備的一些資料,我發現克肖的軍事與政治知識極為淵博。戴維·歐文所寫的《希特勒的戰爭》(hitler’s war,1977)本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好書,尤其是描寫德軍進攻史達林格勒的那一部分,但卻因為作者聲稱希特勒不了解猶太人的遭遇而大煞風景。克肖的《致命抉擇》(fatal choices,2008)描寫了主要的戰略決策。格哈德·魏因貝格(gerhard weinberg)的《武裝的世界》(a world at arms,2005)是一本非常全麵的著作。


    對於戰爭的起因,艾倫·約翰·珀西瓦爾·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1961)一書中進行了相當有價值的敘述,最初的100多頁尤為精彩,這一部分點明了凡爾賽秩序的弱不禁風和荒唐可笑。紮拉·施泰納(zara steiner)所寫的《消失的光芒》(the lights that failed,2005)描寫了1933年以前的歐洲世界,比如凡爾賽秩序解體,世界經濟開始融為一體。與泰勒相比,作者的態度更為溫和。安東尼·比弗的《西班牙內戰》(the battle for spain,2006)寫得非常細緻,作者運用大量的史料描述了共產主義者在西班牙內戰中的隱秘活動。此外,戴維·費伯(david faber)所寫的《慕尼黑》(munich,2008)和喬納森·哈斯拉姆(jonathan ham)所寫的《蘇聯的冷戰》(russia’s cold war,2011)也是不錯的書。


    朱利安·傑克遜(julian jackson)所寫的《法國的淪陷》(the fall of france,2003)、卡爾–海因茨·弗裏澤爾(karl-heinz frieser)所寫的《閃擊傳奇》(the blitzkrieg legend,2005)和詹姆斯·霍蘭德(james hond)所寫的《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2010)記錄了1939年到1941年的多場戰役。戴維·埃傑頓(david edgerton)的《不列顛的戰爭機器》(britain’s war machine,2011)概要地講述了英國戰時經濟的動員。科雷利·巴尼特(correlli bat)所寫的《戰爭審查》(audit of war,1986)直到今天都充滿了趣味,他諷刺了英國人的裝模作樣。他的經典之作《沙漠將軍》描寫了“二戰”中的北非戰場,他的見解在今天依然顯得頗為獨到。馬克思·黑斯廷斯所寫的《轟炸機司令部》(bombermand,1976)描寫了英國皇家空軍對德國進行戰略轟炸的開端和進程。在這一方麵,這本書到目前為止仍然是最好的一本。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所寫的《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為自由而戰》(john maynard keynes: fighting for freedom,2001)已經成為經典之作,作者對戰時的財政金融有著深入的見解,他也在作品中講述了財政部得以繼續存在的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簡史:黑暗時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諾曼·斯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諾曼·斯通並收藏二戰簡史:黑暗時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