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盟國感到異常惱怒的是,看到希特勒的末日,日本人並沒有吸取教訓、放棄掙紮。盡管在塞班島的爭奪中,日本讓美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美國的飛機現在已經能飛臨日本本土的上空。在南麵,麥克阿瑟也再次向菲律賓群島挺近。在1944年下半年,美軍已經推進到了可以起飛轟炸機轟炸日本城市的地域。在10月的雷伊泰灣[293]海戰中,日軍和美軍投入了眾多的巨型艦隻,日本也開始使用一種破壞力極強的新式武器——神風特攻隊的自殺式攻擊。羅斯福已經授權麥克阿瑟全力奪取菲律賓群島,斬斷日軍的補給線,但是美國海軍的指揮官切斯特·尼米茲[294]有自己的見解。他派航空母艦攻打中國台灣,吸引了日軍飛機前去作戰,在3天的戰鬥裏,美軍擊落了600架日機,導致日本空軍對雷伊泰灣的掩護減弱。在雷伊泰灣海戰中,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損失慘重。10月20日,美軍在萊特島登陸,大致清除了上麵的日軍,然後進逼菲律賓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呂宋島。1945年1月,美軍進一步向菲律賓城市馬尼拉進發。美軍在菲律賓投入的兵力超過了它在北非或義大利所投入的兵力,戰況極為慘烈。呂宋島的25萬日本守軍幾乎全部陣亡,直到戰爭結束,其殘部仍然不願停止已經毫無意義的戰鬥。在菲律賓群島的主要島嶼棉蘭老島[295],日軍的抵抗一直持續到了8月15日。1945年上半年,英國和印度軍隊展開“吸血鬼”計劃,在夜間突然實施兩棲登陸,解放了緬甸。但實際上,日軍隻是撤離了那裏。在緬甸戰役中,日軍陣亡約15萬人。在不到2 000人的日軍俘虜當中,仍然具有作戰能力的隻有400人。如果日本士兵這樣戰鬥下去,戰爭就無望以理性的方式結束。
此時,美軍已經看得到日本本土的南部島嶼。2月,美軍攻克硫磺島,隨後在5月到6月間攻下了沖繩群島。在沖繩島戰役的一次戰鬥中,日軍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實施自殺性攻擊,使美國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導致美軍陣亡5 000人,數十艘艦船沉沒或受損。在沖繩島的防禦戰當中,日軍的準備極為充分,11.7萬名日軍死守陣地,最後幾乎全部陣亡。這是一種集體的瘋狂,結果隻能讓美國人結束戰爭的決心更加堅定。與此同時,日本的戰時經濟也瀕臨崩潰。美軍潛艇擊沉大量日本商船,對日本的工業生產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1944年10月,日本的石油已經幾乎耗盡,日本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奔赴沖繩海域時,它所裝載的油料僅有400噸,隻填滿了油箱的1/10。美國海軍的海上封鎖本來可以繼續進行,這樣就可以在不需侵入日本本土的前提下摧毀這個國家。然而,美國陸軍航空兵卻一心想通過轟炸行動來使日本屈服。但是,美軍的b–29轟炸機起初無法全麵發揮威力。這種飛機極為複雜,而且裝備了機槍無法穿透的裝甲,但是,在歷經了一年左右的事故和戰術錯誤後(同時,關島機場也已建成),它們的威力才得以在李梅[296]將軍的指揮下發揮出來。
當日軍所俘虜的戰俘得到釋放時,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便更加清晰地顯現了出來。這些戰俘的死亡率高達1/3,而落入德國人之手的美軍和英軍俘虜的死亡率隻有5%。在菲律賓獲得解放之際,日軍對他們所輕視的當地居民進行了大屠殺。在新加坡和印度尼亞西,當地的居民(尤其是華人)也遭受了日軍的殘酷對待。日軍在中國的暴行得到了詳細的記錄。鑑於當時的情形,中國軍民的死亡數字無法精確統計,據估計為1 600萬至2 000萬人,幾乎與蘇聯等同。但是這一數字並不包含20世紀30年代的死亡數字,20世紀30年代,中國幾乎總是處於戰亂之中。美軍占領沖繩群島後,日本仍然沒有顯示出正視現實、放棄掙紮的跡象。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蘇聯、美國和英國在波茨坦開會,其間敦促日本早日投降。歐戰結束後,盟軍開始把視線轉移到太平洋地區。在2月份舉行的雅爾達會議上,蘇聯曾經承諾在歐戰結束後對日宣戰。作為回報,史達林被允許控製易北河以東的歐洲地區。當然,美國人不希望蘇聯人的勢力進入中國,更何況日本,但是他們不願意獨自與日本交戰。
史達林承諾於歐戰結束後3個月對日宣戰。果然,在整整3個月之後的8月9日,蘇聯軍隊開始對滿洲地區的日軍發起攻擊。在100萬蘇軍的進攻下,日軍的抵抗迅速瓦解。在混亂中,感染瘟疫的老鼠四處逃竄,導致疫病流行。當月,日本還遭受了更為猛烈的攻擊,這就是李梅將軍所指揮的對日戰略轟炸。為了減緩地震的衝擊,日本的房屋既輕且小,常以木材和紙張為建築材料。於是,基於對日本人的普遍仇恨,這些房屋就成了盟軍的攻擊目標。而且,一旦b–29轟炸機具有了可靠的機場和加油、修理基地(位於硫磺島和沖繩群島),日本城市就首當其衝地成為了美軍攻擊的目標。而且,與德國不同的是,日本城市沒有戰鬥機和高射炮來提供保護,所以b–29轟炸機極少被日軍火力擊落,大部分損失都源自機械故障、天氣和人為原因。在盟軍的海運封鎖下,日本的工業生產每況愈下。僅在1945年3月9日和10日對東京的轟炸中,日本就有約10萬人死於轟炸所引發的大火。此外,在“飢餓”行動中,美國從空中對日本的運河和河流施放了大量水雷,導致日本家庭無法獲得食物。同樣的一幕也曾在德國上演。
此時,美軍已經看得到日本本土的南部島嶼。2月,美軍攻克硫磺島,隨後在5月到6月間攻下了沖繩群島。在沖繩島戰役的一次戰鬥中,日軍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實施自殺性攻擊,使美國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導致美軍陣亡5 000人,數十艘艦船沉沒或受損。在沖繩島的防禦戰當中,日軍的準備極為充分,11.7萬名日軍死守陣地,最後幾乎全部陣亡。這是一種集體的瘋狂,結果隻能讓美國人結束戰爭的決心更加堅定。與此同時,日本的戰時經濟也瀕臨崩潰。美軍潛艇擊沉大量日本商船,對日本的工業生產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1944年10月,日本的石油已經幾乎耗盡,日本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奔赴沖繩海域時,它所裝載的油料僅有400噸,隻填滿了油箱的1/10。美國海軍的海上封鎖本來可以繼續進行,這樣就可以在不需侵入日本本土的前提下摧毀這個國家。然而,美國陸軍航空兵卻一心想通過轟炸行動來使日本屈服。但是,美軍的b–29轟炸機起初無法全麵發揮威力。這種飛機極為複雜,而且裝備了機槍無法穿透的裝甲,但是,在歷經了一年左右的事故和戰術錯誤後(同時,關島機場也已建成),它們的威力才得以在李梅[296]將軍的指揮下發揮出來。
當日軍所俘虜的戰俘得到釋放時,日本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便更加清晰地顯現了出來。這些戰俘的死亡率高達1/3,而落入德國人之手的美軍和英軍俘虜的死亡率隻有5%。在菲律賓獲得解放之際,日軍對他們所輕視的當地居民進行了大屠殺。在新加坡和印度尼亞西,當地的居民(尤其是華人)也遭受了日軍的殘酷對待。日軍在中國的暴行得到了詳細的記錄。鑑於當時的情形,中國軍民的死亡數字無法精確統計,據估計為1 600萬至2 000萬人,幾乎與蘇聯等同。但是這一數字並不包含20世紀30年代的死亡數字,20世紀30年代,中國幾乎總是處於戰亂之中。美軍占領沖繩群島後,日本仍然沒有顯示出正視現實、放棄掙紮的跡象。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蘇聯、美國和英國在波茨坦開會,其間敦促日本早日投降。歐戰結束後,盟軍開始把視線轉移到太平洋地區。在2月份舉行的雅爾達會議上,蘇聯曾經承諾在歐戰結束後對日宣戰。作為回報,史達林被允許控製易北河以東的歐洲地區。當然,美國人不希望蘇聯人的勢力進入中國,更何況日本,但是他們不願意獨自與日本交戰。
史達林承諾於歐戰結束後3個月對日宣戰。果然,在整整3個月之後的8月9日,蘇聯軍隊開始對滿洲地區的日軍發起攻擊。在100萬蘇軍的進攻下,日軍的抵抗迅速瓦解。在混亂中,感染瘟疫的老鼠四處逃竄,導致疫病流行。當月,日本還遭受了更為猛烈的攻擊,這就是李梅將軍所指揮的對日戰略轟炸。為了減緩地震的衝擊,日本的房屋既輕且小,常以木材和紙張為建築材料。於是,基於對日本人的普遍仇恨,這些房屋就成了盟軍的攻擊目標。而且,一旦b–29轟炸機具有了可靠的機場和加油、修理基地(位於硫磺島和沖繩群島),日本城市就首當其衝地成為了美軍攻擊的目標。而且,與德國不同的是,日本城市沒有戰鬥機和高射炮來提供保護,所以b–29轟炸機極少被日軍火力擊落,大部分損失都源自機械故障、天氣和人為原因。在盟軍的海運封鎖下,日本的工業生產每況愈下。僅在1945年3月9日和10日對東京的轟炸中,日本就有約10萬人死於轟炸所引發的大火。此外,在“飢餓”行動中,美國從空中對日本的運河和河流施放了大量水雷,導致日本家庭無法獲得食物。同樣的一幕也曾在德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