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民報》和《觀察》周刊的隕落,標誌著知識分子言論報國的努力走到了盡頭。一個舊的時代即將告終。


    11月10日,王芸生在《大公報》香港版發表《和平無望》的社評,但《大公報》的左轉與纏綿於病榻上的胡政之無關。


    11月13日,曾經叱吒報界,不幸而成為蔣介石殉葬品的一代才人陳布雷在絕望中自盡,告別了即將天翻地覆的人間。


    12月,出版45年之久的《東方雜誌》停刊,也是一個時代即將落幕的信號。


    [記事]


    4月9日,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有17年歷史的《國訊》周刊出至457期,以“刊載為匪宣傳的文字”遭查封。同一天,《世界知識》受警告。


    4月10日,重慶《大中報》被搗毀。


    4月,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地下報紙《挺進報》的創辦人、編印人陳然、劉國誌(金)被捕,關押至1949年11月被殘酷殺害。


    同月,北大、清華、燕京、師院四校90名教授聯名抗議國民黨當局威脅許德珩、樊弘、袁翰青等北大三教授。


    同月,國民政府交通部修正公布了《廣播無線電收音機登記規則》,進一步加強管製。


    5月1日,《國訊》的後身《展望》周刊問世。


    6月3日,上海《時代日報》以“煽動工潮、學潮,擾亂金融,歪曲軍情”等罪名遭查封,共出版891天。同月,《大學新聞周刊》被迫停刊,共出版13期。


    7月5日,5000名流亡北平的東北學生和平請願,要求撤銷“徵召全部東北學生當兵”的議案,吳肇壽等13人遭軍警槍殺,12人受傷,釀成“七五”血案。12日,北平各校404位教授、講師、助教挺身而出,聯名發表“七五”血案抗議書,提出懲凶、還屍、醫傷、解嚴、釋放被捕學生、救濟東北學生等六項要求。


    9月5日,北平《商業日報》以所刊消息“有問題”被勒令停刊。


    9月16日,南京真理新聞社因所載新聞觸犯《總動員法》,被內政部勒令停止發稿。


    10月12日,上海利群書報聯合發行所因經售香港寄來的毛澤東著作等“禁書”而遭查封,9人被捕,100多人遭株連,最後有6人於1949年5月7日被活埋在浦東。


    10月13日,上海《大眾晚報》因刊載“揮淚別長春”的新聞而被永遠停刊。


    11月16日,包括浦熙修在內的5名記者在南京被捕,分別來自《新民報》、《南京人報》、《南京日報》、《南京晚報》、《每日晚報》。


    1949年:一個時代的終結


    敗局已定的國民黨依然在垂死掙紮,2月1日,《南京人報》被國民黨警察搗毀,當晚又以“別具用心”等罪名遭查封(4月8日復刊,不久被迫停刊)。3月5日,徐中玉、姚雪垠主編、上海人間書屋出版的《報告》周刊隻出了一期就被禁。19日,發行量已達到每期5.3萬份的《展望》周刊出到第三卷第十八期遭查封,封刊令全文如下:


    上海市社會局全字第01808號令:查《展望》第三卷第○期所刊之《和平的尺度》、《三月渡江》、《廣大集團之幕後》,《北平有新望自由嗎》等文,言論荒謬,挑撥離間,公開反對戒嚴法令之措置,違反國策,值茲戒嚴期間,奉令應予停刊處分,並請上海市警察局查照。《新聞研究資料》總第16輯,中國展望出版社1982年版,頁194。


    《展望》周刊社在上海《新聞報》等報紙上登出啟事:“茲由本刊上海辦事處轉來上海市社會局令一件雲‘查該刊第三卷第○期(諒係十七期)所刊載之《和平的尺度》、《三月渡江》(諒係《三月江南》之誤)、《廣大集團之幕後》(諒係《“廣東大團結”的幕後》之誤),《北平有新望自由嗎》(諒係《北平有新聞自由嗎》之誤)等文,言論荒謬……奉令應予停刊處分,等因。’查本刊自發行以來,三卷十八期於茲,素本不偏不倚之立場,公正執言,當為讀者所共鑒。今遭此處分,殊為遺憾!”同上,頁194—195。


    被楊衛玉譽為“繼承了《生活》周刊的傳統”的《展望》周刊,本著對讀者負責的精神,也為了抗議國民黨當局的倒行逆施,給所有讀者發了《告別了,再見》的告別書:


    我們以“欲言無語”的心情來宣布:本刊奉令停刊了。


    在這樣一個翻天動地的大時代,一個刊物的被令停刊可說是一件無關宏旨的小事。被令停刊既不由《展望》始,言論自由的成為力量,也不會隨《展望》停刊止。……


    本刊出刊到三卷十八期以來,在對讀者負責的一點上,雖然距理想還遠,但自問曾作最大努力。沒有一篇文章,不是以真理事實為依據,句斟字酌。立論、報導,也極盡忠恕之道。言論之是否荒謬,為千萬讀者所共鑒,無意多贅。惟我們預收的訂費,未能發滿,感到遺憾。關於餘剩未滿之訂戶,我們決照現價三百元一期合計,以3月26日市價折為銀元由每個讀者決定:發還;抑待有機會復刊後繼續寄滿;或代辦指定之書刊。


    文化事業是我們這一群的終身誌趣,我們當永遠跟隨在讀者諸君的後麵,隨時貢獻我們的力量,以答謝讀者們的愛護盛意。


    告別了,再見!《新聞研究資料》總第16輯,頁195—196。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筆底波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國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國湧並收藏筆底波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