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到樓上去,有屋頂坍塌的危險,可留在樓下,會被浮石堵在一個房間裏,而且也有被天花板壓住的危險。此外還要加上到處是灼痛眼睛和喉嚨的霧蒙蒙的空氣,還有搖動整座房子的一次次的地震。
今夜,它們似乎要毀掉整個龐貝,並使人們為了可能會發生的倒塌而飽受驚嚇。總之在有些住宅裏發生了,浮石及其重壓使樓板和屋頂塌落……龐貝人所麵臨的恐懼顯而易見。你們考慮一下:你們會怎麽辦?
考古學家們發現了當時留在他們家中的人所採用的各種辦法,可全都遭遇了一個悲慘的結果:樓上的人死於坍塌,留在樓下的人也被坍塌砸中或者被困住了,出去的人被熔岩流吞噬了。對啦,那些也快到了……
現在你們明白了龐貝的可怕的命運是同類悲劇中獨一無二的,是一場任何其他城市未曾經歷過的不幸。
想到所有的居民不管怎樣都會迎向確定的死亡之前不得不經受的那一切,是震撼人心的。也因為這個,在麵對很多“屍體”(遊客們就是這樣冷漠地不公平地稱呼他們的)之時,需要有一種完全的尊重,為了他們臨死前所痛苦承受的那一切。
多時的地獄煎熬之後,浮石和岩石雨似乎終於小了。這鼓勵很多人走出那些陷阱般的房屋。人們(一般是家庭成員)三五成群地走向城市的南麵。也就是盡可能地遠離火山,朝海邊或其他小鎮的方向。他們像機器人那樣走在浮石和灰燼積層上,走在茫茫一片雜亂的淡灰色之上、黑沉沉的天穹之下。太陽,藍天,青蔥的山,深藍的海,他們曾在龐貝度過的充滿祥和的日子,都到哪裏去了?
巨流3號:死神輕觸著龐貝
龐貝的郊區
公元79年10月25日6:30
噴發後17個半小時
ventus
風……
最後這幾小時裏最嚇人的無疑是地震。誰知浮石層是否以某種方式“支撐了”牆壁和建築,阻止了進一步的坍塌……不管怎樣,這些後來的地震真是震耳欲聾,如我們見到的,很多人都急急忙忙往外跑。艦隊司令也是。你們聽聽外甥敘述斯塔比亞的夜裏發生的事情。
但是,進入那間套房所要穿越的庭院的高度已經上升了很多,因為被混合了火山礫的灰燼覆蓋了,如果他在房裏耽擱了更久,可能就沒法出去了。
他醒了,出了房間去彭坡尼亞諾和其他人那裏,他們未曾合眼。他們商量,是應該留在有遮擋的地方還是出去呆在露天裏。持續的和延長的地震晃動著房屋,幾乎把它拔離了時而傾向一邊、時而又倒向另一邊的地基,然後它又重新調整好了。再說,在露天裏又擔心降落火山礫,盡管是輕的和多孔的;但是,對比了幾種危險,他決定出去呆在露天裏。假如他的內在是理性占了上風,其餘人的內在則被害怕占了上風。他們把枕頭放在頭上,用床單給他們做保障,這就是他們防雨的庇護。
誰知有多少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當然,任何一個從海岸眺望維蘇威烏斯山坡的人都會惶恐地明白,大自然被噴發攪得天翻地覆了。埃爾科拉諾山上的樹林不復存在,隻有一片灰色的月球般的空闊,帶有寥寥幾棵徹底被剝了皮的樹直立著。其餘的都倒在了地上,好像有一把巨大的梳子從維蘇威烏斯的山腰上梳理過似的。
火山排空了一部分,但還在不斷地噴發著,為龐大的噴發柱添料,不過,後者在向著自身下降和塌落的同時,產生了第一道湧向龐貝的熔岩流,直指城市的第一次“進攻”。
這道被火山學家們稱作巨流3號的岩漿流,在黎明時的幽昧中向著龐貝推進。很多人聽見了它的到來,因為浮石被推動和掀起來了。如同一場海嘯,它極其迅速地抵達龐貝,好像要重複埃爾科拉諾的悲慘命運,然而到了最後一刻,它減速並停在了它的城牆外。它無法流得更遠。不過,當它散盡後,它在身後留下大量沒有生命的軀體。
在科斯奧·裏巴諾的旅館前麵,將發現一個戴著很多首飾的有錢的貴婦人和她的三個婢女的遺骸。
一出埃爾科拉諾門就有一條小路,兩旁沿路立著一座座墳墓(羅馬時代禁止把死者埋葬在城裏)。在一座墳墓的壁龕裏,有個男人徒勞地嚐試過一個極端的藏身地。他的骨架的發現,引出一個在十九世紀流傳很廣的傳說,把殘骸解釋為一名禁軍,認為他在噴發中堅守在崗位上。逸事廣為流傳,以至還被馬克·吐溫在1867年以記者的身份參觀龐貝時提及。
我們繼續在浮石層上的行進。在狄奧梅戴別墅前麵,有一具女人的遺體,她在胸前緊緊摟著一個嬰兒,身旁則有兩個小女孩。幾乎能肯定,這夥人來自龐貝外的很多別墅中的一座……
稍微過去點便是神秘別墅。名揚四方是因為它的幾組畫作(見第二部分插圖第1頁和第16頁),其中可以看到一個女人加入狄俄倪索斯神秘宗教的入會式。有九具遺骸,其中有一個奴隸,很高且瘠瘦,負責為主人居住區看守大門。他身上有五個青銅幣,是他的微薄的積蓄。還有一個小姑娘的遺骸。然而沒有屬於伊思塔齊迪家族的主人們的遺骸。事實上,別墅處於重建階段,他們也許因為在別處而得救了。死去的是些工人。在隱廊——用作稱呼走廊或總之是一條室內過道的“優美”名詞——裏麵,出土了四具骨架,位於那些小拱頂之一的敞口處。他們身旁有裝著食品的陶土餐具和裝飲料的容器。他們曾等待一個合適的時刻出去,可火山雲出其不意地襲擊了他們。
今夜,它們似乎要毀掉整個龐貝,並使人們為了可能會發生的倒塌而飽受驚嚇。總之在有些住宅裏發生了,浮石及其重壓使樓板和屋頂塌落……龐貝人所麵臨的恐懼顯而易見。你們考慮一下:你們會怎麽辦?
考古學家們發現了當時留在他們家中的人所採用的各種辦法,可全都遭遇了一個悲慘的結果:樓上的人死於坍塌,留在樓下的人也被坍塌砸中或者被困住了,出去的人被熔岩流吞噬了。對啦,那些也快到了……
現在你們明白了龐貝的可怕的命運是同類悲劇中獨一無二的,是一場任何其他城市未曾經歷過的不幸。
想到所有的居民不管怎樣都會迎向確定的死亡之前不得不經受的那一切,是震撼人心的。也因為這個,在麵對很多“屍體”(遊客們就是這樣冷漠地不公平地稱呼他們的)之時,需要有一種完全的尊重,為了他們臨死前所痛苦承受的那一切。
多時的地獄煎熬之後,浮石和岩石雨似乎終於小了。這鼓勵很多人走出那些陷阱般的房屋。人們(一般是家庭成員)三五成群地走向城市的南麵。也就是盡可能地遠離火山,朝海邊或其他小鎮的方向。他們像機器人那樣走在浮石和灰燼積層上,走在茫茫一片雜亂的淡灰色之上、黑沉沉的天穹之下。太陽,藍天,青蔥的山,深藍的海,他們曾在龐貝度過的充滿祥和的日子,都到哪裏去了?
巨流3號:死神輕觸著龐貝
龐貝的郊區
公元79年10月25日6:30
噴發後17個半小時
ventus
風……
最後這幾小時裏最嚇人的無疑是地震。誰知浮石層是否以某種方式“支撐了”牆壁和建築,阻止了進一步的坍塌……不管怎樣,這些後來的地震真是震耳欲聾,如我們見到的,很多人都急急忙忙往外跑。艦隊司令也是。你們聽聽外甥敘述斯塔比亞的夜裏發生的事情。
但是,進入那間套房所要穿越的庭院的高度已經上升了很多,因為被混合了火山礫的灰燼覆蓋了,如果他在房裏耽擱了更久,可能就沒法出去了。
他醒了,出了房間去彭坡尼亞諾和其他人那裏,他們未曾合眼。他們商量,是應該留在有遮擋的地方還是出去呆在露天裏。持續的和延長的地震晃動著房屋,幾乎把它拔離了時而傾向一邊、時而又倒向另一邊的地基,然後它又重新調整好了。再說,在露天裏又擔心降落火山礫,盡管是輕的和多孔的;但是,對比了幾種危險,他決定出去呆在露天裏。假如他的內在是理性占了上風,其餘人的內在則被害怕占了上風。他們把枕頭放在頭上,用床單給他們做保障,這就是他們防雨的庇護。
誰知有多少人做出了同樣的選擇。當然,任何一個從海岸眺望維蘇威烏斯山坡的人都會惶恐地明白,大自然被噴發攪得天翻地覆了。埃爾科拉諾山上的樹林不復存在,隻有一片灰色的月球般的空闊,帶有寥寥幾棵徹底被剝了皮的樹直立著。其餘的都倒在了地上,好像有一把巨大的梳子從維蘇威烏斯的山腰上梳理過似的。
火山排空了一部分,但還在不斷地噴發著,為龐大的噴發柱添料,不過,後者在向著自身下降和塌落的同時,產生了第一道湧向龐貝的熔岩流,直指城市的第一次“進攻”。
這道被火山學家們稱作巨流3號的岩漿流,在黎明時的幽昧中向著龐貝推進。很多人聽見了它的到來,因為浮石被推動和掀起來了。如同一場海嘯,它極其迅速地抵達龐貝,好像要重複埃爾科拉諾的悲慘命運,然而到了最後一刻,它減速並停在了它的城牆外。它無法流得更遠。不過,當它散盡後,它在身後留下大量沒有生命的軀體。
在科斯奧·裏巴諾的旅館前麵,將發現一個戴著很多首飾的有錢的貴婦人和她的三個婢女的遺骸。
一出埃爾科拉諾門就有一條小路,兩旁沿路立著一座座墳墓(羅馬時代禁止把死者埋葬在城裏)。在一座墳墓的壁龕裏,有個男人徒勞地嚐試過一個極端的藏身地。他的骨架的發現,引出一個在十九世紀流傳很廣的傳說,把殘骸解釋為一名禁軍,認為他在噴發中堅守在崗位上。逸事廣為流傳,以至還被馬克·吐溫在1867年以記者的身份參觀龐貝時提及。
我們繼續在浮石層上的行進。在狄奧梅戴別墅前麵,有一具女人的遺體,她在胸前緊緊摟著一個嬰兒,身旁則有兩個小女孩。幾乎能肯定,這夥人來自龐貝外的很多別墅中的一座……
稍微過去點便是神秘別墅。名揚四方是因為它的幾組畫作(見第二部分插圖第1頁和第16頁),其中可以看到一個女人加入狄俄倪索斯神秘宗教的入會式。有九具遺骸,其中有一個奴隸,很高且瘠瘦,負責為主人居住區看守大門。他身上有五個青銅幣,是他的微薄的積蓄。還有一個小姑娘的遺骸。然而沒有屬於伊思塔齊迪家族的主人們的遺骸。事實上,別墅處於重建階段,他們也許因為在別處而得救了。死去的是些工人。在隱廊——用作稱呼走廊或總之是一條室內過道的“優美”名詞——裏麵,出土了四具骨架,位於那些小拱頂之一的敞口處。他們身旁有裝著食品的陶土餐具和裝飲料的容器。他們曾等待一個合適的時刻出去,可火山雲出其不意地襲擊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