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沉重的石頭帽子的並不總是騾子或驢子,有時是奴隸。
在這種勞動中通常使用兩頭騾。這是一份人難以承受的工作,需要沒完沒了地推,一邊轉著圈,很少休息。我們很憂傷地發現,騾子一邊的眼睛被皮套蓋住了,所以它們是“瞎子”。這樣,它們在麵包房的混亂中會比較馴服。它們走啊走,也許並不知道它們的路線並沒有目的地。
隻聽得麵包房裏木桿轉動的嘎吱聲,旋轉的磨的摩擦聲和將騾子係在構造上的鏈條的叮叮聲。不管是誰,動物或者奴隸,註定要被摧垮才算完。遲早要被替換掉。這是麵包商們的一項成本。在羅馬有過一個大麵包店,甚至時而劫持它的某些顧客(不是常客),讓他們像奴隸那樣推磨。可以想像,這些人最終的命運是被殺。這種情況在麵包房試圖劫持他們眼中的一個平常顧客時戛然而止。他們試圖劫持的是個軍團士兵,士兵在反抗時殺死了襲擊他的人並使罪行昭然若揭,引起一片譁然。
在羅馬社會,普通公民的失蹤不是什麽稀罕事,比如對旅行者而言,這就屬於各種危險中的一種。有些皇帝定期派兵去一些大莊園進行突擊搜查,以便解救在路上遭到劫持並被迫如奴隸那樣幹活的羅馬公民。
龐貝的麵包店可能沒發生過這種事。但是,如果今天遊走在殘存的城市裏,你們試著走進一個麵包店的殘垣斷壁之間,屬於那個世界的某些黑暗現象將浮現出來。你們會發現,那些磨總是一個緊挨另一個,其間的距離僅允許動物或奴隸圍著它轉時不會彼此碰撞。因此,他們隻得在狹窄的空間裏走動。此外,地板是碎磚破瓦的混凝,十分結實,能避免久而久之形成一道圓形的槽。這讓你們明白,推磨是多麽的辛勞。
麵粉[來自拉丁語的far,即 farro(二粒小麥)]是一種真正的、能使全城運作起來的“白色石油”。每轉一圈,它從磨下一點一點地撒下,由奴隸工人仔細收集起來。他們立刻用篩子將它篩一篩,以便將麵粉與麩皮分開。篩子的晃動在空中揚起一團細細的粉塵,落滿大家的麵孔,如現代啞劇演員那樣的臉。
麵粉就在我們的眼前,在麵包房旁邊的一個側室裏加工,一些奴隸在那裏把它與水和酵母一起放在一個特殊的石頭容器裏攪拌。他們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詫。但是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為了使和麵的工作變得簡易,他們在這道“流水線”上創造了一個奇特辦法。
我們可以將其稱為古代的、由人力而非電力推動的“和麵機”。那是一個石“桶”,中間有一個木製“衣帽架”固定在底部的一個活動底座上。這樣,奴隸們轉動這個配置了很多杆的構造,能夠揉弄和反覆轉動麵團。能節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能加工出量更大的麵團,提高麵包的產量。
至此,給麵團蓋上一塊布,在被重新進行加工前需放置很多個小時。的確,下一步將會看見一個真正的圓麵包在一張長木桌上誕生。隻需要幾個動作就能出現想要的、帶片的形狀以及可能要蓋的印。圓麵包剛一做好,便通過旁邊的一個敞口送進烤爐。
奴隸們——那些失去自由的人——在這個小房間裏工作著,唯有一扇小窗讓他們了解發生在外麵的事,是否有太陽或者是否在下雨。正是地板上或牆壁上的陽光的移動在向他們指明時間在前進。似乎凝固了的時間,像他們一樣被囚禁在這間屋子裏。
牆上還有一幅描繪著裸體維納斯照鏡子的小壁畫,它非但沒有讓這個地方顯得高貴,還使它顯得越發慘澹。這個麵包店像一座壁文和祼女的監獄。
櫃檯後的一個奴隸粗魯地拍我們肩膀、遞給我們麵包,我們的思緒被打斷了。我們付了1阿塞, [2] 等同於1.50歐元(難以固定確切的兌換,但是根據很多學者的意見,在龐貝時代,1塞斯特爾茲奧 [3] 相當於現今約6歐元的購買力,不過它並非穩定不變的。事實上,羅馬貨幣也容易出現浮動,僅四十年後在圖拉真的治下,由於獲得大量財產和達基亞的金礦而造成的貶值,其購買力曾下降了約2歐元)。我們掙脫正在增加的人群,走出去。
麵包是圓的,它像一塊直徑為15厘米的小蛋糕,呈星狀的八條深深的切痕形成同等的幾片。事實上,那是一份一份已經分好了。使人立刻想到的是當今的“若塞塔”或者“米開塔” [4] ,那種在羅馬和義大利北方尤為常見的現代圓麵包。
有時候可以見到用圖章印痕,名字是烤製麵包的奴隸和他的主人——麵包商的(例如在埃爾科拉諾,在差不多兩千年後找到的一塊完好無損的麵包上還能看到:切勒,圭圖斯· 格拉紐斯· 維如斯的奴隸烤製)。
我們忍不住要咬一口。它經過充分發酵,熱乎乎、香噴噴的,表層脆得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時辰的一道美味,正如於我們而言,一個熱乎乎的羊角甜麵包是早晨的美味一樣。
羅馬人的麵包與我們今天食用的那種稍有不同,因為它經常是(但不總是)含有辛香調料的。不過它與我們的麵包有個共同的特點:表層略脆。這是由於麵包商們使用的一個小竅門。烤爐旁邊總有兩個裝水的容器。一個用來冷卻幹活工具。另外一個是為了在烤至半熟的麵包上灑點水,這樣,表層就會呈金黃色和變硬。
在這種勞動中通常使用兩頭騾。這是一份人難以承受的工作,需要沒完沒了地推,一邊轉著圈,很少休息。我們很憂傷地發現,騾子一邊的眼睛被皮套蓋住了,所以它們是“瞎子”。這樣,它們在麵包房的混亂中會比較馴服。它們走啊走,也許並不知道它們的路線並沒有目的地。
隻聽得麵包房裏木桿轉動的嘎吱聲,旋轉的磨的摩擦聲和將騾子係在構造上的鏈條的叮叮聲。不管是誰,動物或者奴隸,註定要被摧垮才算完。遲早要被替換掉。這是麵包商們的一項成本。在羅馬有過一個大麵包店,甚至時而劫持它的某些顧客(不是常客),讓他們像奴隸那樣推磨。可以想像,這些人最終的命運是被殺。這種情況在麵包房試圖劫持他們眼中的一個平常顧客時戛然而止。他們試圖劫持的是個軍團士兵,士兵在反抗時殺死了襲擊他的人並使罪行昭然若揭,引起一片譁然。
在羅馬社會,普通公民的失蹤不是什麽稀罕事,比如對旅行者而言,這就屬於各種危險中的一種。有些皇帝定期派兵去一些大莊園進行突擊搜查,以便解救在路上遭到劫持並被迫如奴隸那樣幹活的羅馬公民。
龐貝的麵包店可能沒發生過這種事。但是,如果今天遊走在殘存的城市裏,你們試著走進一個麵包店的殘垣斷壁之間,屬於那個世界的某些黑暗現象將浮現出來。你們會發現,那些磨總是一個緊挨另一個,其間的距離僅允許動物或奴隸圍著它轉時不會彼此碰撞。因此,他們隻得在狹窄的空間裏走動。此外,地板是碎磚破瓦的混凝,十分結實,能避免久而久之形成一道圓形的槽。這讓你們明白,推磨是多麽的辛勞。
麵粉[來自拉丁語的far,即 farro(二粒小麥)]是一種真正的、能使全城運作起來的“白色石油”。每轉一圈,它從磨下一點一點地撒下,由奴隸工人仔細收集起來。他們立刻用篩子將它篩一篩,以便將麵粉與麩皮分開。篩子的晃動在空中揚起一團細細的粉塵,落滿大家的麵孔,如現代啞劇演員那樣的臉。
麵粉就在我們的眼前,在麵包房旁邊的一個側室裏加工,一些奴隸在那裏把它與水和酵母一起放在一個特殊的石頭容器裏攪拌。他們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詫。但是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就會發現,為了使和麵的工作變得簡易,他們在這道“流水線”上創造了一個奇特辦法。
我們可以將其稱為古代的、由人力而非電力推動的“和麵機”。那是一個石“桶”,中間有一個木製“衣帽架”固定在底部的一個活動底座上。這樣,奴隸們轉動這個配置了很多杆的構造,能夠揉弄和反覆轉動麵團。能節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能加工出量更大的麵團,提高麵包的產量。
至此,給麵團蓋上一塊布,在被重新進行加工前需放置很多個小時。的確,下一步將會看見一個真正的圓麵包在一張長木桌上誕生。隻需要幾個動作就能出現想要的、帶片的形狀以及可能要蓋的印。圓麵包剛一做好,便通過旁邊的一個敞口送進烤爐。
奴隸們——那些失去自由的人——在這個小房間裏工作著,唯有一扇小窗讓他們了解發生在外麵的事,是否有太陽或者是否在下雨。正是地板上或牆壁上的陽光的移動在向他們指明時間在前進。似乎凝固了的時間,像他們一樣被囚禁在這間屋子裏。
牆上還有一幅描繪著裸體維納斯照鏡子的小壁畫,它非但沒有讓這個地方顯得高貴,還使它顯得越發慘澹。這個麵包店像一座壁文和祼女的監獄。
櫃檯後的一個奴隸粗魯地拍我們肩膀、遞給我們麵包,我們的思緒被打斷了。我們付了1阿塞, [2] 等同於1.50歐元(難以固定確切的兌換,但是根據很多學者的意見,在龐貝時代,1塞斯特爾茲奧 [3] 相當於現今約6歐元的購買力,不過它並非穩定不變的。事實上,羅馬貨幣也容易出現浮動,僅四十年後在圖拉真的治下,由於獲得大量財產和達基亞的金礦而造成的貶值,其購買力曾下降了約2歐元)。我們掙脫正在增加的人群,走出去。
麵包是圓的,它像一塊直徑為15厘米的小蛋糕,呈星狀的八條深深的切痕形成同等的幾片。事實上,那是一份一份已經分好了。使人立刻想到的是當今的“若塞塔”或者“米開塔” [4] ,那種在羅馬和義大利北方尤為常見的現代圓麵包。
有時候可以見到用圖章印痕,名字是烤製麵包的奴隸和他的主人——麵包商的(例如在埃爾科拉諾,在差不多兩千年後找到的一塊完好無損的麵包上還能看到:切勒,圭圖斯· 格拉紐斯· 維如斯的奴隸烤製)。
我們忍不住要咬一口。它經過充分發酵,熱乎乎、香噴噴的,表層脆得恰到好處。它是這個時辰的一道美味,正如於我們而言,一個熱乎乎的羊角甜麵包是早晨的美味一樣。
羅馬人的麵包與我們今天食用的那種稍有不同,因為它經常是(但不總是)含有辛香調料的。不過它與我們的麵包有個共同的特點:表層略脆。這是由於麵包商們使用的一個小竅門。烤爐旁邊總有兩個裝水的容器。一個用來冷卻幹活工具。另外一個是為了在烤至半熟的麵包上灑點水,這樣,表層就會呈金黃色和變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