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被處死刑的人,有毛延壽等十幾名。


    以上故事來自民間所傳,正史的記述則極為簡單。


    《漢書·元帝紀》中隻有如下記載:


    賜單於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


    “待詔”是等待恩召,就是指“尚未被召至皇帝寢宮”。“掖庭”指的是後宮,“閼氏”是匈奴皇後之稱號。


    王檣在《漢書·匈奴傳》中的記載是:“王檣,字昭君。”也就是指王昭君而言。此名在有些書中的記載是“嬙”。


    以花季年華而被帶到沙漠之國的女子——王昭君因而深受世人的同情。之所以有前述故事,人們對她同情而起的偏袒應是一大要素。


    實際上,皇帝僅依據肖像畫帖選擇女人,這本身已是怪事一件。如果說是由於宮女為數過多,因而採取此一方法,其實,讓宮女排隊進行選擇,也未嚐不可。


    後世同情者若不把身世可憐的王昭君捧成絕世美人,則心有不甘——事實應該如此。


    ——既然是絕世美人,為什麽要送給匈奴呢?


    這個疑問自然會被提出。答案就是肖像畫帖。皇帝事先沒有看過本人,這是最好的說明。


    名叫毛延壽的畫工是否真正存在?事實上,這個名字從未在正史中出現過。唯有的記載是:單於帶王昭君歸國後,有個地位等於副丞相的禦史大夫繁延壽去世。所以,這是將副丞相改為畫工,將姓換掉,並且將病死說成刑死的杜撰故事吧?


    同一時代,曾經從事討伐郅支單於的漢將中,也有一個叫甘延壽的人物,順便附提於此。


    “延年益壽”是吉祥字眼,當時的人喜歡以此為名。此外,如許廣漢(許皇後之父親)、馮奉世、王延世、韋玄成、趙充國等以兩個字為名之風氣開始興起。在此之前的人,名字以單字為原則,如:劉邦、項羽、張良、韓信等。


    人口數增加,單名容易產生同名同姓之事,這是雙字名應運而生的原因吧?但這新的命名方式,卻因漢末王莽所訂的“二名之禁”而為法律所不容。因此,連三國英雄們也都恢復劉備、曹操、孫權之類單名了。


    王昭君離開皇都,前往匈奴之地。她是不是因此而陷於不幸呢?


    如前所述,匈奴單於在漢受到的是較皇族更高的待遇。因此,成為單於的“閼氏”(正妻),從某個觀點而言,應該是好事一件。


    以元帝的立場來說,他也不可能把醜女賜給如此重要的人物——單於。


    當單於請求以漢女為妻時,元帝應該是召集宮廷重要人員,連同皇後和皇太子在內,以慎重的態度進行選擇才對。


    成為匈奴國皇後的漢女,等於是漢的欽命全權大使。因此,她必須是個能擔負得起這個任務的聰明女子。


    雙方之和平,完全繫於其肩之上,所以,這名女子非完全抓住單於之心不可。除了貌美富於魅力外,選擇的基準,必須考慮到能獲得單於的歡心。


    理解詩文、琵琶名手、聰明而美麗——王昭君確實為具備所有條件的人。


    王昭君出塞之真相,很有可能是由漢向呼韓邪單於主動提出“娶漢女為妻”之建議的結果。


    漢之史官為了麵子問題而歪曲事實,將此事改為由匈奴提出請求之記述,不是不可能。因為當時的匈奴根本沒有為自己歷史做記錄之觀念。因此,這件事沒法對證。


    如果是由漢提議的,王昭君這位女子,應該是專為此事早就準備好的一顆棋子。


    ——這個女人一定會抓住單於的心,完全左右他。


    漢似乎在這一點上有十足把握。王昭君可以說是漢在對付匈奴外交上的一張王牌吧?


    倘若王昭君繼續留在漢之後宮,其命運將會如何?縱然被元帝寵愛,奈何王皇後健在,其族人更是勢如旭日,在各方麵握有極大權力。後宮女人絕少出人頭地,一輩子不可能有被解放的一天。她們最後都在與外界完全隔絕、悶得令人透不過氣來的後宮終其一生。


    遊牧民族匈奴,連女人都騎著馬匹疾馳草原。與其待在漢之宮廷,不如以匈奴女人身份生活,來得自由愜意!


    王昭君在匈奴國被稱為“寧胡閼氏”。這個名稱的字義是:使胡(匈奴)獲得安寧之王妃。


    也就是說,匈奴由於得到她而得以過安寧的生活。她在匈奴甚受敬重,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她有漢之國威作為後盾。


    而呼韓邪單於卻於她來到匈奴國後的第三年去世。她與單於之間生有一子。這個孩子還年幼,單於和另外的閼氏(妻子)生的兒子都已成年。單於之位由其中的一個繼承——這個人叫做復株累若鞮單於。


    匈奴人在風俗上與漢人有極大差異。


    其中之一是:繼承父位的兒子,必須將除了自己生母以外的父親妻妾悉數歸為己有。這對漢族來說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史記》作者司馬遷也對匈奴的這個風習,以驚嘆筆調,寫了如下之語:


    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賤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史記》中另有一段,記載漢初投降匈奴的漢人,為匈奴這項風俗所做的辯護:


    父子兄弟死,取其妻妻之,惡種姓(家係)之失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