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縣境時,劉邦由於依依難捨,所以又和他們舉行酒宴。這酒宴一連又是三天。由於喝了酒而有些得意忘形的鄉人中,竟然有人開口向皇帝請求:“請皇上準許隔鄰豐縣和我們一樣免除租稅和夫役,可以嗎?”


    與沛為鄰的豐縣,劉邦年輕時候也曾待過一段時期。沛、豐兩縣的人因頗多婚姻關係而情同手足。沛縣父老是為有親戚關係的豐縣百姓向皇帝請求這項恩典的。


    “不行!豐縣的人曾經背叛過朕。”


    劉邦說出不給豐縣百姓恩典的理由。他剛起義時,派守豐縣的雍齒曾經背叛他投向魏。雖然劉邦企圖予以收復,但由於豐縣城牆堅固,而且劉邦自己後來得病,不得不改變初衷,率軍返回沛縣。


    “這一點我們知道。但那是雍齒幹的事情,豐縣百姓是被迫從命的。請皇上特別開恩……”沛縣父老為豐縣百姓拚命懇求。


    被迫從命的人,守城會守得那麽頑強嗎?……算了,同樣的恩典也給予豐縣人民吧,因為都是朕的故鄉嘛!


    劉邦最後還是答允了。


    在故鄉,時而落淚,時而成為感情的俘虜,這都是劉邦業已年邁、感情變得脆弱所致吧?實際上,他的健康情形這個時候已經不太好了。


    親自出來討伐黥布,其實對他的身體並不好。原本,他是準備以太子為將軍、率領諸將出征的。


    但呂後堅決反對這樣做。


    劉邦的家庭內幕相當複雜。他目前最寵愛的女人是戚夫人,糟糠之妻呂後被疏遠已久。劉邦舉兵之際,曾經受到呂後娘家在物資和精神雙方麵的極大援助。原本隻是無賴之徒的劉邦,之所以能在沛縣受到眾人擁戴,完全是有呂家做後盾的緣故。因此,劉邦在呂後麵前,向來是抬不起頭的。


    而且,呂後不是隻有內助之功而已。如前所述,劉邦原欲放他一馬的彭越,卻被她以欺騙手段將之殺害。對於去除有危險性的功臣一事,呂後猶較劉邦熱心。


    對劉邦而言,呂後不僅是正室夫人,更是取得天下、患難與共的同誌,這也就是令他感覺局促不安的原因。因此,他對呂後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內心真正寵愛的是戚夫人。


    戚夫人對皇帝極盡撒嬌之能事。身為母親的她,當然溺愛自己的兒子如意,並且懇求劉邦立他為太子。男人一般都敵不過枕邊人的哭泣哀求,何況劉邦對太子盈過於軟弱一事向來甚為不滿。


    ——身為天子的人,個性必須剛健。盈的個性過於軟弱,將來難以統治天下。


    劉邦甚至在群臣麵前說過這樣的話。


    看到如意淘氣的樣子,他就眯著眼睛喜滋滋地說:


    ——這個孩子很活潑,很像朕小的時候。


    因此,宮裏開始傳出這樣的話了:


    ——皇帝似乎有意廢不肖(指太子盈而言)而立愛子(指如意而言)。


    呂後當然因此感覺焦躁。她隻有盈這麽一個兒子。對於盈的個性軟弱這一點,她自己也引為憾事。呂後不想將與丈夫辛苦得來的天下送給別人,於是她找來胞兄建成侯商量。


    建成侯轉而找天下第一智者張良商量。


    ——骨肉之間(骨肉間之事),臣等百餘人亦何益。


    對此,張良如此回答。意思是說,關於戰爭或政治上的事,他可以獻策,但事關皇帝家族的問題,即使有一百個張良也於事無補。不過,他倒是給了建成侯這樣的建議:


    ——陛下曾經廣招天下賢者,卻有四個人始終不肯應召進宮。這四個人都是老者。倘若能請到他們伺候太子,太子的身份或許能得以保全吧?


    張良更教他如何邀聘四賢人的方法。


    就在這時候,皇帝下旨,以太子盈為將軍,討伐黥布。


    除皇帝以外,太子是位階最高的人。太子無論有何等重大功績,也不可能再行晉升。相反的,萬一失敗,就有立刻被廢的可能。因此,呂後強烈反對乃是當然之事。


    ——黥布是天下猛將,而前往討伐的諸將,盡是你的舊時同僚,這不是形同以羊率領狼群嗎?諸將絕對不會聽從太子命令的。而且知道太子為統帥時,黥布一定會勇氣百倍地鳴鼓而攻。黥布現在最怕的,隻有你一人而已。尚請皇上以我們母子為重,考慮親征之事。


    呂後如此哭訴。


    劉邦本來就對太子的評價不高。他原本就在擔心以太子領軍,征討之事有可能因之拖長。因此,聽到呂後哭訴時,他知道自己非親征不可了。


    ——好啦,好啦,朕決定親征就是嘛!雖然朕近來身體有些不舒服……


    身體本來就不太健康的人,此時更為流箭所傷。還好討伐形勢已定,劉邦遂決定返回長安,在回故鄉沛縣一趟後,禦車一路朝西方行進。


    “實在累人……”劉邦在禦車裏連連自語。


    十多日來的連續酒宴,使他有些吃不消。他是個喜歡酒宴的人,每每以長夜酒宴恢復征戰的疲勞。而現在卻因酒宴而疲勞,這不正證明他已年老了嗎?


    “我的壽命或許所剩無幾……”他無法抹除這個不祥的預感。


    在返回長安的途中,北方傳來捷報。原來周勃已將代郡、雁門、雲中等地全部平定,並且將叛將陳豨於一個叫當城的地方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陳舜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陳舜臣並收藏帝國的軟肋:大漢王朝四百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