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300餘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軍事上屢受外敵之辱,常被稱為“弱宋”。但全麵地看待,宋朝在經濟、文化、科技、農業、工商業、手工業等諸多方麵都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其成就超過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後的明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抑製工商業的朝代,並且極力發展對外貿易。雖然不斷地納貢稱臣,但國庫歲收依然充裕。終宋一世,隻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這應該是有其原因的。


    漢文明在宋朝時候,領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發達,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後,獨立支撐數十年。這段恐怖的時期,大量的人死於屠殺,死於瘟疫,死於戰亂,北方中國的人口下降了80%,南方中國的人口則下降了超過30%,整個中亞幾乎成為了無人區和荒漠,中東地區先進的灌溉係統受到完全破壞。雖然蒙古人客觀上幫助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他們沒有絲毫人性的殘忍惡行,是整個世界史上所罕見的。蒙古人當時的行為就如成吉思汗自己說過的:“人生最大的樂趣是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強姦他們的妻子和女兒。”


    南宋的滅亡是中國歷史發生的重大轉折,不僅僅是漢族政權的徹底滅亡,更標誌著在南宋時期得到長足發展的工商業、高科技、農業、科舉與世族相結合的官僚製度、開始受限的皇權、先進的政治製度等等都中斷了。文明相對落後的蒙古人統治的元朝開始實行封閉、保守、輕工商業和更加集權的製度,並正式以程朱理學為科舉的主要內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雖然百年後漢人復國成功,但繼起的明王朝還是受到元朝很大影響,大開歷史倒車,無視生命價值,抑製商業貿易。漢人在遭遇北方馬背民族的重創後,開始變得保守,其統治階級相比較宋朝統治者而言也更殘暴。此後的數百年,麵對外侮,大多數的漢人精神麻木。明太祖朱元璋繼承和加強了元朝的各種製度,而禁錮的文化思想、落後的社會製度和政治製度在同為異族統治的清朝達到了最高峰,直到鴉片戰爭……


    第六章 歷史給了我們機會


    1.如果經濟力量轉化為軍事力量


    當一個國家在經濟足夠強大之後,往往都會把重心放到軍事之上,漢朝如此、唐朝如此、明朝如此,可是宋朝卻似乎又是個例外。如果真的細算起來,宋朝的例外還真是不少:


    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甚至棄城逃跑的宋朝,一向給人孱弱的感覺,在戰爭之中的勝率卻高達七成,甚至高於一向善戰的唐朝;軍人出身的宋太祖趙匡胤,卻能夠建立一個“愛好和平”、“重文輕武”的朝代;長達百年以上給外族上百萬的歲幣,卻仍然能夠經濟發達、百姓安居樂業;它科技強大,經濟繁榮,政治相對清明,但軍隊卻不強大。關於最後一條,很多人都曾經發出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麽宋朝富而不強呢?這簡直不符合歷史發展定律嘛!


    其實關於這一點,筆者也思考了很久。相對於遼國、金國和後來的蒙古,宋朝一直處於弱勢,而那些外族在侵略的時候一直處於強勢,這其中有很多種原因。


    宋太祖趙匡胤經歷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地方割據,看到太多武將因為手握重兵就造反的事例,而且他自己也是這樣爬上皇位的,所以他心裏清楚,武將始終是一個穩定國家的後患。“杯酒釋兵權”之後,他更加嚴防死守,生怕哪個武將威脅到自己的帝位,也是他定下了大宋王朝“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


    想想看,一個國家自上而下都看不起武將,那還有誰會去當兵呢?有前文中我們提到過,宋朝採用的是徵兵的製度,純屬自願,誰能自願呢?災民!


    在受災的地方,很多人參軍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了保衛祖國的疆土,而是為了混上一口飽飯。我們很難想像,抱著這樣目的參軍的士兵在操練的時候,真的能夠用盡自己全部心血嗎?我們不能完全肯定地說沒有,但是數量絕對是少之又少。


    除了上述幾條原因之外,還有一點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那就是宋朝的版圖。看看宋朝的版圖我們就不難發現,宋朝幾乎沒有一個地方適合養馬,沒有馬匹,就沒有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馬匹的重要性怎麽估計都不過分。無論是使用戰車還是發展騎兵,沒有對馬匹資源的大規模掌握是根本辦不到的。秦朝能統一中國,除了商鞅變法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曾經為周天子養馬,掌握了今天甘肅天水一帶的產馬良地。養馬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養好馬。養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養,要在長山大穀,甘泉美草之地,沃野千裏之域,才能成群放養,最終為騎兵出塞長途追擊之用。漢唐時代能實現對遊牧民族的反擊也離不開大規模的養馬。但是對宋朝來講,這些卻變得可望而不可及。


    關於版圖,這並不僅僅是宋朝的原因,還有唐朝末年的緣故。由於唐朝錯誤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在“安史之亂”後,中原王朝先後喪失了遼東、甘涼河套河西走廊一帶,還有薊北之野等產馬良地,陷入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麵中,河北、河湟等地竟然出現了歷史的倒退,這就為周圍少數民族政權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良機。


    在五代十國軍閥混戰的背景下,崛起於北方的契丹建立的遼國利用中原混亂之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後晉皇帝石敬瑭於公元936年割“燕雲十六州”於契丹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宋朝必須首先奪回這上述地區才能在那裏養馬。但是沒有足夠的戰馬又不可能去占領這些地區,於是宋朝對此也無可奈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驍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驍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