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港口,海上貿易還需要其中一個傳播介質,這就是船隻。宋朝的海上貿易和造船業相輔相成,造船業的發達促進了海上貿易的繁榮,海上貿易的繁榮同樣也激勵著造船業研究出更大更好的船。


    宋朝的船隻究竟有多牛?根據宋代文獻《夢粱錄》記載,宋朝的海上貿易船隻分為兩種。一種是民間商用,也就是普通商人用的船,大約能夠承擔200、300噸的重量。如果是進行駱駝交易的話,一艘普普通通的商船就能夠承載幾百匹駱駝,這可比陸地上進行的交易數量要大得多。你想啊,宋朝也沒有火車,更沒有高鐵動車,單純地依靠人趕駱駝,哪能趕多少匹?後來以陸地進行商業貿易的元朝,貿易量卻遠遠落後於宋朝,這就是關鍵原因。


    除了這種比較普通的民間商用船隻,還有一種就是由朝廷投資建設的超級豪華船隻。這種船隻主要用於官方的商業貿易,一般都是由官員或者是貴族把持。宋朝最大的一艘船是用來招待外來使節的,取名為“神舟”,載重量達到了600噸,可想而知宋朝的造船業是多麽的發達。


    既然說是貿易往來,就必須有買賣雙方。在一片汪洋大海之外,普通的商戶又如何能夠聯絡到遠在別國的買家或者是賣家,這就要說到朝廷在這中間的作為了。在前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過,宋朝對於民間進行的這種海上貿易持支持態度,而這種支持不僅僅在於開放港口,更重要的是,他們主動聯絡外商。對於普通的商戶,如何聯絡外商是個非常大的難題,可是對於朝廷來說,這隻不過是一種行為。他們不僅在使節來訪的時候,和他們談論商業貿易的諸多事宜,還曾經主動到國外去招攬外商。


    比如在公元987年,宋太宗直接派了8個內侍“各往海南諸蕃國,勾招進奉”;1115年,福建市舶司就曾專門派人去占城、羅斛兩國,勸說當地政府和商人來華貿易,雖然是地方政府的行為,但也是受到了最高領導的指示;1028年,宋仁宗更是下詔書說道:“令本司與轉運司招誘而安之。”聖旨的意思都說得如此直白,相信在當時有很多外商都很樂意到這個環境極為寬鬆的國度淘金。


    大食商人蒲希密來到廣州向中國政府報告說,他之所以來,是因為接到蕃長來信招誘。對於勾招有功的蕃商,宋王朝還授予他們官職,如大食勿巡國進奉使辛押羅因這方麵的貢獻被宋朝廷封為“懷化將軍”。


    招攬外商不過是政府的最初舉動,很多外商也很給宋朝麵子,但當外商真的開始和宋朝商戶進行貿易之後,朝廷的工作才算是真正開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保障外商在宋朝的人身安全,以及他們的財產,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市舶司常常會派兵保護那些進入宋朝領土的外商們,主要就是專門設置押伴官員,沿途保護他們的財產,禁止途中被人強買強賣。當然宋朝在這方麵可不像他們在戰爭中那樣,明麵上吃大虧,在對待外商行賄朝廷官員這樣的事情,宋朝的皇帝可是嚴懲不貸。如果外商的船隻在海上遇到了自然災害,宋朝的官兵有責任進行人道救助;舶主失蹤或溺死,貨物要清點造冊,妥為保管,待其親屬前來認領並嚴防盜竊或冒領;如果買賣雙方在貿易往來的過程之中存在分歧,也可以報官,就跟現在打官司一樣。


    這些舉動看著是在保護外來商人,實際上也是在保護宋朝的商人。也正是因為宋朝在法律上給予外商或這樣、或那樣的法律支持,宋朝的海上貿易才能夠空前繁榮。在宋朝,海上貿易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駛向東北方的高麗和日本,一是向南方駛往東南亞、印度洋地區和西亞、北非。根據南宋後期的《諸蕃誌》記載,南海有53個國家和地區與南宋通商貿易,南宋商人出海去貿易的也有20多個國家,形成了通向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海上絲綢之路”。


    我們主要來說說宋朝和日本之間的貿易往來。在北宋年間,主要還是民商貿易,所以在關於宋代的中國史料之中,記載的並不多,可是日本的史書卻有記載。


    根據日方的記載,北宋年間,宋朝商人到達日本進行貿易,大概有將近70次之多;經常赴日貿易的宋商如朱仁聰、周文德、周文裔、陳文佑、孫忠、李充等,其名字為當時日本貴族、公卿、富豪等所熟知。


    宋朝商人到了日本之後,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進行交易的,日本方麵肯定也不太放心這些來到自己國家的外國商人,一般來說,商船進入博多灣,監視所派人去檢查並上報大宰府。大宰府派通事至該船驗看市舶司發給的公憑,這估計也是最早的護照吧,除此之外,還有船員名單、所載貨物的品種名稱,然後呈報太政宮,等待批準交關貿易。


    這個太政宮就是當時負責接待外商的機構,不過並沒有全權負責的權力,還需要報給日本的大宰府。大宰府的官員們聽到之後,要一一核對來的都是什麽人啊,人數有多少啊,來這裏做什麽買賣啊,交易量預計是多少啊等等,事無巨細,都要問個清楚明白。等他們確定來到日本的這些商人都是真正的商人之後,他們就會帶著商人們去當時的使館區域,供應飲食和居住條件。


    商船赴日所載貨物大體為:錦、綾等絲織品,還有瓷器、藥材、香料、書籍、文房具等。這些東西在日本的售價非常高,因為在日本,這些都屬於稀罕物品,不過不要擔心沒有人買,日本的很多貴族都是宋商的主要經營對象。當然光賣,宋商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們還要購進日貨運回宋朝出售。購自日本的貨物大體為:砂金、水銀、硫磺、木材、工藝品、日本刀等。此外,日本的工藝品別具特色,工藝水平很高。如金銀蔚繪、螺鈿器皿、水晶、日本玉、木念珠、真珠、屏風、日本扇、日本刀等,很受宋人的喜愛。宋都東京相國寺市場上出賣的日本漆柄摺扇,極為精美,扇麵的淡粉畫,被人譽為“筆勢精妙”。螺鈿器皿也深受歡迎,被譽稱“物象百態,頗極工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驍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驍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