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代軍製的慣例,地方駐軍一般是3年一換,這樣,戍邊的軍卒們才不至於因為長戍邊關而荒蕪了家中的田園。但當時主管駐軍換防事務的尹癸戈卻嚴重失職,他由於沒有籌集到有關的款項,最後因為沒有錢而不能讓部隊進行換防。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尹癸戈居然下令駐守嶺南的戍兵再延期一年。


    徐州一帶自西漢以來就一直是戰亂之區,那裏的人武風極盛,性格剛烈,駐紮在桂林城區的徐州戍卒們早就掰著指頭計算回鄉的日期。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憤怒,他們在低級軍官許佶、趙可立、王幼誠、劉景、傅寂、張實、王弘立、孟敬文、姚周9人的率領下,來找統軍將領王仲甫理論,要求按期迴轉家鄉。不想這個王仲甫卻是個不近情理的人,擺出一副臭架子不理睬士兵們的合理要求。許佶等人一時按捺不住,與王仲甫及其親兵衝突起來,雙方大打出手,最後竟失手將王仲甫打死。


    這一下禍可闖大了,許佶等人商議,幹脆找來了他們素所信服的糧料判官龐勛,並公推龐勛為首揭竿起事,準備以武力打回徐州老家去。就這樣,一場始料未及的兵變在桂林發生了。


    龐勛帶領他的徐州健兒,手執武器,反出桂州,一路北上,由於沒有軍餉供應,免不了要攻州奪縣以取得糧草軍需。與此同時,一些沿途的貧苦百姓也趁機加入,隊伍居然像滾雪球一樣,不斷發展壯大。等到他們打到老家徐州一帶的時候,已經有了一支數萬人的隊伍。


    唐廷接到桂林兵變的消息,派遣大兵對龐勛等人進行圍剿。唐徐州觀察使崔彥曾首先受命統兵迎戰,卻被龐勛打得大敗,連崔彥曾本人也死於戰場。


    龐勛的部隊連戰連勝,很快控製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河流域廣大地區。唐廷派遣名將康承訓為主將,並以悍將王晏權、戴可師為南北兩翼,三方並進,企圖全殲龐勛於徐州城下。而龐勛則採用避實就虛的戰術,暫不與康承訓、王晏權的主力相碰,隻集中局部優勢兵力與戴可師決戰。雙方在淮河之畔的都梁山大戰,結果戴可師的羽林軍不敵剽悍的徐州銳卒,最後連曾經不可一世的戴可師也命喪沙場。


    唐軍主將康承訓接到敗報,不敢以兵力與龐勛硬接,轉而使用其他手段。他利用龐勛等人起兵的本意隻不過是回鄉心切,因此內心深處總是存在著適當的時候讓朝廷招撫而解甲歸農心理,展開一係列的誘降活動。龐勛等人由於對朝廷存在幻想,往往坐失戰機,漸漸地變主動為被動,形勢日趨不利。龐勛在城池連失的情況下,率殘兵南逃蘄州,途中被康承訓追上,不幸戰敗陣亡。


    龐勛的起義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唐朝的統治也因此受到極大的創傷,各地人民起義像野火一樣到處燃燒起來,其中以王仙芝、黃巢等人的兵勢最為浩大。經過幾年的戰鬥,終於將唐朝廷拖到了滅亡的邊緣。也就是由於這樣的史實,宋代著名史學家宋祁在總結唐亡的原因時有一句話說得非常中肯:“唐亡於黃巢而禍始於桂林!”


    很快,我們就會進入到黃巢起義當中,去看看撐過了安史之亂、撐過了奉天之難、撐過了甘露之變的偉大帝國,是怎樣在這一場波及全國的大起義當中,流幹最後一滴鮮血的。


    第六章 黃巢起義,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一節轉戰天下,無人能擋


    唐代後期,江南的社會經濟雖有某些發展,但從皇帝到各級官吏,對人民的壓榨“惟思竭澤,不慮無魚”。僖宗時翰林學士劉允章指出當時國有“九破”,民有“八苦”,人民無法生活,隻有起來反抗。


    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裘甫領導浙東農民起義。接著,鹹通九年(868年)十月,龐勛領導桂林戍卒起義,揭開了唐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幹符元年(874年)末,濮州(河南範縣濮城)人私鹽販王仙芝在長垣(河南長垣東北)起義,發布檄文,指斥唐政府官“吏貪遝,賦重、賞罰不平”。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這表明他要替天行道,改變財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同年六月,起義軍攻陷濮州、曹州(山東曹縣),擊敗唐天平節度使薛崇。次年,黃巢亦聚眾響應。


    黃巢(820~884年),曹州人,世代販鹽為業。幼年讀過詩書,學過騎射,科舉不第。他對當時社會的黑暗很不滿,曾賦《題菊花》和《不第後賦菊》詩,表達了要改變現實的決心。《不第後賦菊》詩曰: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廷見王仙芝與黃巢起義軍聲勢浩大,立即詔令淮南、忠武、宣武、義成、天平等五鎮節度使進擊義軍。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王仙芝與黃巢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流動戰術,率軍進圍沂州(今山東臨沂)。幹符三年(876年)七月,天平節度使宋威在沂州城下擊敗義軍,並上奏說王仙芝已死,遣散了諸道兵。王仙芝、黃巢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經過短暫休整之後,便轉戰河南,迅速攻占了陽翟(今河南禹縣)、郟城(今河南郟縣)等8縣之地。接著,農民軍又攻陷了汝州(今河南臨汝),威震東都洛陽。


    唐廷軟硬兼施,一麵下令赦免王仙芝等人,一麵又頻頻調動各地官軍鎮壓農民軍。王仙芝在攻占陽武之後,攻鄭州不下,於同年十二月接連進攻申、光、廬、壽、舒、通州等地,逼近揚州,淮南節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在農民軍的沉重打擊下,唐各地州官多聞風喪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驍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驍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