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二個使命才是他人生之中真正的考驗,後金地處東北,冬季嚴寒難耐,物資也很有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絕對是不夠的。外侵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他的對手大明王朝已經即將滅亡,此時果斷出擊,迎接他的自然是凱旋而歸。不過他心裏更清楚,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用糙話說,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想要進攻,就必須要等待一個好的時機。


    公元1618 年,努爾哈赤帶領著兩萬騎兵向明朝的邊關發起了進攻,這場進攻是突然的,打得遼東巡撫李維翰一個措手不及,隻好急忙調遣了一萬軍力去鎮壓。在張居正實行萬曆新政的時候,明朝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有所保證的,至少遼東一帶有名將李成梁把守,可在這個時候,李成梁早已經過世三年有餘,而張居正也成為上個世紀的傳奇。所以此時的明朝軍隊不堪一擊,還沒怎麽打,就被努爾哈赤的部隊全部射殺。在此之後,後金的部隊進入了雅鶻關、攻破了清河城,在軍事上節節勝利。這件事情讓坐在北京紫禁城上那個長達 28 年不理朝政的萬曆皇帝也感到了驚恐。


    或許真的是太長時間不上朝的緣故,萬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軍隊到底有多大的實力,隻想著早早鎮壓下後金的勢頭,於是他命令楊鎬帶領數十萬軍隊前去遼東一帶,鎮壓後金,消滅努爾哈赤。


    這條消息從京城傳來,努爾哈赤笑了,明軍卻哭了。


    駐守在遼東一帶的明軍自然是聽說過努爾哈赤馬背上的傳奇,自然也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史書上是如何形容的呢?史書上寫著:“(明軍)累年以來,不修兵具,朽戟鈍戈,緩急不足為用,金鼓幾於絕響,偶令之截殺,股慄腕戰,麵孔殊無生色。”聽到自己要去打努爾哈赤,很多士兵都躲在家裏痛哭,不願出關,甚至有些將領急急忙忙地申請調令,寧可降職,也不願拿起兵器和後金部隊去拚殺。試問,這樣的軍隊還談什麽戰爭啊?


    皇上有令,做奴才的也隻能聽令,不管這些官兵有多麽不願意,這場仗還是要打,楊鎬從全國各地調來二十七萬大軍,對外宣稱有將近五十萬大軍,而努爾哈赤一方僅有十萬左右。


    楊鎬雖然是兵部左侍郎,可是這個人卻真的沒有什麽軍事才能,一般來說,敵我兵力懸殊如此之大的情況,大舉進攻才能顯示出人數上的優勢,可是楊鎬卻將軍隊分而治之,他和幾位副將將軍隊分成了四股勢力,先後進攻後金。二十多萬的軍隊分成四份,每一股勢力隻有不到十萬人,這對後金的威脅就小了很多。


    努爾哈赤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在大軍壓境的時候,他也沒有感到驚慌。他說:“明使我先見南路有兵者,誘我兵而南也,其由撫順所西來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戰,破此則他路兵不足患矣。”


    就在楊鎬等人沾沾自喜、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殊不知努爾哈赤早就分析出了明朝的主力軍隊究竟要走哪條線路,也想好了萬全的對策。最終,這場“薩爾滸戰役”以後金大獲全勝而告終,大明王朝在和後金的對峙之中,從主動變為了被動,從強勢變成了弱勢。


    經過了這場戰役之後,努爾哈赤變得更加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起來,估計這個後金的主子以為,大明王朝不會再有能夠和他抗衡的將領了。隻可惜,事實總是在打擊著人的自信,對於努爾哈赤也不例外。命中注定的,他遇到了袁崇煥。


    袁崇煥是大明王朝最後的一道屏障,這話一點都不假,就是他,在大明王朝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牽製住了後金的鐵騎。他和努爾哈赤第一次的交鋒就是“寧遠大捷”,那時的袁崇煥還隻是一個小小的“寧前道”。


    公元1626 年,寧遠的駐軍還在等待著過元宵佳節,等著賞花燈、猜燈謎的時候,不料後金的軍隊突然之間強渡遼河,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便不戰而勝奪得了八座城池,很快就兵臨寧遠城下。駐守在寧遠的不是別人,正是袁崇煥,他對於努爾哈赤軍隊的強悍早有耳聞,此次終於在寧遠這裏交上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前幾座城池,努爾哈赤拿下得輕而易舉,主要就是因為駐守城池的將領根本就沒膽量和他拿命相拚,幾乎是努爾哈赤說一句“放下武器,我給你們一條生路”的時候,這些將領就真的放下了武器,有沒有給他們留下活路,也隻能看努爾哈赤當時的心情而定了。或許是前麵獲得的太過容易了,努爾哈赤認為袁崇煥也是這樣的貨色,於是就照本宣科,將已經念過好幾遍的勸降書又拿出來高聲朗讀。


    袁崇煥在城牆上聽著努爾哈赤的勸降書,內心之中的憤怒之火頓時就燃燒起來,他冷笑著看了看努爾哈赤,嚴詞拒絕投降,更譏笑投降乃是懦夫之舉。寧遠城的百姓們紛紛表示要支持袁崇煥誓死保衛家園,這讓袁崇煥軍隊士氣大振。


    光有士氣還不能夠解決問題,袁崇煥必須有一個萬全之策,畢竟他要保衛的不僅僅是大明王朝的江山,還有這給予他們無限支持的寧遠百姓們。


    他身邊的副官說:“袁大人,眼看外麵努爾哈赤那廝已經要躍躍欲試了,聽說他的軍隊非常強悍,尤其是騎兵,甚至能和蒙古騎兵相抗衡。而且這一次,他們手裏有三十萬人馬,而我們這邊隻有幾萬人,懸殊太大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曉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曉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