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對於官員的考核是每六年一次,到了要考核的那一年,所有的京官,都要寫一封述職報告給皇帝,但是這封述職報告不僅僅要寫自己的功績,還要寫清楚在這幾年之中,我都做了什麽不好的事情、不對的事情。其實這種述職報告,很難找到一些真正的漏洞,畢竟誰也不敢把自己貪贓枉法的事情正大光明地寫出來,往往都是記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關鍵的一點來了,這封述職報告,並不僅僅是給皇帝一個人看,還要在上朝的時候給其他官員看,這下文官集團的作用就充分發揮出來。如果哪一位大臣忘記了自己做過的某些事情,文官有權力指出來,甚至可以滔滔不絕、言之鑿鑿地和你對質。這文官集團就相當於現在的監督機構啊!


    這種政治分工,是先進的,也是資本主義三權分立和君主立憲的雛形,如果大明王朝能夠再堅持一個世紀,有誰敢說中國不能一直領先下去呢?


    歷史的第三個機會——萬曆新政。


    張居正的改革之所以失敗,我們前麵已經討論過了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萬曆皇帝內心的變化。張居正完全沒有想過,自己一心一意培養的政治接班人卻成為了最終的政治掘墓人,我們做這樣一個假設,在張居正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的時候,如果做了這樣兩件事情,那麽或許結局就不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所有政策都被推翻。


    其一,在培養小萬曆皇帝的政治才能之外,張居正能夠像徐階選擇自己那樣,選擇一個同樣有能力的接班人,成為下一任內閣首輔的話,那結果又當如何呢?


    首先,當張居正過世之後,萬曆皇帝決定要廢除所有改革製度的時候,張居正的政治接班人會以理據爭,保衛改革的成果。萬曆皇帝雖然年紀小,但是不代表他傻,怎麽對國家和朝廷有利,他心裏還是有譜的,或許能夠保存下幾條改革措施也尚未可知。


    其次,他的接班人作為新一代的內閣首輔,也會有自己的政治號召力,會培養自己的心腹,就如同當初張居正一樣。接班人所形成的新的政治圈,自然會有自己統一的行為準則和政治目標,即使萬曆皇帝為了報復張居正而遷怒於改革,那麽內閣也有權駁回皇帝的聖旨。


    其二,張居正在輔佐萬曆小皇帝的時候,沒有擺正心態,這也是萬曆新政最終失敗張居正自身的主要原因之一。盡管明朝的政治格局與之前的皇權集中製並不相同,但是張閣老在政治中心混了這麽久,難道不明白什麽叫做“伴君如伴虎”,什麽叫做“越俎代庖”麽?這是每一個皇帝都忌諱的事情,就算是權力再大的臣子,終究也是臣子,皇帝再小也是皇帝,更何況皇上也是會長大的,如果碰到心胸寬廣的皇帝,或許能夠一路和諧下去,可如果碰上了一個小心眼、愛記仇的皇帝,下場可想而知。可是張居正的做法卻像是一種賭注,他的籌碼就是萬曆皇帝必須是一個知恩圖報、心胸寬廣的人,少了一條都會給自己招致殺身之禍。


    如果當初張居正能夠擺正心態,至少萬曆皇帝不會對張居正的家人進行歇斯底裏的報復,更不會在張居正過世之後,將他的改革政策予以廢除。


    如果以上的理論能夠成立,明朝的經濟則會更加強大,政治更加清明,有了強大的資本,農民起義還會發生麽?後金還能夠輕而易舉地滅了明朝麽?這都是個未知數啊!


    像這樣的歷史的機會其實還有很多,我們隻是說出了最主要的三點,就是這三點,就能夠讓大明王朝改變滅亡的結局,就如同蝴蝶效應一樣,當局者一個小小的決定就能夠對後世有這樣大的影響,確實值得深思啊。


    第四章 天命,還是巧合


    1.離資本主義永遠隻差一步


    明朝是一個讓人感到無比惋惜的朝代,由於太多的偶然性因素,導致了這個朝代最終被清朝取代,現如今我們說這個歷史軌跡,有些造物弄人,並非沒有半點依據。


    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是在明朝中後期,由於逐漸廢除了“禁海令”,私人的海上貿易日益頻繁起來,手工業產品走俏市場,所以就需要加大投入,很多作坊主僱傭勞動力進行勞作,這就是最初的僱傭關係。但是為什麽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無法像歐洲各國那樣迅速發展,這又是為什麽呢?


    或許有些讀者還並不了解什麽叫做資本主義,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詞彙,其實它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社會製度。


    和封建社會不同的是,這種新的社會體製並不是人為的決定,而是經濟決定的,在這種製度之下,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歸私人所有,自由選擇的勞動力市場及工會組織的普遍存在,並借著僱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商品創造利潤。商品和服務藉由貨幣在自由市場裏流通。投資活動的決定由私人進行,而非由國家控製。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者控製並互相競爭,依照各自的利益採取行動。雖然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被視為是資本主義製度,但其中一些國家也被稱為“混合經濟”製度,因為其政府掌控了生產的資源,並且對經濟實行幹涉。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屬性和特質,資本主義也被稱為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


    對照這種所謂的標準,我們來看看大明王朝究竟差在哪裏,為什麽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的發展非常緩慢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曉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曉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