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史書上記載,朱元璋心裏已經對胡惟庸起了殺意,胡惟庸也不甘心坐以待斃。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跟朱元璋說:“皇上,我們家後院出了一件奇事,好端端的居然從地下往上湧泉水,下人們嚐了嚐,居然還是甜的,您說這件事情奇怪不奇怪?”朱元璋一聽,也覺得新鮮。看著朱元璋神色上的細微變化,胡惟庸又接著說,“現在正是正月時節,莫非這是上天的一種預告,想來這是吉兆啊,預示著我們大明王朝一定能夠繁榮昌盛!”
一般來說,有臣子這樣恭維,皇帝多半都會飄飄然起來,朱元璋也不例外,再加上胡惟庸順理成章的邀請,這朱元璋就帶著幾個保鏢和太監準備這一次的出行。這皇上的出門肯定和一般人不一樣,往往都是大張旗鼓的,如果陣勢小了,沒準連這個朝代的百姓都會覺得臉上無光,不過朱元璋畢竟是土出身,倒也沒有這麽多的講究。
就在他準備走出皇宮內院的時候,突然躥出了一個身影,別看皇上平日裏耀武揚威的,可以到了關鍵時刻,多半都會驚慌失措。果不其然,朱元璋身邊的幾個大內高手連忙把黑影擒住,也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行刑,一棍子、一棍子地打在這個驚擾了聖駕的人身上。可不管侍衛打得多麽兇狠,身上到底有多疼,這個黑影似乎都不在乎,他始終都隻做著同一個動作,那就是用手指著胡惟庸府邸的方向,臉上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看到“刺客”已經沒有了反抗能力,朱元璋才恢復了理智,他仔細看了看黑影,這才發現原來是太監雲奇,這人他認得,是個頂忠心、頂忠心的孩子,這般不同尋常的舉動背後,肯定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此時此刻朱元璋的臉上一定浮現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這不明擺著麽,雲奇指著胡惟庸的府邸,那事情一定和胡惟庸脫不了幹係,臉上露出恐懼的神情,那也一定是胡惟庸幹了什麽恐怖的事情,驚擾聖駕這是死罪,而雲奇卻這樣做了,事情肯定非同尋常。真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被福爾摩斯附身了,在短短的時間裏,他的腦海裏已經勾勒出一個陰謀篡逆的事件,主人公自然就是胡惟庸。
於是他叫來禦林軍,親自登上皇宮內最高的大殿,站得高看得遠,胡惟庸的府邸也盡收眼底,那個看似平靜的大宅門內,竟然埋藏著數百名士兵,手中都拿著鋒利的武器!朱元璋心裏一聲嗬斥,好你個胡惟庸,竟然敢在老子眼皮底下養了這麽多“殺手”,我若今天真的到你家去,還不成為你的盤中餐?老子一定要讓你知道,讓天下人都知道,敢打我朱元璋性命主意的人,還沒出生呢!就在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將胡惟庸和他的家人抓捕並且處以死刑。
關於胡惟庸一案,朱元璋所定的罪名自然就是陰謀篡逆,可事實又是如何呢?
其實在胡惟庸一案之前,朱元璋就已經下決心要削減宰相的權力,最好能夠將宰相連根拔起,這樣他這個龍椅才能坐得長久,才能坐得心安。根據《明太祖實錄》中所記載,有人早一步告訴朱元璋,這個胡惟庸不可信,他起了謀反之心,讓皇上小心此人。那麽按照一般常理來推斷,像他這樣一個多疑的人,明知道對方有謀反之心,還要前去,這本身就是不合常理的。
有沒有例外?有,中國不是有那樣一句話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捨不得孩子套不找狼,捨不得朱元璋扳不倒胡宰相,可朱元璋不是這種人啊,坐上皇位的人,往往都比較怕死,希望自己真的能夠像神仙一樣長命百歲,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用自己的性命去做賭注。
再者說了,明朝的科技雖然發達,可站在城牆上要能看到胡惟庸府裏有沒有隱藏好的官兵,那可真得需要高解析度的望遠鏡啊。明朝有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麽?沒有!難道朱元璋是千裏眼?
所以很多史學家都認為,胡惟庸是被冤枉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朱元璋的計劃之內,他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撤掉宰相這個職位,將皇權最大化地集中起來。
晚明學者錢謙益對這件事情的評價是:“雲奇之事,國史野史,一無可考。《明史》則是這樣介紹說”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不管怎麽說,胡惟庸就這樣走下了歷史的舞台,同樣被帶走的,還有在中國沿襲了數千年的宰相製度。
好,宰相製度被廢除了,可朝廷之中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要由皇上親自決定啊,於是他需要一個秘書處,來處理所有官員的奏摺,篩選一番之後再呈上來,這個就是內閣製度的雛形。這樣一來,朱元璋直接掌管了六部百司的政務,達到了君主專政的頂峰。或許朱元璋希望自己的這次改變,能夠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為所欲為”的世界,隻要皇帝說一,沒有人能夠站出來說二,就算站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皇帝也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是,造化弄人,到了明朝後期,內閣的權力甚至能夠左右皇帝的決定,比如張居正,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最開始,朱元璋並沒有直接將這個新生代的政府機構稱之為“內閣”,而是設置了四名輔官,以儒士王本等為之。到了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銷,而仿照宋朝製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其中禮部尚書邵質、檢討吳伯宗、翰林學士宋訥、典籍吳沉分別為四處大學士。
一般來說,有臣子這樣恭維,皇帝多半都會飄飄然起來,朱元璋也不例外,再加上胡惟庸順理成章的邀請,這朱元璋就帶著幾個保鏢和太監準備這一次的出行。這皇上的出門肯定和一般人不一樣,往往都是大張旗鼓的,如果陣勢小了,沒準連這個朝代的百姓都會覺得臉上無光,不過朱元璋畢竟是土出身,倒也沒有這麽多的講究。
就在他準備走出皇宮內院的時候,突然躥出了一個身影,別看皇上平日裏耀武揚威的,可以到了關鍵時刻,多半都會驚慌失措。果不其然,朱元璋身邊的幾個大內高手連忙把黑影擒住,也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行刑,一棍子、一棍子地打在這個驚擾了聖駕的人身上。可不管侍衛打得多麽兇狠,身上到底有多疼,這個黑影似乎都不在乎,他始終都隻做著同一個動作,那就是用手指著胡惟庸府邸的方向,臉上露出了惶恐的表情。
看到“刺客”已經沒有了反抗能力,朱元璋才恢復了理智,他仔細看了看黑影,這才發現原來是太監雲奇,這人他認得,是個頂忠心、頂忠心的孩子,這般不同尋常的舉動背後,肯定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此時此刻朱元璋的臉上一定浮現出了一絲得意的笑容,這不明擺著麽,雲奇指著胡惟庸的府邸,那事情一定和胡惟庸脫不了幹係,臉上露出恐懼的神情,那也一定是胡惟庸幹了什麽恐怖的事情,驚擾聖駕這是死罪,而雲奇卻這樣做了,事情肯定非同尋常。真不知道朱元璋是不是被福爾摩斯附身了,在短短的時間裏,他的腦海裏已經勾勒出一個陰謀篡逆的事件,主人公自然就是胡惟庸。
於是他叫來禦林軍,親自登上皇宮內最高的大殿,站得高看得遠,胡惟庸的府邸也盡收眼底,那個看似平靜的大宅門內,竟然埋藏著數百名士兵,手中都拿著鋒利的武器!朱元璋心裏一聲嗬斥,好你個胡惟庸,竟然敢在老子眼皮底下養了這麽多“殺手”,我若今天真的到你家去,還不成為你的盤中餐?老子一定要讓你知道,讓天下人都知道,敢打我朱元璋性命主意的人,還沒出生呢!就在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將胡惟庸和他的家人抓捕並且處以死刑。
關於胡惟庸一案,朱元璋所定的罪名自然就是陰謀篡逆,可事實又是如何呢?
其實在胡惟庸一案之前,朱元璋就已經下決心要削減宰相的權力,最好能夠將宰相連根拔起,這樣他這個龍椅才能坐得長久,才能坐得心安。根據《明太祖實錄》中所記載,有人早一步告訴朱元璋,這個胡惟庸不可信,他起了謀反之心,讓皇上小心此人。那麽按照一般常理來推斷,像他這樣一個多疑的人,明知道對方有謀反之心,還要前去,這本身就是不合常理的。
有沒有例外?有,中國不是有那樣一句話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捨不得孩子套不找狼,捨不得朱元璋扳不倒胡宰相,可朱元璋不是這種人啊,坐上皇位的人,往往都比較怕死,希望自己真的能夠像神仙一樣長命百歲,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用自己的性命去做賭注。
再者說了,明朝的科技雖然發達,可站在城牆上要能看到胡惟庸府裏有沒有隱藏好的官兵,那可真得需要高解析度的望遠鏡啊。明朝有這樣的高科技產品麽?沒有!難道朱元璋是千裏眼?
所以很多史學家都認為,胡惟庸是被冤枉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朱元璋的計劃之內,他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撤掉宰相這個職位,將皇權最大化地集中起來。
晚明學者錢謙益對這件事情的評價是:“雲奇之事,國史野史,一無可考。《明史》則是這樣介紹說”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不管怎麽說,胡惟庸就這樣走下了歷史的舞台,同樣被帶走的,還有在中國沿襲了數千年的宰相製度。
好,宰相製度被廢除了,可朝廷之中不能所有的事情都要由皇上親自決定啊,於是他需要一個秘書處,來處理所有官員的奏摺,篩選一番之後再呈上來,這個就是內閣製度的雛形。這樣一來,朱元璋直接掌管了六部百司的政務,達到了君主專政的頂峰。或許朱元璋希望自己的這次改變,能夠為子孫後代創造一個“為所欲為”的世界,隻要皇帝說一,沒有人能夠站出來說二,就算站出來提出了反對意見,皇帝也可以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是,造化弄人,到了明朝後期,內閣的權力甚至能夠左右皇帝的決定,比如張居正,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最開始,朱元璋並沒有直接將這個新生代的政府機構稱之為“內閣”,而是設置了四名輔官,以儒士王本等為之。到了洪武十五年,再次撤銷,而仿照宋朝製度,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其中禮部尚書邵質、檢討吳伯宗、翰林學士宋訥、典籍吳沉分別為四處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