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從小就是被王振服侍的,一個皇帝最缺少的就是友情,所以在英宗心裏,王振就是他最好、最值得信賴的朋友,朋友是斷然不會害他的,所以他一拍腦袋就下了命令,朕要禦駕親征!


    聽到這命令,文武百官直接就在午門之外跪倒一片,說的都是什麽“皇上不可”、“皇上三思”之類的話。可英宗哪裏還聽得進去呢?一心想著的,就是王振給他勾勒出的凱旋藍圖。


    一場戰事,如果沒有戰略構想,那就如同瞎子上了戰場。


    一場戰事,如果沒有合理的部署,那就如同傻子上了戰場。


    一場戰事,如果沒有充分的糧草作為後盾,那無疑就等於自尋死路。


    可是這三點,明英宗都占全了,他帶領臨時拚湊出來的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準備赴大同。在他赴前線的路上,恰好趕上連天大雨,這二十萬大軍就好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樣,哪裏還有半點行軍打仗的氣勢?好不容易趕到了大同,看到的情景更是讓這些士兵感到崩潰,漫山遍野都是明軍的屍首,頓時間一種絕望的情緒籠罩在明軍心頭,就連明英宗和王振都覺得這次禦駕親征太欠考慮了。


    既然如此,明英宗決定還是撤退吧,回到北京再想對策,如果當時明英宗果斷地、迅速地撤退,或許也就沒有後麵的事情發生了。可就在這樣的關頭,王振又突發奇想,想要藉此機會衣錦還鄉。


    王振的老家在蔚州,離大同很近,他覺得這次皇帝都在身邊了,如果他能夠和皇帝一起回到老家去,家鄉父老們肯定對自己是佩服之至啊,估計當初王振在家鄉的時候,也是屬於地位較低的角色,否則他又怎麽能有如此強烈的渴望揚眉吐氣的心思呢!


    他的提議得到了明英宗的同意,大臣們卻是極力反對,認為這時候當務之急並非是什麽衣錦還鄉,而是趕緊回到北京想對策。這個王振很早就已經開始集結黨羽,在朝廷之中已經有了自己的一群心腹,對於群臣的反對,他根本不放在眼中。在明英宗的示意下,明軍開始往蔚州方向撤退,一路上並沒有什麽瓦剌的軍隊,也許他們還沒有趕過來,如果從蔚州這個地方撤退,時間原本應該是非常充裕的,可是,等明軍已經到了蔚州境內的時候,王振又出了一個麽蛾子,他開始反對明軍進入他的老家,理由竟然是二十萬大軍會踐踏老百姓的莊稼地。雖說是踩壞了花花草草也不好,可這是什麽時候?這是和時間爭命的時候,就算是踩壞了一些糧食,大不了明英宗回去賠償給這些百姓好了,結果明英宗又聽從了王振的建議,改道從懷來撤退。


    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軍追趕上來,並且對這裏形成了包圍之勢,明英宗和王振也成了甕中之鱉,就這樣,明英宗被擄走,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就在瓦剌大軍團團包圍住懷來的時候,明軍並沒有投降,而是做了最後的掙紮,盡管全軍覆沒,但是沒有一個人為了苟且偷生而選擇投降,這是其一;其二,當時守護在明英宗身邊的大臣們沒有一個逃跑、投降——明將樊忠殺死王振,英國公(明朝的最高世襲公爵)張輔、兵部尚書鄺野等大臣全部戰死沙場;其三,明英宗盡管被俘,但無論也先怎樣威逼利誘,朱祁鎮就是不投降,就是不以出賣國家利益作為條件換取自己的活路與大好前程。


    土木堡事變之後,瓦剌的首領也曾經想過,要利用這個被俘的君主換些銀子,他們帶著明英宗跑到明朝邊境上各個將領那裏,意思就是你看你們的君主在我手上,你還不表示表示?可是各個將領幾乎全部都是做了一個舉動——跪下給明英宗行大禮,然後果斷拒絕瓦剌的各種要求。


    明朝君主被俘虜,這對於大明王朝是決定性的打擊,擺在明朝麵前的有幾條道路,一是和親:在漢朝時期,漢高祖劉邦和冒頓交手之後,就發生了“白登之圍”,差一點就被冒頓給殺死了,最後是一個女人的功勞,化解了這次危機。可是明朝的朝廷之內完全不同意和親的這個方法,他們認為大明的公主,隻能嫁給能人將士,決不能為了國家而背負屈辱;第二條路,就是用銀子去贖回明英宗,這也是瓦剌希望的結果,可是明朝的朝廷仍舊是拒絕。


    就在瓦剌招搖撞騙的手段遭到拒絕的時候,一個更讓他們崩潰的消息從北京傳來,孫皇後與朝廷重臣擁朱祁鈺為帝,年號景泰。眼看著手裏一枚棋子最終成了一步廢棋,這讓瓦剌部落首領惱羞成怒,直接帶著自己的精銳部隊殺到了北京城。而明朝的名臣於謙則是開展了北京保衛戰,通過這一場戰役,迎回了明英宗。


    盡管我們會說明英宗不應該如此信任宦官,更不應該遇到事情沒有主見,完全讓王振牽著鼻子走,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明英宗,以及當時一些大臣堅持了明朝的氣節。同樣都是皇帝被擄走,明朝的做法是“在哪裏摔倒,在哪裏站起來”,而宋朝則是選擇了“眼不見為淨”。


    民族氣節,成為明朝重新站起來的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柱。我們不知道當明英宗成為敵軍的俘虜之後,每日心裏想的到底是什麽,應該是非常複雜的,而那些被瓦剌要求贖金的邊關將領,內心肯定也是複雜且掙紮的。但是,卻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這就是屬於明朝的氣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曉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曉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