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說法是,萬戶並非是什麽木匠,而是一個“富二代”,他飽讀詩書,卻玩物喪誌,對仕途經學嗤之以鼻,或許是家教太嚴厲,讓他沒有自由,所以他總是幻想著自己能夠成為一隻鳥,想要飛到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不管是哪一種說法,萬戶這個人手裏應該是有一些積蓄,不會為了生計發愁的人,而他一心一意就想要製造飛鳥。他首先盤算的就是風箏,這風箏可是有了千年的歷史,憑藉著一點風力,就能夠在空中自由地翱翔,羨煞旁人。萬戶心裏清楚,風箏能夠飛起來,首先就是它自身夠輕,風才能夠吹得起來,可是一個成年人的體重怎麽也得有一百多斤,這得需要多大的風力才可以啊!


    好,方法一,失敗。


    萬戶並不氣餒,他要找出另一種方法,明朝的時候,火藥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了,火藥在爆炸之後,能夠產生非常巨大的威力,於是萬戶就異想天開,如果人坐在椅子上,在椅子腿上綁上一定數量的火藥,點上火,那人不就可以飛起來了?說是飛出去,還不如說是被炸出去更合適,不過這萬戶也懂得,如果隻是單純地被炸出去,沒有一個平衡力和浮力,他的飛行軌跡就是個拋物線,所以他又想了個好主意,藉助了火藥的發射力之後,再藉助風箏,兩者結合起來,不就飛起來了?


    不得不說,我們必須要佩服一下萬戶的想像力,他能夠想到藉助火藥和風箏之力,來達到飛天的目的,真是不簡單。說做就做,他令自家的下人去商鋪買來將近五十支威力最大的火箭,用繩子將這幾十根火箭一一綁好,拴在椅子腿上,又找來兩支非常大的風箏綁在自己的胳膊上。


    這副怪異的模樣讓下人們看了都驚嚇不已,有一個跟了他許久的下人站出來勸道:“老爺,奴才覺得這個方法實在不妥。”


    萬戶挑了挑眉問:“有何不妥?”


    下人心裏頭泛起了嘀咕,這還能有何不妥,那火箭的威力那麽大,之前也沒有做過實驗,一個不小心,飛不上天是小事,被炸死了才是大事吧,就算是飛上了天,掉下來也得摔個半殘,這還能有何不妥?


    當然,下人說話自然要有下人的技巧,他當然不能說怕老爺摔死,隻好委婉地說:“老爺,您看這火箭威力巨大,萬一弄不好,您出什麽危險,讓我這做下人的……”


    聽到下人這樣說,萬戶反而仰天長嘯,臉上也露出了飛揚的神采,他說:“飛天之夢,是我的夙願,為了這個夙願,我整日鑽研,而今,夢想眼看就要實現,不管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哪怕是粉身碎骨,我今天也不會放棄,你們不用害怕,趕快助我飛天成功!”


    難怪人家總說,天才和瘋子僅有一線之隔,萬戶的勇氣讓我們佩服,可是他卻沒有做好實驗前的諸多準備,於是乎就“杯具”了。當將近五十隻火箭一同被點燃之後,他就如同一支箭一樣躥了出去,成功地飛行了一段距離,可是光靠著風箏根本就無法承受住他的體重和椅子的重量,仿佛就是在眨眼之間,他就從空中掉落下來,由於火箭在爆炸的時候,炸出的碎片早就擊中了他,又從高空墜落,毫無生還希望。萬戶的飛天夢想就在這瞬間化做泡影,然而我們卻不能否認這種飛蛾撲火的精神,萬戶,是中國飛天第一人!


    萬戶之所以能夠一飛沖天,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著想飛之心,更重要的還是火藥的支持,在明朝時候,火藥技術已經逐漸完善,並且發明了當時的“手榴彈”和大炮,當然啦,明朝人叫做“神火飛鴉”和“震天雷炮”,據說這兩種武器威力非同小可,“神火飛鴉”藉助了烏鴉的形狀,在裏麵填充一定數量的火藥,而烏鴉的翅膀外麵則是綁好了蘆葦等易燃的物品,在和敵人作戰的時候,它能夠飛翔到100 丈開外,也就是四百米左右的距離吧,是明朝時期的手榴彈。而“震天雷炮”就更不一般了,它能夠依靠火藥的燃燒推進,並不需要太多人操作,威力卻非同一般。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經就是依靠著火藥的威力,使得倭寇聞風喪膽,成為歷史中的佳話。


    或許看到這裏,有的人會不敢相信,明朝的科技這麽領先,為何後來還會被西方國家“欺負”?我們不得不說,盡管明朝在火藥裝備上要遠遠領先於西方各國,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間,由於害怕漢人通過火藥進行“反清復明”的行為,火藥被劃入了嚴禁使用的範圍之內,就連燃放煙花爆竹都需要政府批準,就好比我們現如今嚴禁燃放煙花爆竹一樣,所以火藥技術迅速倒退,鴉片戰爭爆發之際,有官員找到了明朝的火炮,其結構、技術絲毫不遜色於八國聯軍,但是那又有什麽用呢?


    隻能說,我們錯失了一次遙遙領先的機會。這就如同賽跑一樣,在槍聲剛剛響起的時候,有一個人箭一般地躥了出去,領先於其他的選手,可誰料想到在中間的路程中,他摔倒了,最終卻成為了最後一名。歷史中同樣如此,我們不能盲目地沉浸在某一個朝代中沾沾自喜,也不能將某一個朝代貶低到底,這就是歷史,這也是真相。


    1.最後一個漢人王朝


    公元1368 年,原本處於封建社會最底層的朱元璋,終於登上了夢寐以求的金鑾寶殿,到公元 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朝滅亡,這中間將近三個世紀的時間,明朝以一種絕對強勢的姿態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假如這不是明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曉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曉黎並收藏假如這不是明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