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子孫金錢,不如教給他們如何攢錢的方法。因為遺產再多也會有花光的一天,而致富的方法則可以淵源流長,永不枯竭,所以老農的臨終遺言,勝過金山銀山,讓子孫們終生受益。


    勤勞耕耘才會有收穫,雖然成果有大有小,但不付出努力想要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當長輩為你提供優越的生活環境時,是否該想一想,還應當承襲點什麽呢?


    古人雲:給人以魚,還不教人以漁。


    留給孩子財產,還不如教他如何去賺錢和守財之道。


    別為一顆豆子放下一把豆子


    從前有一隻猻猴,手裏抓了一把豆子,高高興興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著。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滾落了一顆在地上,為了這顆掉落的豆子,猻猴馬上將手中其餘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轉來轉去,東尋西找,卻始終不見那一顆豆子的蹤影。


    最後撤猴隻好用於拍拍身上的灰士,回頭準備拿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顆掉落的豆子還沒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卻全都被路旁的雞鴨吃得一顆也不剩了。


    年輕時,對於某些事物的追求,如果缺乏智能判斷,而隻是一昧地投入,不也像故事中的琳猴隻是顧及掉落的一顆豆子,等到後來,終將發現所損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們現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棄了手中的一切,僅追求掉落的一顆!


    故事看起來好笑,但審視一下我們自己,也許就會發現,並不是隻有猴子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放不下到手的職務、待遇,有些人整天東奔西跑,耽誤了更遠大的前途;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有人費盡心思,利用各種機會去大撈一把,結果常常作繭自縛;因為放不下對權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熱衷於溜須拍馬、行賄受賄,不惜丟掉人格的尊嚴,一旦事情敗露,後悔莫及……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物慾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時不在中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輕載,隻取需要的東西,把那些應該放下的果斷地放下。


    讓我們從猴子的故事中吸取一個教訓,牢牢記住:該放棄的就放棄,別為了一顆豆子放棄一把豆子。


    萬事起於「漸」


    一個人被一隻跳蚤折磨了很久。最後,他終於抓住了它。


    他怒氣難平地說:「你這個可惡的東西,竟敢來吃我的血肉,還浪費我這麽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捉你。」


    跳蚤回答說:「我罪不及死,因為我沒有使你受到多大的損失呀!我吃的那些血肉對於你也是微不足道的。」


    那個人回答道:「做惡無論大小都應該受到懲罰,你一定要死在我的手上的。」


    「莫以惡小而為之」因為惡念即起,不分大小,都會給他人帶來困擾和傷害。而且小惡越積越多,也會變成大惡。所經我們對小惡不應該姑息,應該及早消滅以免將來釀成大錯。


    再有,大惡將會得到法律的製裁,而小惡也許不為法律所約束。不要以為這樣就可以「小惡不斷」了,因為倫理道德不會寬容你,即使正義之士不來懲罰你,你最終也會自食惡果。


    使人生圓滑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在不知不覺之中,天真爛漫的孩子「漸漸」變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俠的青年「漸漸」變成冷酷的成人……


    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漸進,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遠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不見其各階段的境界,而似乎覺得常在同樣的地位,恆久不變,又無時沒有生的意趣與價值,於是人生就被確實肯定,而圓滑進行了。


    假使人生的進行不像山坡而像風琴的鍵板,或而忽然移到,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變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離進行」,由加忽然跳到減,即由朝為青年而夕忽成老人,人一定要驚訝、感慨、悲傷,或痛感人生的無常,而不樂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漸」維持的。這在女人恐怕尤為必要:歌劇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將來火爐旁邊的老婆子,這句話,驟聽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認,實則現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漸漸」變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變衰,也全靠這「漸」的助力。巨富的紈裂子弟因屢次破產而「漸漸」盪盡其家產,變為貧者;貧者隻得做傭工,傭工往往變為奴隸,奴隸容易變為無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兒……這樣的例子,在小說中,在實際上,均多得很。


    因為其變衰是延長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漸漸」地達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麽強烈的刺激。故雖到了饑寒病苦交迫的地步,仍是貪戀著目前的生的歡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變了乞丐或小偷兒,這人一定憤不欲生了。


    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則,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陰陽潛移,春秋代序,以及物類的衰榮生殺,無不暗合於這一法則。由萌芽的春「漸漸」變成綠蔭的夏,由凋零的秋「漸漸」變成寂寂的冬。我們雖已經歷數十寒暑,但在圍爐擁裝的冬夜仍是難於想像飲冰揮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


    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時一時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間實在沒有顯著的痕跡可尋。晝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書,書頁上「漸漸」地黑起來,倘不斷地看下去(目力能因光的漸弱而漸漸加強),幾乎永遠可以認識書頁上的字跡,即不覺晝之已變為夜。黎明憑窗,不眨目地注視東天,也不辨自夜向晝的推移的痕跡。兒女漸漸長大起來,在朝夕相見的父母全不覺得,難得見麵的遠親就相見不相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傑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國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國誠並收藏傑出青少年的9大能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