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亂,其無秩序無理念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昔日繁華京都,立變修羅殺場,不但町人、百姓遭殃,連皇室、公卿,甚至幕府也難逃此劫。近畿、中國、四國,還有九州北部,幾乎所有守護、守護代、地方豪族都加入了廝殺。同時,甲斐武田信昌、豐後·築後大友親繁、薩摩·大隅·日向島津忠國等十數家守護雖然名義上保持中立,但趁此機會充實軍備、擴張領地,逐漸從舊的守護大名,轉變為戰國大名。而越後長尾氏、信濃村上氏、肥前有馬氏等守護代或地方豪強,更是從此開始了他們下剋上的陰謀歷程。戰國的格局,逐步形成了……
文明元(1469)年,正式決定義尚為將軍繼承人。五年以後,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於同一年歸天(真是一對老冤家)。次年,雙方新的統帥山名政豐和細川政元講和。又三年,到文明九(1477)年,西軍全部退出畿內歸國,這場大亂子才算暫時打上一個句號。
然而,更大的亂子還在後頭哪……
【“半將軍”政元】
如果說從應仁之亂開始進入戰國,那麽第一位戰國英雄,就應該說是人稱“半將軍”的細川政元了。
細川氏是足利氏的支族,因為祖居於三河國八名郡細川鄉,遂以細川為姓。自從跟隨尊氏起兵以來,細川世為幕府的屏藩,受封在以讚岐、阿波為中心的四國地區,和以河內、和泉為中心的畿內周邊地區,其族人多次出任幕府管領的要職。
應仁之亂中的東軍總帥細川勝元,其嫡子名為政元。勝元死時,政元年僅九歲,但已經表現出了他非凡的聰明才智。文明十八(1486)年,二十一歲的政元出任幕府管領,他在這一高位上一直呆到永正三(1506)年。期間,消滅政敵畠山政長,廢將軍足利義稙而擁立傀儡足利義澄,實際把握了幕府的實權。因此,他才有了“半將軍”的綽號。
權臣擅自廢立幕府將軍,這真是上下顛倒的真正亂世了。細川政元把持幕政,同時控製了幾乎整個近畿和四國,當真是威風凜凜,天下不作第二人想。可是這樣一位豪傑,卻天生怪癖,迷上了一些荒誕不經的修驗道。
在《細川兩家記》一書中,記載了政元的奇行。他主要修煉的,是“飯繩之法”和“愛宕之法”,據說修行成功以後,神通仿佛天狗,可以騰空而起,甚至在天上飛行,而且據說確實有人看見他在半空中站立過(天曉得!)。這位權傾天下的“半將軍”,迷上邪法以後,每日必要齋戒沐浴,口唱咒文,做出諸般醜態。為了修煉的順利,他完全戒絕女色,甚至不允許任何女性靠近他的身邊。
政務之遐,政元開始考慮遊方全國,尋找修練的捷徑。因為他不近女色,所以沒有子嗣,於是過繼了三個養子——澄元、澄之和高國(這點倒是和上杉謙信很象)。三個養子為了奪取細川家督的繼承權,不斷明爭暗鬥,細川氏從此分裂。永正四(1507)年六月,細川政元在入浴時,被細川澄之派係的香西元長刺死,享年四十二歲。
政元死後,細川澄元在家臣三好氏的輔佐下,攻滅弒父的澄之,正式繼任三好家督。然而不到一年以後,受排擠的細川高國在大內義興的幫助下,攻入畿內,驅逐足利義澄,復立足利義稙。澄元麾兵與戰,大敗而走阿波,最後老死於彼方。
就這樣,近畿再度硝煙騰飛,細川氏的連番內鬥,卻給三好家提供了最佳的發展時機和空間。
【三島神社的瑞夢】
關東的戰亂,並沒有因為足利持氏的滅亡而結束。新的管領足利成氏依舊疏遠上杉氏,並尋機殺死了上杉憲實之子憲忠。幕府再次發動討伐,鎌倉失陷了,成氏逃至下總的古河,從此稱為古河公方。上杉憲忠之子房顯迎立足利政知為主君,據伊豆堀越城與成氏對抗——政知即稱為堀越公方。隨著關東管領改稱關東將軍(公方),關東執事也改稱為關東管領;隨著關東足利氏分裂為兩派,上杉氏也進而分裂為山內和扇穀,對立的兩個支係。
延德三(1491)年,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一年才是戰國的開端,因為史無前例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本年當上了一國之主。他名叫伊勢新九郎盛時。
盛時本是備中豪族伊勢氏的後裔(傳統說法則為毫無根基的獄卒出身),後來成為駿河國守護今川義忠的門客,靠著將其妹嫁與義忠為正室(即北川殿,傳統說法則為側室)而逐漸升為重臣,並領富士郡的知行官。義忠死後,其子今川氏親與同族小鹿賴滿爭位,盛時因為幫助氏親(他的親外甥)擊敗賴滿取得了家督之位,而被封為駿河興國寺的城主。1491年,堀越派內亂,盛時向今川氏借得一支兵馬,趁機突入並以奇蹟般的速度,殺死堀越公方政知之子茶茶丸,平定了伊豆國。
據傳,盛時曾與重臣六人夜宿三島神社,議論歷史與現實。盛時說:“昔年源平二氏共立朝廷;保元、平治之亂,源氏衰弱,平氏掌權;治承、養和年間,源氏重新抬頭;源氏三代而亡,平的北條氏代之治理天下;北條氏傳了九代而滅,源的足利氏取得了勝利。由此可見,武家政權是天命由源平二氏輪流執掌的。而鎌倉的持氏殿下去世後,關東實權掌握在上杉氏手中,上杉出於藤原氏,他們有什麽資格成為武家領袖?!”
文明元(1469)年,正式決定義尚為將軍繼承人。五年以後,山名宗全和細川勝元於同一年歸天(真是一對老冤家)。次年,雙方新的統帥山名政豐和細川政元講和。又三年,到文明九(1477)年,西軍全部退出畿內歸國,這場大亂子才算暫時打上一個句號。
然而,更大的亂子還在後頭哪……
【“半將軍”政元】
如果說從應仁之亂開始進入戰國,那麽第一位戰國英雄,就應該說是人稱“半將軍”的細川政元了。
細川氏是足利氏的支族,因為祖居於三河國八名郡細川鄉,遂以細川為姓。自從跟隨尊氏起兵以來,細川世為幕府的屏藩,受封在以讚岐、阿波為中心的四國地區,和以河內、和泉為中心的畿內周邊地區,其族人多次出任幕府管領的要職。
應仁之亂中的東軍總帥細川勝元,其嫡子名為政元。勝元死時,政元年僅九歲,但已經表現出了他非凡的聰明才智。文明十八(1486)年,二十一歲的政元出任幕府管領,他在這一高位上一直呆到永正三(1506)年。期間,消滅政敵畠山政長,廢將軍足利義稙而擁立傀儡足利義澄,實際把握了幕府的實權。因此,他才有了“半將軍”的綽號。
權臣擅自廢立幕府將軍,這真是上下顛倒的真正亂世了。細川政元把持幕政,同時控製了幾乎整個近畿和四國,當真是威風凜凜,天下不作第二人想。可是這樣一位豪傑,卻天生怪癖,迷上了一些荒誕不經的修驗道。
在《細川兩家記》一書中,記載了政元的奇行。他主要修煉的,是“飯繩之法”和“愛宕之法”,據說修行成功以後,神通仿佛天狗,可以騰空而起,甚至在天上飛行,而且據說確實有人看見他在半空中站立過(天曉得!)。這位權傾天下的“半將軍”,迷上邪法以後,每日必要齋戒沐浴,口唱咒文,做出諸般醜態。為了修煉的順利,他完全戒絕女色,甚至不允許任何女性靠近他的身邊。
政務之遐,政元開始考慮遊方全國,尋找修練的捷徑。因為他不近女色,所以沒有子嗣,於是過繼了三個養子——澄元、澄之和高國(這點倒是和上杉謙信很象)。三個養子為了奪取細川家督的繼承權,不斷明爭暗鬥,細川氏從此分裂。永正四(1507)年六月,細川政元在入浴時,被細川澄之派係的香西元長刺死,享年四十二歲。
政元死後,細川澄元在家臣三好氏的輔佐下,攻滅弒父的澄之,正式繼任三好家督。然而不到一年以後,受排擠的細川高國在大內義興的幫助下,攻入畿內,驅逐足利義澄,復立足利義稙。澄元麾兵與戰,大敗而走阿波,最後老死於彼方。
就這樣,近畿再度硝煙騰飛,細川氏的連番內鬥,卻給三好家提供了最佳的發展時機和空間。
【三島神社的瑞夢】
關東的戰亂,並沒有因為足利持氏的滅亡而結束。新的管領足利成氏依舊疏遠上杉氏,並尋機殺死了上杉憲實之子憲忠。幕府再次發動討伐,鎌倉失陷了,成氏逃至下總的古河,從此稱為古河公方。上杉憲忠之子房顯迎立足利政知為主君,據伊豆堀越城與成氏對抗——政知即稱為堀越公方。隨著關東管領改稱關東將軍(公方),關東執事也改稱為關東管領;隨著關東足利氏分裂為兩派,上杉氏也進而分裂為山內和扇穀,對立的兩個支係。
延德三(1491)年,也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一年才是戰國的開端,因為史無前例的,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在本年當上了一國之主。他名叫伊勢新九郎盛時。
盛時本是備中豪族伊勢氏的後裔(傳統說法則為毫無根基的獄卒出身),後來成為駿河國守護今川義忠的門客,靠著將其妹嫁與義忠為正室(即北川殿,傳統說法則為側室)而逐漸升為重臣,並領富士郡的知行官。義忠死後,其子今川氏親與同族小鹿賴滿爭位,盛時因為幫助氏親(他的親外甥)擊敗賴滿取得了家督之位,而被封為駿河興國寺的城主。1491年,堀越派內亂,盛時向今川氏借得一支兵馬,趁機突入並以奇蹟般的速度,殺死堀越公方政知之子茶茶丸,平定了伊豆國。
據傳,盛時曾與重臣六人夜宿三島神社,議論歷史與現實。盛時說:“昔年源平二氏共立朝廷;保元、平治之亂,源氏衰弱,平氏掌權;治承、養和年間,源氏重新抬頭;源氏三代而亡,平的北條氏代之治理天下;北條氏傳了九代而滅,源的足利氏取得了勝利。由此可見,武家政權是天命由源平二氏輪流執掌的。而鎌倉的持氏殿下去世後,關東實權掌握在上杉氏手中,上杉出於藤原氏,他們有什麽資格成為武家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