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也在各地普遍建立起來,除了部分是公立的以外,大多數是由社會團體或私人開辦的。


    業餘教育和學校教育


    人民群眾對知識的渴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對教育也起了推動作用。教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出現了—批專門研究教育問題的刊物,要求在群眾中普及文化的呼聲日高。教育家烏申斯基在談到改革後出現的這股潮流時說:“俄羅斯人民已產生了要求學習的願望,隻要那裏出現一所學校,在兩三天之內就會額滿,”


    以在城市下層居民中普及文化知識為宗旨的星期日學校在全國許多城市盛行起來,很快形成為一個規模頗大的運動。這種星期日學校都由進步社會團體或私人組織開辦,擔任教師的有大學師生、學者、作家,乃至貴族、軍官。勞動人民對這種學校十分歡迎,工人、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及其子女常常成群結隊地到星期日學校來上課。烏申斯基說,他們願意在一個星期的繁重勞動和生活之後用幾個小時來學習是為了一種事業,“這種事業在他們看來不僅是有益的、嚴肅的,而且還有幾分神聖的、宗教般的意味”。當時,有人發明了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法,隻需10來堂課的時間就能教會文盲閱讀。這樣的不要政府花一分錢的文化學校,1862年僅在彼得堡一地就有61 所,而在全國範圍內則有300餘所。但沙皇政府擔心星期日學校成為傳播革命思想的媒介,在1862 年下令禁止這類學校繼續活動。星期日學校重新興起,已是80 年代的事了。沙皇政府為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而在教育方麵實行了一些改革。1864年,頒布施行了初等國民學校條例,其中規定社會團體和個人都可開辦學校,但這些學校的教務應受縣或省的教育會議領導。於是,馬上出現了地方自治機關和私人開辦學校的熱潮。地方自治局辦的初等學校的經費主要由地方自治機關和村社共同負擔,在這些學校中教書的一般都是民主派知識分子。傳統的私立農民學校——官方稱為私塾——也普遍地建立起來,這種學校是由農民自己倡議開辦、農民自己集資維持、由農民出身的教師來任教的。在許多地方,這種學校的數量超過了地方自治局辦的學校。東正教會也力圖控製初等教育,鼓吹“教會學校之外無學校”,並在政府資助下在鄉村設立由神父監督的教區小學。總的來說,初等教育有較大發展,但仍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學齡兒童的大部分還是沒有進學校讀書的機會。俄國居民識字的比例在改革前是1:15,經過了30 多年之後,到1897年才提高到1:5。


    1861年改革時,俄國共有85所中學,在校學生約25000人。1864年重新擬定的中學法規雖明確規定所有居民“不分等級、職業和信仰,其子弟均可升人中學”,但由於學費昂貴,一般勞動群眾是無力供孩子讀中學的。當時俄國特別需要專業技術知識,但政府出寸:政治方麵的考慮卻熱衷於辦古典學校,認為教授拉丁文和希臘文可以防止學生廣泛地閱讀和思考。在俄國這個異常缺乏專業人才的國家裏,技術教育被視為與革命有關的東西而受到限製。隻是在現實的要求日益迫切的情況下,政府才逐漸開辦了實用專科學校。


    改革後的高等教育受到政府嚴格控製。由於1861 年10 月大學中的民主主義學生運動,聖彼得堡大學一度被關閉。直到1863年,在自由主義反對派的強烈要求下,政府才頒布新的大學條例,恢復了1835年被尼古拉一世取消的大學自治,規定了教授會議的地位和作用。但在80 年代,重又施行了保守、反動的新規定以防範進步思想的傳播。在改革後的年代裏,綜合性大學僅增加了敖德薩大學和托姆斯克大學兩所。但各種專科學院的發展要快些,到90年代時已有30 所。這一時期,在高等教育中出現了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即大學生的成分多樣化了,越來越多的城市市民以及少數農民的子弟進入了大學。到1880年,平民出身的大學生已占在校大學生總數的一半以上。


    婦女文化啟蒙運動


    在60—70 年代,俄國婦女為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而進行的鬥爭演變成為一場令全社會矚目的文化啟蒙運動。


    長期以來,俄國婦女的活動天地隻是家庭,她們實際上被排斥於社會生活之外。19 世紀中葉,情況開始逐漸發生變化。克裏米亞戰爭期間,在俄國軍隊中有不少誌願女看護。60 年代初,有些人積極參與了組織星期日學校的工作。在虛無主義運動影響下,受過一點教育的俄國婦女都崇尚為民眾工作的精神,隻要是對人民有利的事情,不論是什麽職業,也不論社會地位如何,她們都願意去做,同時,許多貴族女子紛紛跑到彼得堡、莫斯科和基輔等大城市求學,希望獲得一門專業知識以便擺脫家庭的束縛,謀取獨立的地位。有些平民女子也走上了同樣的道路。但是,當時俄國的大學是不向婦女開放的。婦女們要求開辦女子大學或學院的願望也遭到政府的拒絕。於是,婦女們自行在彼得堡各處開設了講習所或客廳講習班,邀請大學的教授們來講課。婦女們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慾望,她們經常要求教授把每門課程講得比規定的更多更細,並且不願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在講習班中,她們除了學習專門知識外,還就有關學校和教育問題展開討論,擬訂開辦女子大學的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俄羅斯文化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姚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姚海並收藏俄羅斯文化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