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畫
巡迴畫派中最傑出的風景畫家首推阿·康·薩弗拉索夫(1830 一1897)。他在1871年所作的《烏鴉歸巢》這幅風景油畫被公認為俄羅斯現實主義風景畫中一個劃時代的標誌。畫麵的內容極為平凡:教堂前麵的小丘上挺立著幾棵綻出新綠的白樺樹,成群的烏鴉飛來歸巢,地麵上積雪將融。這種景色在俄羅斯到處可見,以往沒有哪個俄羅斯畫家把它作為描繪的對象。但薩弗拉索夫從中發現並理解了自然的美,他以樸素雋永的筆法和抒情的格調,用天藍、白和淡棕色卓越地表現了早春時節大自然的動態與旋律,激發起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感情。在此之後,他還創作了《村道》、《虹》、《冬天的道路》、《伏爾加河畔的墳墓》等生機勃勃、富有感染力的佳作。薩弗拉索夫長期從事風景畫課程的教學工作,把現實主義的原則和熱愛大自然的精神灌輸給他的學生。受惠於他的後輩畫家中包括19 世紀末葉達到俄羅斯風景畫頂峰的大師列維坦。薩弗拉索夫的同輩人伊·伊·希什金(1832—1898)也是著名的現實主義風景畫家,專注於描繪俄羅斯森林的壯美。70年代,他創作了《鬆林》、《密林深處》等優秀的風景畫。在自己的藝術成熟期,他的主要作品有《柞樹林》、《鬆林中的早晨》。這些作品比較強調光線的作用,色彩也變得更加豐富和複雜。希什金也是一個出色的銅版畫家。他的銅版畫線條靈活,層次變化細緻入微。為了突出所塑造的形象,他常把銅版畫製成不同的形狀。
在瓦·德·波列諾夫(1844—1927)題材廣泛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藝術才華的是風景畫。他的風景畫是以對俄羅斯大自然的質樸而富有詩意的理解、有機地插入風俗內容、細緻地表現光線和空氣以及嚴整的構圖為特色的,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莫斯科的小院》、《祖母的花園》、《雜草叢生的池塘》等。阿,伊·庫英吉(1841—1910)的主要作品《草原》、《烏克蘭之夜》、《樺樹林》、《第聶伯河之夜》等,充分地表現了大自然的詩意和美感,具有歡快、樂觀的情調;畫麵充實、飽滿,有一種開闊的全景氣息,陽光和月光的效果十分真實地得到了反映。
歷史畫
在歷史畫方麵,巡迴派畫家中建樹最多的是瓦·伊·蘇裏科夫(1848—1916)。他是1869 年從邊遠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來彼得堡上美術學院的。1875 年畢業後,致力於從俄羅斯過去的歷史中發掘題材,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油畫。在對俄羅斯生活的細緻觀察中,他看到了沙皇政權所進行的改革的正麵和反麵,並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驚人的藝術感染力表現了這種矛盾。
1878年,蘇裏科夫開始了繪製巨幅歷史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的緊張工作。這幅完成於1881 年的作品描繪的是彼得一世活動中最富於悲劇性的情節,即1698年平息近衛軍暴亂後對他們行刑前的最後時刻。在堅定、自信的彼得及其周圍的外國人和貴族麵前,站著臨刑的、然而仍舊堅強和英勇的近衛軍。這幅高度現實主義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俄國歷史發展的矛盾衝突和俄羅斯民族的性格,
1881—1883年創作的《緬希科夫在別廖佐夫》描繪了彼得一世的重臣緬希科夫被彼得二世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別廖佐夫後的情景。一座簡陋的木屋成為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的生活終點。畫麵上緬希科夫和他的孩子們坐在桌旁,除了小女兒在讀書外,其餘人都在沉思。身軀強壯、神色嚴峻的緬希科夫緊握拳頭,仿佛在回憶當年的歲月、思考自己的命運和彼得改革的前途。靜態的畫麵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畫家從緬希科夫的失勢中揭示了民族和時代的悲劇。
蘇裏科夫反映改革與傳統的衝突這一題材的名作還有《女貴族莫洛佐娃》。這幅1884 年動筆、1887 年完成的油畫,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依洛維奇時代俄羅斯教會分裂的主題。尼康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會分裂體現了俄羅斯在轉向西方過程中所遇到的來自內部的抵抗。蘇裏科夫畫中的莫洛佐娃是個真實的人物,她是顯赫的波雅爾,又是舊禮儀派的忠實信徒,曾向舊禮儀派領袖阿瓦庫姆提供物質幫助,1671年根據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後死於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蘇裏科夫所描繪的是這位女貴族被押解通過莫斯科大街的情景。畫麵上的莫洛佐娃纖巧動人,她的麵部既因為激動而顯得很美,又由於狂熱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癟陷和灰白而顯得可怕。畫家通過這樣一個歷經苦難但仍堅信自己是在為俄羅斯鬥爭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色地表現了俄羅斯民族精神和俄羅斯歷史發展中的悲劇。
蘇裏科夫的其他傳世佳作有《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和《斯捷潘·拉辛》等。
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的典範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1844—1930),是巡迴派的主要成員,19 世紀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美術的傑出代表。
列賓出身於哈爾科夫省一個軍屯區移民家庭,少年時代曾跟隨聖像畫家布納科夫學畫,1863 年到彼得堡,先後在繪畫學校和美術學院學習。通過同克拉姆斯科伊和斯達索夫等人的交往,他接受了革命民主主義的美學思想。從美術學院畢業後,他即以《伏爾加河縴夫》這幅概括當代俄羅斯生活的油畫奠定了自己在俄國美術界的地位。為了創作此畫,他曾兩度到伏爾加,對縴夫的生活作了細緻的觀察並畫了許多習作。這幅作品在暴露人民所受到的野蠻壓迫的同時,也表現了人民中間蘊藏的力量。在被艱苦勞動折磨得筋疲力盡的縴夫們身上,可以看到卓絕的精神美。
巡迴畫派中最傑出的風景畫家首推阿·康·薩弗拉索夫(1830 一1897)。他在1871年所作的《烏鴉歸巢》這幅風景油畫被公認為俄羅斯現實主義風景畫中一個劃時代的標誌。畫麵的內容極為平凡:教堂前麵的小丘上挺立著幾棵綻出新綠的白樺樹,成群的烏鴉飛來歸巢,地麵上積雪將融。這種景色在俄羅斯到處可見,以往沒有哪個俄羅斯畫家把它作為描繪的對象。但薩弗拉索夫從中發現並理解了自然的美,他以樸素雋永的筆法和抒情的格調,用天藍、白和淡棕色卓越地表現了早春時節大自然的動態與旋律,激發起人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感情。在此之後,他還創作了《村道》、《虹》、《冬天的道路》、《伏爾加河畔的墳墓》等生機勃勃、富有感染力的佳作。薩弗拉索夫長期從事風景畫課程的教學工作,把現實主義的原則和熱愛大自然的精神灌輸給他的學生。受惠於他的後輩畫家中包括19 世紀末葉達到俄羅斯風景畫頂峰的大師列維坦。薩弗拉索夫的同輩人伊·伊·希什金(1832—1898)也是著名的現實主義風景畫家,專注於描繪俄羅斯森林的壯美。70年代,他創作了《鬆林》、《密林深處》等優秀的風景畫。在自己的藝術成熟期,他的主要作品有《柞樹林》、《鬆林中的早晨》。這些作品比較強調光線的作用,色彩也變得更加豐富和複雜。希什金也是一個出色的銅版畫家。他的銅版畫線條靈活,層次變化細緻入微。為了突出所塑造的形象,他常把銅版畫製成不同的形狀。
在瓦·德·波列諾夫(1844—1927)題材廣泛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藝術才華的是風景畫。他的風景畫是以對俄羅斯大自然的質樸而富有詩意的理解、有機地插入風俗內容、細緻地表現光線和空氣以及嚴整的構圖為特色的,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莫斯科的小院》、《祖母的花園》、《雜草叢生的池塘》等。阿,伊·庫英吉(1841—1910)的主要作品《草原》、《烏克蘭之夜》、《樺樹林》、《第聶伯河之夜》等,充分地表現了大自然的詩意和美感,具有歡快、樂觀的情調;畫麵充實、飽滿,有一種開闊的全景氣息,陽光和月光的效果十分真實地得到了反映。
歷史畫
在歷史畫方麵,巡迴派畫家中建樹最多的是瓦·伊·蘇裏科夫(1848—1916)。他是1869 年從邊遠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來彼得堡上美術學院的。1875 年畢業後,致力於從俄羅斯過去的歷史中發掘題材,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油畫。在對俄羅斯生活的細緻觀察中,他看到了沙皇政權所進行的改革的正麵和反麵,並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驚人的藝術感染力表現了這種矛盾。
1878年,蘇裏科夫開始了繪製巨幅歷史畫《近衛軍臨刑的早晨》的緊張工作。這幅完成於1881 年的作品描繪的是彼得一世活動中最富於悲劇性的情節,即1698年平息近衛軍暴亂後對他們行刑前的最後時刻。在堅定、自信的彼得及其周圍的外國人和貴族麵前,站著臨刑的、然而仍舊堅強和英勇的近衛軍。這幅高度現實主義的作品深刻揭示了俄國歷史發展的矛盾衝突和俄羅斯民族的性格,
1881—1883年創作的《緬希科夫在別廖佐夫》描繪了彼得一世的重臣緬希科夫被彼得二世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別廖佐夫後的情景。一座簡陋的木屋成為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的生活終點。畫麵上緬希科夫和他的孩子們坐在桌旁,除了小女兒在讀書外,其餘人都在沉思。身軀強壯、神色嚴峻的緬希科夫緊握拳頭,仿佛在回憶當年的歲月、思考自己的命運和彼得改革的前途。靜態的畫麵突出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畫家從緬希科夫的失勢中揭示了民族和時代的悲劇。
蘇裏科夫反映改革與傳統的衝突這一題材的名作還有《女貴族莫洛佐娃》。這幅1884 年動筆、1887 年完成的油畫,反映的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依洛維奇時代俄羅斯教會分裂的主題。尼康的宗教改革所引起的教會分裂體現了俄羅斯在轉向西方過程中所遇到的來自內部的抵抗。蘇裏科夫畫中的莫洛佐娃是個真實的人物,她是顯赫的波雅爾,又是舊禮儀派的忠實信徒,曾向舊禮儀派領袖阿瓦庫姆提供物質幫助,1671年根據沙皇的命令被逮捕,最後死於被幽禁的修道院中。蘇裏科夫所描繪的是這位女貴族被押解通過莫斯科大街的情景。畫麵上的莫洛佐娃纖巧動人,她的麵部既因為激動而顯得很美,又由於狂熱的目光和苦修造成的癟陷和灰白而顯得可怕。畫家通過這樣一個歷經苦難但仍堅信自己是在為俄羅斯鬥爭的人物形象,再一次出色地表現了俄羅斯民族精神和俄羅斯歷史發展中的悲劇。
蘇裏科夫的其他傳世佳作有《葉爾馬克征服西伯利亞》、《蘇沃洛夫越過阿爾卑斯山》和《斯捷潘·拉辛》等。
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的典範
伊裏亞·葉菲莫維奇·列賓(1844—1930),是巡迴派的主要成員,19 世紀民主主義現實主義美術的傑出代表。
列賓出身於哈爾科夫省一個軍屯區移民家庭,少年時代曾跟隨聖像畫家布納科夫學畫,1863 年到彼得堡,先後在繪畫學校和美術學院學習。通過同克拉姆斯科伊和斯達索夫等人的交往,他接受了革命民主主義的美學思想。從美術學院畢業後,他即以《伏爾加河縴夫》這幅概括當代俄羅斯生活的油畫奠定了自己在俄國美術界的地位。為了創作此畫,他曾兩度到伏爾加,對縴夫的生活作了細緻的觀察並畫了許多習作。這幅作品在暴露人民所受到的野蠻壓迫的同時,也表現了人民中間蘊藏的力量。在被艱苦勞動折磨得筋疲力盡的縴夫們身上,可以看到卓絕的精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