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普希金在達到其浪漫主義鼎盛時期之際,也開始轉向現實主義。1823年5 月,他著手《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其後穿插著完成了體現“人民意誌決定一切”這一主題的悲劇《鮑裏斯·戈杜諾夫》和一些反映自己與十二月黨人關係的詩作。1830 年的秋天,是普希金創作生涯中最輝煌的時節。在波爾金諾村小住的3 個月時間裏,他完成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短篇小說集《別爾金故事集》、一組小悲劇、30 首左右的短詩等。《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俄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這部詩歌體的長篇小說對19 世紀20 年代的俄國生活作了“廣泛而自由的”現實主義的描寫。通過對奧涅金這個人物的塑造,刻畫出了先進的俄國歐化貴族的道德麵貌。這是在俄國文學中首次出現的“多餘的人”的形象。普希金指出了先進貴族脫離人民而軟弱無力的問題,他們對現實採取批判態度,但又不能為改變現實而鬥爭。收入《別爾金故事集》的5 篇短篇小說從不同的側麵描寫了農奴製俄國的芸芸眾生,其中有表現外省貴族生活的《暴風雪》和《農村小姐》,反映窮苦手藝人生活的《棺材匠》,以及在俄羅斯文學中首次使受侮辱和受欺淩的“小人物”成為主人公的《驛站長》。30 年代,普希金還寫了《杜勃羅夫斯基》、《黑桃皇後》、《上尉的女兒》等中篇小說,它們也都是傳世佳作。普希金的小說構成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基礎,對果戈裏、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傑出的作家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普希金的作品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的不朽豐碑,如同他在逝世前一年寫下的詩句那樣:“我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所造的紀念碑,通向那裏的小路上雜草將不再生長。”現實主義文學產生的背景是力圖使俄國現代化的願望與農奴製現實之間的尖銳矛盾。深深為這種矛盾所折磨的俄國先進知識分子把他們的痛苦感情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的欲望,使現實主義風格逐漸成為俄國文學中的主流。繼普希金之後,又一位現實主義大師萊蒙托夫(1814—1841)創作了一係列優秀的詩歌、戲劇和小說。他的作品反映了19 世紀30 年代先進貴族青年的思想和感情。長篇小說《當代英雄》是他創作中的高峰。在小說中,他塑造了一個尼古拉一世反動時代的英雄形象——畢喬林。畢喬林瘋狂地追求生活,不妥協地對待現實,迫切地渴望行動,但他缺乏果斷,沉溺於自我分析,痛苦地譴責自己的謬誤,並不斷地為內心的疑問所折磨。他的形象是反動時代先進貴族青年的真實寫照。小說在描寫畢喬林時,對俄國社會製度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強烈的抗議。別林斯基稱這部小說為“藝術中一個嶄新的世界”。
19世紀40年代是俄國文學中的果戈裏時代。和萊蒙托夫一樣,果戈裏(1809—1852)也是普希金的學生和追隨者,他的作品促進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出身於波爾塔瓦一個烏克蘭貴族地主家庭的果戈裏,從小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他的父親愛好寫詩、寫劇本,還親自上台演過戲。上中學時,他迷上了普希金,也喜歡雷列耶夫。1828年到彼得堡後,先後結識了茹科夫斯基和普希金等名作家。果戈裏30 年代初期的作品屬浪漫主義流派,如《迪康卡近郊之夜》。從30年代中期開始,他轉向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1835 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集《密爾格拉得》已很少浪漫主義色彩而對生活作了深刻和真實的描寫。同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了《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記》等故事,暴露了彼得堡社會的尖銳對立,描繪了小人物的悲劇命運。這一文集後來增加了《外套》和《鼻子》兩篇而編成了《彼得堡的故事》。
在1836年問世的《欽差大臣》這部諷刺喜劇中,果戈裏把他“所知道的俄羅斯的全部醜惡,把一切非正義的行為聚成一堆”,“同時嘲笑這一切”。某城市的市長告訴下屬,欽差大臣即將來到。此時恰好有一個彼得堡小官員回鄉途中困於該城旅館,市長等一班官僚誤以為他就是欽差而竭盡阿諛賄賂之能事。當小京官豐收而去時,真的欽差到了。喜劇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官僚製度的腐朽和邪惡,並讓觀眾的笑聲來對一群無恥之尤進行懲罰。
經過多年的醞釀和努力,1842年,果戈裏的長篇小說《死魂靈》第一卷在彼得堡出版。小說以乞乞科夫收購死魂靈而發財致富的活動為主線,表現了舊的農奴製度和新的資本主義製度之間的鬥爭。乞乞科夫是精力旺盛、世故奸滑的資本主義生意人的典型,而馬尼羅夫、潑留希金等則是貴族地主經濟衰敗、道德墮落的象徵。別林斯基說“這是一部擁有無限深廣藝術性的作品,同時也是思想深刻的社會歷史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後來在讀這本書時深為果戈裏對俄羅斯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充分揭露而感到震驚。果戈裏原打算把《死魂靈》寫成3 卷巨著,從俄羅斯的醜惡現實寫到他心目中理想的俄羅斯。但第二卷的手稿被焚毀,第三卷沒有動手寫。
果戈裏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大師,他仔細研究了各個地方、各種場合、各類人物的語言,廣泛收集了各種諺語、慣用語,把最富有特徵的詞句記在自己的本子上。豐富、生動、準確和口語化的語言使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文藝批評家斯達索夫寫道:“到處都閱讀他的作品,人們如饑似渴地讀他的作品。不同凡響的內容和典型,前所未有的空前自然的語言,聞所未聞的幽默——所有這一切使讀者如醉如狂。從果戈裏開始,在俄國奠定了一種嶄新的語言,這種語言以其簡潔、有力、準確、驚人的靈活和生動而受到我們的熱烈歡迎。果戈裏筆下所有的詞句馬上便流行起來……全體青年都開始用果戈裏的語言說話。”
19世紀40年代是俄國文學中的果戈裏時代。和萊蒙托夫一樣,果戈裏(1809—1852)也是普希金的學生和追隨者,他的作品促進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進一步發展。
出身於波爾塔瓦一個烏克蘭貴族地主家庭的果戈裏,從小受到文學藝術的薰陶——他的父親愛好寫詩、寫劇本,還親自上台演過戲。上中學時,他迷上了普希金,也喜歡雷列耶夫。1828年到彼得堡後,先後結識了茹科夫斯基和普希金等名作家。果戈裏30 年代初期的作品屬浪漫主義流派,如《迪康卡近郊之夜》。從30年代中期開始,他轉向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1835 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集《密爾格拉得》已很少浪漫主義色彩而對生活作了深刻和真實的描寫。同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了《涅瓦大街》、《肖像》、《狂人日記》等故事,暴露了彼得堡社會的尖銳對立,描繪了小人物的悲劇命運。這一文集後來增加了《外套》和《鼻子》兩篇而編成了《彼得堡的故事》。
在1836年問世的《欽差大臣》這部諷刺喜劇中,果戈裏把他“所知道的俄羅斯的全部醜惡,把一切非正義的行為聚成一堆”,“同時嘲笑這一切”。某城市的市長告訴下屬,欽差大臣即將來到。此時恰好有一個彼得堡小官員回鄉途中困於該城旅館,市長等一班官僚誤以為他就是欽差而竭盡阿諛賄賂之能事。當小京官豐收而去時,真的欽差到了。喜劇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官僚製度的腐朽和邪惡,並讓觀眾的笑聲來對一群無恥之尤進行懲罰。
經過多年的醞釀和努力,1842年,果戈裏的長篇小說《死魂靈》第一卷在彼得堡出版。小說以乞乞科夫收購死魂靈而發財致富的活動為主線,表現了舊的農奴製度和新的資本主義製度之間的鬥爭。乞乞科夫是精力旺盛、世故奸滑的資本主義生意人的典型,而馬尼羅夫、潑留希金等則是貴族地主經濟衰敗、道德墮落的象徵。別林斯基說“這是一部擁有無限深廣藝術性的作品,同時也是思想深刻的社會歷史作品”。車爾尼雪夫斯基後來在讀這本書時深為果戈裏對俄羅斯生活的細緻觀察和充分揭露而感到震驚。果戈裏原打算把《死魂靈》寫成3 卷巨著,從俄羅斯的醜惡現實寫到他心目中理想的俄羅斯。但第二卷的手稿被焚毀,第三卷沒有動手寫。
果戈裏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大師,他仔細研究了各個地方、各種場合、各類人物的語言,廣泛收集了各種諺語、慣用語,把最富有特徵的詞句記在自己的本子上。豐富、生動、準確和口語化的語言使他的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文藝批評家斯達索夫寫道:“到處都閱讀他的作品,人們如饑似渴地讀他的作品。不同凡響的內容和典型,前所未有的空前自然的語言,聞所未聞的幽默——所有這一切使讀者如醉如狂。從果戈裏開始,在俄國奠定了一種嶄新的語言,這種語言以其簡潔、有力、準確、驚人的靈活和生動而受到我們的熱烈歡迎。果戈裏筆下所有的詞句馬上便流行起來……全體青年都開始用果戈裏的語言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