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二戰將帥傳-軍事家卷:巴頓 作者:彭訓厚/古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巴頓心領神會,他命令部隊中斷與上級的所有通訊聯絡,不顧一切地投入到眼前戰鬥中去。3月1日,第10裝甲師在第94師支援下,攻下了特裏爾城。
巴頓在同“時間和空間”賽跑,也在同蒙哥馬利賽跑。現在,這兩位偉大的將軍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究竟誰先渡過萊茵河的激烈較量。為了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萊茵河,巴頓馬不停蹄地進行了法爾茨戰役,以風捲殘雲之勢奪取了科布倫茨。這時,他同蒙哥馬利一樣都到了萊茵河邊。
蒙哥馬利的部隊其實早在3月10日以前,就已強攻到了萊茵河邊。由於過於謹慎,蒙哥馬利決定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決不渡河。為此,他精心製訂了一個“劫掠”計劃。按照這一計劃,他將於3月23日完成戰役的一切準備工作。並於3月24日正式發起進攻。蒙哥馬利宣稱,“劫掠”戰役將是他本人在這次大戰中最偉大的戰績,其規模將僅次於“霸王”戰役,屆時,他將與“希特勒尚存的西部集團軍之精華較量一番”。
經過十多天的準備,在進攻發起前,蒙哥馬利集中了35個師的龐大兵力,約25萬噸物資。邱吉爾首相也驚動了,3月24日他親自來到前線,觀看了渡河場麵,並親自寫了篇稿子,祝賀蒙哥馬利在戰爭史上第一次強渡了萊茵河,英國廣播公司立刻播出了這篇講話,誰曾想到,竟鬧出了個大笑話。
邱吉爾和蒙哥馬利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劫掠”戰役發起的前一天,巴頓已偷偷渡過了萊茵河。
原來,3月22日的時候,巴頓根據情報判斷,德軍已處於土崩瓦解的前夕,根本無戰鬥力可言。因此,他決定不等艾森豪的批準,在遠離後續部隊,缺乏空中和地麵火力掩護的情況下,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萊茵河,給蒙哥馬利一點顏色看看。
3月22日夜11時,巴頓下達了渡河命令。第5師的2個營首先開始渡河,結果發現被稱為“歐洲第一天塹”的萊茵河並沒有出現蒙哥馬利所想像的“西部集團軍之精華”,德軍抵抗極其微弱。次日晨,第3集團軍已有6個營渡過河去,而傷亡僅有34人。至23日晚,第5師全部過河,並在對岸建立了橋頭堡。而後,巴頓連續不斷地擴大他的橋頭堡,至24日晚,整個第12軍都過了河。巴頓不無得意地對布萊德雷說:“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第3集團軍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了萊茵河。”
比蒙哥馬利早24小時渡過萊茵河,是巴頓軍事生涯的頂點。對第3集團軍來說,大規模的激烈戰役就此結束了。接下來的隻是一種凱歌式的大踏步前進,與其說是追擊潰不成軍的敵人,倒不如說是在享受進軍的喜悅與驕傲。
第三帝國氣數已盡,喪鍾已為希特勒鳴響。4月30日,這位一代盜世奸雄在自己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裏以飲彈自盡的方式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5月2日,柏林被蘇聯紅軍攻克。
第3集團軍的歷史使命也要結束了。5月4日,他們進行了最後一次戰役,向捷克斯洛伐克挺進。德國於5月8日正式宣告戰敗投降。
5月10日,巴頓發出了停止戰鬥的第98號命令。
在解放歐洲的戰爭中,巴頓和第3集團軍留下的是奇蹟般的記錄。在總共281天的戰鬥中,第3集團軍保持了直線距離100多英裏寬的進攻正麵,向前推進了1000多英裏,占領了8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解放了13000座城鎮、村莊,其中大城市27座。這期間,它共斃傷俘敵近150萬人。巴頓的軍事領導藝術和指揮才能在領導第3集團軍過程中達到了巔峰。
眼下,戰爭終於結束,可是這位勇猛無前的戰神卻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孤獨和惆悵……
第九章 歐洲戰事的結束與巴頓政治生命的終結
1. “哪怕指揮一個師,我也心甘情願!”
1945年5月10日,巴頓在第3集團軍的會議上,發布了停止戰爭的第98號命令。
巴頓是在累根斯堡美軍指揮部接到德軍宣布投降的通告的。前天中午,他還在戰地記者情況介紹會上同國際新聞社的拉裏·紐曼談論了集團軍為什麽不攻占布拉格的原由。這個消息對巴頓來說,意味著戰爭已實際上結束了。雖然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還在大肆宣揚“焦土作戰”,日軍還在本土周圍諸島上做著反擊的虛幻之夢,然而,美軍太平洋艦隊已完成對日本防衛圈上諸島以及本土的最後包圍,日軍的艦隊和空軍早已在中途島海戰及爾後的幾次戰役中消耗殆盡,狂妄一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已不堪一擊,太陽旗的墜落指日可待。
西歐戰場戰事結束了,全世界人民渴望已久的和平即將到來,盟國領導人已經在為戰後格局的重建具體謀劃。
槍炮聲停止了。這對巴頓也許有些突然。他有些暈頭轉向,巴頓自己難以判定,對他這位職業軍人而言,這究竟是個好消息還是個壞消息?在潛意識中,巴頓已經感到和平的到來對於一個職業軍人意味著什麽,歷史的車輪不久就會使他在歐洲大陸上鑄就的輝煌化作邃遠夜空中的幾點星光,在幽暗的夜幕下遙望世界的喧鬧;將軍的榮耀隻是和平對他們的補償;戰爭已經成為過去,他們的事業結束了。巴頓對虛榮的渴慕和強烈的自尊,使他不願也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嗜戰成性的將軍為無仗可打感到極度苦悶。他不相信戰爭真的會結束,他要在戰爭的炮火中顯示自己的存在。正如他在信中對妻子所說的那樣:“我熱愛戰爭、工作和振奮人心的事。對於我來說,和平將是一座墳墓。”
巴頓在同“時間和空間”賽跑,也在同蒙哥馬利賽跑。現在,這兩位偉大的將軍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究竟誰先渡過萊茵河的激烈較量。為了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萊茵河,巴頓馬不停蹄地進行了法爾茨戰役,以風捲殘雲之勢奪取了科布倫茨。這時,他同蒙哥馬利一樣都到了萊茵河邊。
蒙哥馬利的部隊其實早在3月10日以前,就已強攻到了萊茵河邊。由於過於謹慎,蒙哥馬利決定在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決不渡河。為此,他精心製訂了一個“劫掠”計劃。按照這一計劃,他將於3月23日完成戰役的一切準備工作。並於3月24日正式發起進攻。蒙哥馬利宣稱,“劫掠”戰役將是他本人在這次大戰中最偉大的戰績,其規模將僅次於“霸王”戰役,屆時,他將與“希特勒尚存的西部集團軍之精華較量一番”。
經過十多天的準備,在進攻發起前,蒙哥馬利集中了35個師的龐大兵力,約25萬噸物資。邱吉爾首相也驚動了,3月24日他親自來到前線,觀看了渡河場麵,並親自寫了篇稿子,祝賀蒙哥馬利在戰爭史上第一次強渡了萊茵河,英國廣播公司立刻播出了這篇講話,誰曾想到,竟鬧出了個大笑話。
邱吉爾和蒙哥馬利萬萬沒有想到,就在“劫掠”戰役發起的前一天,巴頓已偷偷渡過了萊茵河。
原來,3月22日的時候,巴頓根據情報判斷,德軍已處於土崩瓦解的前夕,根本無戰鬥力可言。因此,他決定不等艾森豪的批準,在遠離後續部隊,缺乏空中和地麵火力掩護的情況下,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萊茵河,給蒙哥馬利一點顏色看看。
3月22日夜11時,巴頓下達了渡河命令。第5師的2個營首先開始渡河,結果發現被稱為“歐洲第一天塹”的萊茵河並沒有出現蒙哥馬利所想像的“西部集團軍之精華”,德軍抵抗極其微弱。次日晨,第3集團軍已有6個營渡過河去,而傷亡僅有34人。至23日晚,第5師全部過河,並在對岸建立了橋頭堡。而後,巴頓連續不斷地擴大他的橋頭堡,至24日晚,整個第12軍都過了河。巴頓不無得意地對布萊德雷說:“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第3集團軍在蒙哥馬利之前渡過了萊茵河。”
比蒙哥馬利早24小時渡過萊茵河,是巴頓軍事生涯的頂點。對第3集團軍來說,大規模的激烈戰役就此結束了。接下來的隻是一種凱歌式的大踏步前進,與其說是追擊潰不成軍的敵人,倒不如說是在享受進軍的喜悅與驕傲。
第三帝國氣數已盡,喪鍾已為希特勒鳴響。4月30日,這位一代盜世奸雄在自己陰暗潮濕的地下室裏以飲彈自盡的方式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5月2日,柏林被蘇聯紅軍攻克。
第3集團軍的歷史使命也要結束了。5月4日,他們進行了最後一次戰役,向捷克斯洛伐克挺進。德國於5月8日正式宣告戰敗投降。
5月10日,巴頓發出了停止戰鬥的第98號命令。
在解放歐洲的戰爭中,巴頓和第3集團軍留下的是奇蹟般的記錄。在總共281天的戰鬥中,第3集團軍保持了直線距離100多英裏寬的進攻正麵,向前推進了1000多英裏,占領了8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解放了13000座城鎮、村莊,其中大城市27座。這期間,它共斃傷俘敵近150萬人。巴頓的軍事領導藝術和指揮才能在領導第3集團軍過程中達到了巔峰。
眼下,戰爭終於結束,可是這位勇猛無前的戰神卻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孤獨和惆悵……
第九章 歐洲戰事的結束與巴頓政治生命的終結
1. “哪怕指揮一個師,我也心甘情願!”
1945年5月10日,巴頓在第3集團軍的會議上,發布了停止戰爭的第98號命令。
巴頓是在累根斯堡美軍指揮部接到德軍宣布投降的通告的。前天中午,他還在戰地記者情況介紹會上同國際新聞社的拉裏·紐曼談論了集團軍為什麽不攻占布拉格的原由。這個消息對巴頓來說,意味著戰爭已實際上結束了。雖然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還在大肆宣揚“焦土作戰”,日軍還在本土周圍諸島上做著反擊的虛幻之夢,然而,美軍太平洋艦隊已完成對日本防衛圈上諸島以及本土的最後包圍,日軍的艦隊和空軍早已在中途島海戰及爾後的幾次戰役中消耗殆盡,狂妄一時的日本帝國主義已不堪一擊,太陽旗的墜落指日可待。
西歐戰場戰事結束了,全世界人民渴望已久的和平即將到來,盟國領導人已經在為戰後格局的重建具體謀劃。
槍炮聲停止了。這對巴頓也許有些突然。他有些暈頭轉向,巴頓自己難以判定,對他這位職業軍人而言,這究竟是個好消息還是個壞消息?在潛意識中,巴頓已經感到和平的到來對於一個職業軍人意味著什麽,歷史的車輪不久就會使他在歐洲大陸上鑄就的輝煌化作邃遠夜空中的幾點星光,在幽暗的夜幕下遙望世界的喧鬧;將軍的榮耀隻是和平對他們的補償;戰爭已經成為過去,他們的事業結束了。巴頓對虛榮的渴慕和強烈的自尊,使他不願也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嗜戰成性的將軍為無仗可打感到極度苦悶。他不相信戰爭真的會結束,他要在戰爭的炮火中顯示自己的存在。正如他在信中對妻子所說的那樣:“我熱愛戰爭、工作和振奮人心的事。對於我來說,和平將是一座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