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叫新官上任三把火,講的就是新官到任後,通常採取新的有利的舉措,以打開局麵。是不是這麽個理,蒙哥馬利上任燒了四把火,我談談他哪四把火。
第一把火是在集團軍樹立他的形象,重振官兵的士氣,建立官兵對集團軍本身的信任。第八集團軍從隆美爾到北非,就沒打過勝仗,幾乎沒有打過勝仗,士兵們下級軍官們對集團軍司令部已經失去信心了,他要重振這個威信,重新鼓舞、鼓起士兵、下級軍官對集團軍司令部的信任感。所以說,他到了之後他對迎接他的人說,陪我到部隊,我要讓士兵們認識我。那麽他到部隊他不失時機的發表講話。
他說:各位朋友,我叫伯納德。蒙哥馬利,剛從英格蘭來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我希望和大家見上一麵,並願意藉機告訴大家,我的一個小小的想法。這就是絕不後退,請相信,這個想法將成為改變你們命運的鑰匙。他不失時機就在部隊重複這幾句話。
方才說了,英國官兵被前一段作戰搞得非常沮喪,心情灰頹到極點,現在聽了這個矮小的個子,身體不高的新司令的“絕不後退”的四個字,感到比較痛快。於是他們把目光集中到了蒙哥馬利戴著那頂墜有雙徽的坦克部隊貝雷帽,坦克部隊帶的貝雷帽,失去的信心就慢慢恢復起來。所以,從此以後,蒙哥馬利你看我們現在看到蒙哥馬利許許多多的照片,我到現在沒有看到蒙哥馬利戴鋼盔的照片,他總是戴貝雷帽,他的貝雷帽是雙徽的,就是這個貝雷帽成為蒙哥馬利的象徵了。
第二把火就審查集團軍軍官所有人員砍掉那些朽木。換人啊,換句話說,淘汰一些人,撤到一些人,任命一些有能力的人。蒙哥馬利是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或許名將都有這麽一個特點,他自己強他也希望自己身邊的參謀強,希望他的下級軍官強,這就叫強將手下無弱兵。他言語不多,蒙哥馬利不大願意說話的,但是有驚人的洞察力。他還沒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時,他就對英軍哪些軍官有能力,哪些軍官了如指掌,他心裏都有一個譜。中國有句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隻要懷疑他你就不要再用他了。他第一個換掉的人就是第八集團軍代理司令拉姆斯登中將,是個中將。他為什麽要將拉姆斯登撤職?甚至他本身就是一個中將當時,他把一個中將撤職連請示都沒有,就開始執行。本來,按照命令蒙哥馬利應該在8月15號正式接替司令一職的。他12號到達開羅,可是他在聽到拉姆斯登匯報時,他問了拉姆斯登幾個問題,他發現,拉姆斯登總是讓他覺得戰場一切東西都是捉摸不定的。這正是高級軍官的大忌,你對戰場的全局沒有了解。所以說,他認為,拉姆斯登沒有掌握全局的能力,所以果斷地決定,立刻接管第八集團軍,而讓拉姆斯登指揮第30軍去了。
那麽緊接著拉姆斯登被撤職的是第7裝甲師師長倫頓少將。這個人被撤職的惟一的原因是在與蒙哥馬利的首次見麵中,幹什麽呢?犯了一個錯誤。當時他向蒙哥馬利匯報,匯報完之後他請示,他說在未來發起的進攻作戰中,惟一需要決定的是,不是由誰率領裝甲部隊向隆美爾發起攻擊。換句話說,倫頓少將向進攻隆美爾,讓蒙哥馬利決定由誰擔任主攻。蒙哥馬利回答,不,我們的坦克將不發起進攻而是等待隆美爾撞到我的槍口上。本來這個事情完了,倫頓說,行,就完了。這個事就沒有一點就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要命的是倫頓堅持己見,在這個問題上與蒙哥馬利爭辯起來。那麽這就是使得蒙哥馬利大為惱怒,為什麽呢?因為蒙哥馬利性格裏有非常強的專橫和傲慢的一麵,他絕不允許任何人對他權威的一種挑戰,他不允許。所以倫頓,他的所為被蒙哥馬利看作是對自己指揮權的挑戰。如果每個軍官都這樣,他說我的兵是無法帶的,那仗還怎麽打?於是很快將這個人撤職了,這是個少將啊。後來就把炮兵主任等等一係列軍官都給撤掉了,砍朽木的同時,他又栽新樹。調了一些年富力強的軍官擔任第13軍的軍長,第30軍的軍長,後來方才說的拉姆斯登又給調走了,情報處長、炮兵主任都是新人。
蒙哥馬利把英軍官兵的士氣就燒起來了。我看過一份資料,當時英國第八集團軍有一個中校,他寫了一個自傳,裏麵就評價了這把火,他說一個沒有勇氣把一些準將從集團軍的參謀機構裏解職的將軍,一個沒有勇氣怎樣在軍士長的心中激發起強烈獻身精神的將軍,是不能打敗隆美爾的,或者是不可能取勝的。而蒙哥馬利做到了這一點。
第三把火就是建立一個與他性格和作戰理念相符合的指揮體係。蒙哥馬利有一句名言,如果腦袋裏麵總是糾纏一大對瑣碎事物是不可能有清晰思路的。他燒這把火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從瑣碎的小事中解脫出來,為此他成立了一個作戰司令部,這個司令部要設在距他集團軍,自己的集團軍司令部前沿,就是在前線,前沿地域。所有的作戰詳細計劃和行政管理事務都出自於這個作戰司令部。他要求,這個司令部必須精幹,隻能配備少量參謀、通信、機要人員,他讓德。甘剛,是參謀長全權負責這個司令部。這個司令部和第八集團軍下麵的軍一級單位平級。蒙哥馬利終於擺脫忙碌蜂房一樣的,有時間,有精力經常到下麵和師長,軍長,保持密切接觸。
第一把火是在集團軍樹立他的形象,重振官兵的士氣,建立官兵對集團軍本身的信任。第八集團軍從隆美爾到北非,就沒打過勝仗,幾乎沒有打過勝仗,士兵們下級軍官們對集團軍司令部已經失去信心了,他要重振這個威信,重新鼓舞、鼓起士兵、下級軍官對集團軍司令部的信任感。所以說,他到了之後他對迎接他的人說,陪我到部隊,我要讓士兵們認識我。那麽他到部隊他不失時機的發表講話。
他說:各位朋友,我叫伯納德。蒙哥馬利,剛從英格蘭來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我希望和大家見上一麵,並願意藉機告訴大家,我的一個小小的想法。這就是絕不後退,請相信,這個想法將成為改變你們命運的鑰匙。他不失時機就在部隊重複這幾句話。
方才說了,英國官兵被前一段作戰搞得非常沮喪,心情灰頹到極點,現在聽了這個矮小的個子,身體不高的新司令的“絕不後退”的四個字,感到比較痛快。於是他們把目光集中到了蒙哥馬利戴著那頂墜有雙徽的坦克部隊貝雷帽,坦克部隊帶的貝雷帽,失去的信心就慢慢恢復起來。所以,從此以後,蒙哥馬利你看我們現在看到蒙哥馬利許許多多的照片,我到現在沒有看到蒙哥馬利戴鋼盔的照片,他總是戴貝雷帽,他的貝雷帽是雙徽的,就是這個貝雷帽成為蒙哥馬利的象徵了。
第二把火就審查集團軍軍官所有人員砍掉那些朽木。換人啊,換句話說,淘汰一些人,撤到一些人,任命一些有能力的人。蒙哥馬利是眼睛揉不得沙子的人。或許名將都有這麽一個特點,他自己強他也希望自己身邊的參謀強,希望他的下級軍官強,這就叫強將手下無弱兵。他言語不多,蒙哥馬利不大願意說話的,但是有驚人的洞察力。他還沒擔任第八集團軍司令時,他就對英軍哪些軍官有能力,哪些軍官了如指掌,他心裏都有一個譜。中國有句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隻要懷疑他你就不要再用他了。他第一個換掉的人就是第八集團軍代理司令拉姆斯登中將,是個中將。他為什麽要將拉姆斯登撤職?甚至他本身就是一個中將當時,他把一個中將撤職連請示都沒有,就開始執行。本來,按照命令蒙哥馬利應該在8月15號正式接替司令一職的。他12號到達開羅,可是他在聽到拉姆斯登匯報時,他問了拉姆斯登幾個問題,他發現,拉姆斯登總是讓他覺得戰場一切東西都是捉摸不定的。這正是高級軍官的大忌,你對戰場的全局沒有了解。所以說,他認為,拉姆斯登沒有掌握全局的能力,所以果斷地決定,立刻接管第八集團軍,而讓拉姆斯登指揮第30軍去了。
那麽緊接著拉姆斯登被撤職的是第7裝甲師師長倫頓少將。這個人被撤職的惟一的原因是在與蒙哥馬利的首次見麵中,幹什麽呢?犯了一個錯誤。當時他向蒙哥馬利匯報,匯報完之後他請示,他說在未來發起的進攻作戰中,惟一需要決定的是,不是由誰率領裝甲部隊向隆美爾發起攻擊。換句話說,倫頓少將向進攻隆美爾,讓蒙哥馬利決定由誰擔任主攻。蒙哥馬利回答,不,我們的坦克將不發起進攻而是等待隆美爾撞到我的槍口上。本來這個事情完了,倫頓說,行,就完了。這個事就沒有一點就沒有後來發生的事情,要命的是倫頓堅持己見,在這個問題上與蒙哥馬利爭辯起來。那麽這就是使得蒙哥馬利大為惱怒,為什麽呢?因為蒙哥馬利性格裏有非常強的專橫和傲慢的一麵,他絕不允許任何人對他權威的一種挑戰,他不允許。所以倫頓,他的所為被蒙哥馬利看作是對自己指揮權的挑戰。如果每個軍官都這樣,他說我的兵是無法帶的,那仗還怎麽打?於是很快將這個人撤職了,這是個少將啊。後來就把炮兵主任等等一係列軍官都給撤掉了,砍朽木的同時,他又栽新樹。調了一些年富力強的軍官擔任第13軍的軍長,第30軍的軍長,後來方才說的拉姆斯登又給調走了,情報處長、炮兵主任都是新人。
蒙哥馬利把英軍官兵的士氣就燒起來了。我看過一份資料,當時英國第八集團軍有一個中校,他寫了一個自傳,裏麵就評價了這把火,他說一個沒有勇氣把一些準將從集團軍的參謀機構裏解職的將軍,一個沒有勇氣怎樣在軍士長的心中激發起強烈獻身精神的將軍,是不能打敗隆美爾的,或者是不可能取勝的。而蒙哥馬利做到了這一點。
第三把火就是建立一個與他性格和作戰理念相符合的指揮體係。蒙哥馬利有一句名言,如果腦袋裏麵總是糾纏一大對瑣碎事物是不可能有清晰思路的。他燒這把火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從瑣碎的小事中解脫出來,為此他成立了一個作戰司令部,這個司令部要設在距他集團軍,自己的集團軍司令部前沿,就是在前線,前沿地域。所有的作戰詳細計劃和行政管理事務都出自於這個作戰司令部。他要求,這個司令部必須精幹,隻能配備少量參謀、通信、機要人員,他讓德。甘剛,是參謀長全權負責這個司令部。這個司令部和第八集團軍下麵的軍一級單位平級。蒙哥馬利終於擺脫忙碌蜂房一樣的,有時間,有精力經常到下麵和師長,軍長,保持密切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