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表明,這個戰略為美國最終戰勝法西斯國家提出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而這一點和羅斯福是分不開的,反映了羅斯福能在複雜的國際形勢變化麵前,審時度勢,正確判斷主要方向,這和他的政治智慧是分不開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盟國召開的最高元首或者首腦的會議,稱之為三巨頭會議,這樣的會議召開了三次,一次是在1943年11月,德黑蘭會議,一次是1945年2月,雅爾達會議,那麽最後一次,是1945年的7月,波茨坦會議。羅斯福參加了前兩次會議,7月的波茨坦會議羅斯福已經去世了,杜魯門參加的,所以今天我就講一講羅斯福和三巨頭的會議。主要講前兩個三巨頭。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攻守格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折了,1943年的7月12號,蘇軍在蘇德戰場上取得庫爾斯德會戰的勝利,完成了從阿拉曼、中途島、史達林格勒等一係列戰役的勝利,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了轉折,反法西斯一方進行戰略進攻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軸心國集團敗局已定,無論是羅斯福、邱吉爾還是史達林,他們都在考慮戰後這個世界如何重新安排。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政治家考慮的問題要超越戰場,戰場上的勝負已經基本已定,這些政治家,他的目光開始探索戰後的政治安排,由於美英社會製度意識形態相同,他們之間的利益相對來講分歧不大,不是根本對立的,但是,它和蘇聯不一樣,社會製度意識形態不一樣,矛盾大,在三巨頭會議召開之前,羅斯福和邱吉爾至少會晤三次以上,都不同程度地討論了戰後世界安排問題,但是羅斯福從來沒有跟斯大見過麵,然而羅斯福非常清楚,蘇聯已經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主力。那麽在戰後世界事務的安排上,如果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把蘇聯排除世界之外,羅斯福認為即便你設計戰後重新安排世界的藍圖再好,也沒戲。因為蘇聯已經崛起了。蘇聯已經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的主力了,一支在未來世界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你不能再把蘇聯排除在世界之外了,否則你的藍圖設計得再好,也無法成為現實。可是,蘇聯與美英的矛盾很大,除了舊有的矛盾之外,史達林當時對美國和英國遲遲不開闢第二戰場,是耿耿於懷,非常不滿。


    第二戰場是怎麽回事?1941年6月22號,蘇德戰爭爆發,在歐洲大陸,隻有蘇聯軍民與德國進行作戰,那麽蘇聯為了減輕自己當麵的壓力,一再要求美蘇兩國盡快在法國北部,開闢打擊納粹德國的第二戰場。對史達林的要求,英國和美國答應是很快,應該是承認答應很快,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遲遲沒有付諸實施。所以史達林就非常不滿,認為美英在有意拖延,你拖延目的就是想讓我跟德國人單打獨鬥,最後兩敗俱傷,你回來漁翁得利。所以史達林說,這是美英對德國變種的綏靖政策。這反映了蘇聯對美英不信任。所以1943年夏天,美國、英國與蘇聯的關係就已經陷入僵局了。羅斯福認為,一戰之後,西方最不明智的政策之一,就是把蘇聯排除在世界之外,那麽這種政策現在必須終結,不能再這麽做,於是羅斯福寫信給史達林,說我想和你見見麵,因為他們兩之間從來沒有見過麵,史達林也在尋找機會,也想打破雙方這種僵局。也希望使西方大國承認蘇聯強大起來的現實,和西方大國一起參與戰後直接事務的安排。所以說,史達林非常爽快地答應可以見見麵,後來羅斯福考慮到,這個東西沒有邱吉爾參加,有些事還定不下來,因為要想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它的戰略基地就必須在英倫三島,如果邱吉爾在這兒打橫,這個事也沒戲,於是就把邱吉爾拉進來了,這樣就出現了第一次德黑蘭的三巨頭會議。三巨頭會議在德黑蘭開的,1943年11月28日16點,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終於在一起首次見麵了,德黑蘭會議召開了,這次會議討論四個問題,一個是開闢第二戰場問題,一個是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問題,第三的問題,討論如何處置戰敗的德國,還有一個就是波蘭邊境的劃分問題。史達林,史達林來開會的主要目的就是開闢第二戰場,所以說,這次會議爭議比較大的問題,就是開闢第二戰場問題,什麽時間開?史達林說越快越好,因為他堅持美英在1944年,必須在歐洲把第二戰場開起來。羅斯福當時理解蘇聯的立場,這沒有問題,但是邱吉爾不幹,這個問題出現在邱吉爾身上。邱吉爾認為,如果整個軸心國戰略的歐洲是一個大鱷魚的話,那麽他最柔軟的下腹部在哪兒呢?在地中海。要想戰勝德國,必須從他最柔軟的下腹部插進一把刀子,所以邱吉爾堅持在地中海開闢第二戰場,而不是在法國北部。邱吉爾這個戰略有一個引申的目的,就是說如果從地中海進攻德國,那麽將在戰勝德國的同時,把蘇聯對歐洲的擴張僅限於蘇聯現在的領土,它從東歐切進去了,可是如果從歐洲,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它和蘇聯對擊夾擊德國,整個東歐將完全淪為蘇聯的勢力範圍。所以邱吉爾作為英國的政治家,他確實有柔軟下腹部的理論,引申著他對戰後世界的安排。史達林作為蘇聯的政治家,他對邱吉爾的戰略一眼就看出來了,他堅決反對,史達林堅持在法國北部開闢第二戰場,也隱含著除了戰勝德國之外,還有在一定限度內,在鄰國建立社會主義製度這麽一個戰略目的。我們過去講,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出現一個社會主義陣營呢?這裏麵隱含著史達林的戰略,隱含這麽一個問題。所以兩方麵各懷心腹事,史達林和邱吉爾各懷心腹事,所以兩個人很快就頂起牛來了,鬧僵了,羅斯福看見他們兩個人把事情整僵了,覺得不好辦,他看史達林麵色嚴肅,沒有一點笑容,心裏急,他想了一夜,怎麽打破這個僵局,所以說他想來想去想了一個轍,用西方的幽默先把氣氛緩和下來。第二天,三個人又坐在一起開會,一坐下來,羅斯福坐在輪椅上,就拿抽著菸鬥的邱吉爾說事,拿他打哈哈。他說邱吉爾抽菸的表情,你是個真正的男人,剛勁有力,但是有一點不足,什麽不足?就是不了解的人,以為你在那兒生悶氣呢?就拿他打哈哈,其實邱吉爾當時根本沒有生悶氣,羅斯福說著說著,史達林就感興趣了,有翻譯,據說史達林也懂一點英語,可是邱吉爾聽著聽著臉越漲越紅,他越漲越紅,史達林看著就好笑,所以史達林就開懷大笑了,會場的氣氛很快就活躍起來了,氣氛緩和下來了,這個羅斯福就和邱吉爾私下兩個人單獨講,他嚴肅地向邱吉爾指出了,如果和蘇聯鬧翻的後果,說服邱吉爾放棄他的地中海戰略,盡快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二戰風雲人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馬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馬駿並收藏二戰風雲人物最新章節